<h3> 在河南境内的伏牛山南麓有一个地方——南阳市方城县四里店人民公社。从1969 年1月至1980年5月 ,先后有四批70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中后期又陆续迁来3名),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不远百里,先后从郑州.南阳.郑州来到这个公社,插队下放到五个大队.八个生产队 ,用他(她)们青春的年华与鲜血.辛勤.奋斗.期盼度过了数年的知青生涯。其中两位知青:徐树国,任萍(女)已永远与四里店罗庄村的山坡地熔合在了一起。他(她)们用热血和生命持续着知青的征程 ,谱写出了一幅幅血肉和汗水交融的画卷!时过境迁,当年的知青现已成为花甲老人,曾经的岁月已成为不可磨灭印记!</h3> <h3> 这是郑州郑大附中老三届下放在余庄大队罗庄村的知青在返城前,与罗庄村群众.大队干部们的合影。</h3> <h3><br></h3><h3><br></h3><h3> 当年与徐树国、任萍同组的知青战友王建新回忆道:</h3> <h3> 罗庄知青与村里要好的年青人合影照片。其中刘增贵和李兆平的弟弟李兆林是同徐树国.任萍一起于照相后不久的当月十二日 牺牲的。</h3> <h3>魏建设,王琳娜,李忠平,王迎,梁敏芬,姜伟伟六位老三届女知青合影</h3> <h3>罗庄老三届知青庄朴 ,梁洛洛等在学习讨论徐树国先进事迹。左起:王建新,梁洛洛,庄朴,梁敏芬,王迎。</h3> <h3>茂林叔在给罗庄的知青讲徐树国和任萍的故事。</h3> <h3>余庄大队副书记二哥(刘增臣).老三届知青庄朴等与郑大附中74届知青马兰英.陆建敏合影。</h3> <h3>大队副书记二哥率众青年查看农田</h3> <h3>老三届知青同罗庄村茂林叔.二哥合影</h3> <h3>罗庄年叔同知青的合影</h3> <h3>知青徐树国。徐树国.任萍.刘增贵.李兆林四位青年在罗庄村的一次改造大寨田的山地整治中,为排除开山炸石的哑炮,不幸同时遇难。</h3> <h3>知青任萍</h3> <h3>1973年5月从南阳四中下到四里店罗庄的邹平海,张申等10位男女青年组建了徐树国知青小组。这是他们同即将同去的郑州郑大附中74届部分知青曲丽荣,王刚建,刘克勤,贾桂钊等的合影。</h3> <h3>南阳知青邹平海,杜道敏,张建平在保养余庄大队的拖拉机。</h3> <h3>南阳知青杜道敏,张申,李福秀(从下往上)正在炸石点炮。</h3> <h3>点炮成功了</h3> <h3>南阳知青五朵金花。左起:段江萍,马秀莲,邹桂敏,张建平,李福秀。</h3> <p class="ql-block">郑州郑大附中74届19位同学组成徐树国小组第二批知青队伍,这是下乡前同徐树国的父亲(前排右起第四位)及学校部分老师合影。</p> <h3>1974年4月2号清晨,19位74届即将成为知青的同学整装待发 ,在郑大附中大门口内侧合影留念。</h3> <h3>带着各自的行囊,乘坐解放牌大卡车在校园内启动出发。</h3> <h3> 卡车驶出郑大附中校门。当天郑州数百辆汽车满载知青声势浩大地沿二七路,绕二七纪念塔一周后,奔赴各自的知青点。我们徐树国小组的卡车是这只队伍中的第一辆!</h3><h3> 下午赶到方城,稍作停留天黑之前到达四里店公社。我们受到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公社礼堂内吃了丰盛的晚饭。随后观看了露天舞台的文艺演出。后分成三个小组 ,分别下到三道沟,罗庄 小余庄三个村庄插队落户, 开始了我们这届知青的奋斗生涯!</h3> <h3>南阳知青和郑州74届知青共同在徐树国等四位青年牺牲的地方庄严宣誓:接好徐树国的班,扎根农村 干一辈子革命!</h3> <h3>左起:南阳知青邹桂敏,郑州知青王存芝 ,南阳知青段江萍,李福秀在罗庄苹果园挖坑,给苹果树苗上粪</h3> <h3>在苹果园干完活准备收工了</h3> <h3> 南阳,郑州知青在罗庄碾盘前同部分公社干部 省报记者,大队副书记二哥等合影。