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八里罕中学老师的书法

乔林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宁城县八里罕中学,始建于1954年。1965年,我考入该校读高中。</p> <p class="ql-block">  教我们的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课讲得好,而且书法造诣颇深,字写得好。</p> <h3>  唐永生校长的行书字体,有赵体遗风。唐校长的书法,我是从文革期间的大字报上见到的。那时造反派贴大字报称其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唐校长写大字报回复、解释、反驳,在那种情况下,他写的字照样用笔流畅潇洒,结体秀美,点画顾盼有致,严谨而灵动,飘逸中见老辣。看他的字如同听他给全体师生作报告,真是行云流水 !</h3> <h3>  因为喜欢唐校长的字,我从其写的大字报中,拼写出乔字和林字,刻成姓名章,可见我对唐校长所写字的崇拜程度。唐校长闻知此事后,特意为我写了乔林二字,我用此二字重新刻了章。在刻制过程中,先把字缩小,再把字反写在图章料上,然后精雕细刻。在这些环节中,难免与原稿出现差距,但仍然可以看出这二字的风彩神韵。这个章我十分珍惜,已经用了五十多年了。</h3> <h3>  李振德校长的楷书字体,有颜体风范。字体端正安祥,伟岸宽博,寓巧于拙。他的字人们看一眼便会记住,那真是揖让有度,气宇轩昂。</h3>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校时,李校长教高三语文,文革结束后任八里罕中学校长,称得上德高望众。据说李校长在国民党时期担任过平泉县县长,当时造反派硬要把他打成国民党,好在李校长平时为人谨慎,办事稳重,人缘极好,再加他任班主任的高三、一班同学奋力保护他,才得以以脱身。</p> <h3>  文革期间,八里罕中学易名东方红中学,校牌来不及做,学校四合院前大门口的东方红中学五个大字,就是李校长所书。那时我们进出学校门口,总是驻足欣赏这五个大字: 宽厚大气 !但没过不久,这几个字便被换成了宁城县东方红中学红卫兵司令部。</h3> <h3>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无事可做,知道李校长的字写得漂亮,便找他要字做字帖临摹练字。李校长是有求必应,那时没有复印机,有多少人要字就得手写多少份。李校长不辞辛苦