</h3> <h3>郑州,南阳三届部分知青同徐树国父母亲的合影。</h3> <h3>余庄大队知青在平整大寨田。前排张建平,赵建萍……</h3> <h3>余庄大队副书记二哥,李金堂(前排)在地头组织南阳,郑州知青进行政治学习。</h3> <h3>罗庄贫农代表四叔在山坡上的大寨田边,给知青段江萍,张申,马秀莲,勇俊献讲述徐树国的事迹。</h3> <h3>王郑建(三道沟)组织南阳,郑州知青在劳动休息期间学习报纸材料。</h3> <h3>劳动休息期间,知青李福秀,段江萍给大家表演革命样板戏片段。</h3> <h3>二哥给众知青讲余庄大队将来发展规划</h3> <h3>知青赵建萍,付敏,赵丽珍(郑大附中75届,玉皇庙村知青)张建平在余庄大队平整土地的劳动中。</h3> <p class="ql-block">劳动休息时间,知青张建萍、王郑建、陆建敏、符敏、贾桂钊、苗金英、梁闽、张申一起学习农业学大寨相关文章。</p> <h3>罗庄知青曲丽荣,李福秀在山坡上的栎树丛中从栎梢上摘下柞蚕入筐移坡。后期柞蚕一筐40 ——50斤,在山坡上盘缠而行艰辛程度可想而知。</h3> <h3>陆建敏,王存芝,赵丽珍,曲丽荣,吕毅峰干活途中憧憬着未来的理想。</h3> <h3>郑州部分74届知青合影</h3> <p class="ql-block">郑州40中1975年下乡来到四里店的10位同学。分别下到了四里店大队的李老沟生产队和余庄大队的玉皇庙生产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下乡出发前在学校大门口的合影。左起徐海莉 赵建梅 赵丽珍 耿金华 祝卫华 潘学云。后排左起夏一桥 乔林 徐父 叶岳峰 李辉</p> <p class="ql-block">到四里店后即到徐树国等四烈士墓前宣誓:接好班站好岗。第一排左一耿金华左二祝卫华左三徐海莉左四赵丽珍左五赵建梅左五潘学云。后排左一乔林左二夏一桥左三李辉左四叶岳峰</p> <p class="ql-block">徐树国的父亲前来看望大家。前排左起赵丽珍 赵建梅 乔林 徐树国父亲徐庆俊 张琪山 后排左起夏一桥 李辉 叶岳峰。</p> <h3>三姐妹</h3> <h3>小曲和小陆</h3> <h3>75届郑州知青三姐妹。前排耿景华,赵建梅,后排赵丽珍。</h3> <h3>前排沈天柱,张启山,梁洛洛</h3> <h3>知青战友郑州相逢</h3> <h3>郑州知青中的赤脚医生吕毅峰,梁闽,刘克勤,王存芝(后排),与四位附中老师(前排)。</h3> <h3>余庄大队小学教师合影。后排有张建平,李春娥,赵丽珍,王存芝四位知青。</h3> <h3>罗庄知青陆建敏,曲丽荣,王存芝在余庄大队徐树国事迹展览馆前留影。</h3> <h3> 曲丽荣,苗金英,付敏在知青学习班时的留影。当时各知青吃.住在各村知青点,靠劳动记工分来养活自己,条件非常艰苦。每当知青有情绪的时候,公社知青专干总是会及时把知青们集中起来一星期办学习班 ,来统一思想意识。吃饭(大锅菜).住宿(地铺)的条件虽然简陋 ,但大家能够集中在一起 ,相互学习 交流,谈心,搞一些小活动,还能不干活挣工分 ,大家都很开心。</h3> <h3>新老知青,徐树国的父亲,罗庄二哥的留影。</h3> <h3>玉皇庙知青赵丽珍,李春娥,罗庄知青王存芝</h3> <h3>余庄大队干部李万顺,赵松岭 ,张启山。知青邹平海,勇俊献,张争鸣(戴眼镜)</h3> <h3>罗庄知青曲丽荣,陆建敏在栽水稻期间</h3> <h3>张争鸣(小余庄)对丁战勇说:要有信心,要向前看。</h3> <h3>邹平海,张争鸣,丁战勇在余庄大队不到庄住宅前生活照。</h3> <h3>当时生活条件差 ,一年四季的主要口粮是红薯、红薯干、苞谷糁 ,蔬菜主要是红薯叶。一年到头基本上就吃不上白面膜。生活虽苦,苦中有乐。忙里偷闲 ,三人在小余庄知青住宅前小聚。</h3> <h3>因当时条件限制 ,邹平海,丁战勇翻山越岭步行50多里地,步行送张争鸣到分水岭火车站。知青张争鸣先行一步回郑州接班。</h3> <h3>丁战勇76年的团费证</h3> <h3>贾桂钊,乔林,邹平海 ,丁战勇合影</h3> <h3>項绍义老师(左戴眼镜)带领附中76届的一些同学到余庄大队体验生活 ,同部分南阳郑州知青在不到庄竹林旁留影。</h3> <h3>王存芝,陆建敏,曲丽荣在罗庄后山苹果园留影。</h3> <h3>乔林(75玉皇庙),邹平海,丁战勇</h3> <h3>丁战勇和王刚建</h3> <h3>马兰英,陆建敏,二哥</h3> <h3>最后一次知青合影是在四里店公社礼堂大门前的台阶上拍照的,战勇,平海各拍一张。这是欢送(前排左起)刘克勤,王刚建 ,王郑建,陈肃波,吴敏(三道沟),杜道敏六位知青当兵换装后的留影。是参加知青最多的一张照片。可惜的是,当时的相机,胶片(张申提供)条件都不是太好,影像依稀可辩。这六位知青当兵后 ,就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都表现的非常英勇出色!第二排左一是公社当时的知青专干王炳祥。公社书记,武装部长,罗庄二哥等在内。</h3> <h3>冬季劳动之余,张争鸣,梁闽,丁战勇在结冰的湾潭水库上溜冰。</h3> <h3>丁战勇在给社员诊脉</h3> <h3>平海,战勇两位罗庄东方红40拖拉机手,又先后到不到庄当了队长。</h3> <h3>平海,战勇在不到庄用烟叶的下脚料 自己卷烟吸。</h3> <h3>平海,战勇冬天在不到庄住宅前的留影。</h3> <h3>知青们都快走完了。</h3> <h3>面包,机遇终会来临的。</h3> <h3>建敏,丽珍等回城参加工作后,带着子女首次返回四里店,在分水岭前的一处漫水桥旁。</h3> <h3>丽珍 ,肃波携子女在小余庄当年知青院内的白果树前留影。知青的房屋已经没有了,我们有种酸楚的滋味,更可恨的是,如今偌大的一棵白果树为了了了几个钱,竟让生产队给卖了。白果树再也看不到了……</h3> <h3>小波 ,丽珍 ,建敏携子女在小余庄外留影</h3> <h3>丁战勇同原罗庄生产队政治队长杨富曾、原余庄大队团支部书记沈天柱(不到庄)在罗庄富曾家门前。村民早就土房换成了砖瓦房,煤油灯换成了电灯。一天三顿都是白蒸馍。</h3> <h3>郑州知青的住房已卖给他人。房还是老房,只是草顶换成了兰瓦;房门(两扇变一扇) 窗户换成了新的;墙还是原来的土坯墙,只是做了整修;院子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一棵小树;右侧原有的猪圈还隐约可见。</h3> <h3>丽珍,建敏到玉皇庙看望老妇女队长六婶。</h3> <h3>部分南阳,郑州知青在罗庄四青年纪念碑揭碑仪式后的留影。</h3> <h3>碑文</h3> <h3>部分南阳,郑州知青及子女合影</h3> <h3>张争鸣,邹平海,陆建敏,丁战勇四家从余庄返回时,路途中合影留念。</h3> <h3>赵建萍,曲丽荣,付敏下乡前,在郑大附中大门口留影</h3> <h3>曲丽荣等部分知青下乡前在郑大附中教学楼后留影。左前:张陆军,付雪琴,陆剑敏,符敏;后左:张建萍,党晓莹,王存芝,曲丽荣。</h3> <h3> 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这一代刚从中学毕业的学生,推向了条件十分艰苦的贫穷山村。恶劣的环境锻炼了我们的坚强意志,憨厚朴实乡亲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下乡几年的风风雨雨使我们明白应该有什么索取,有什么付出……。方城四里店 ,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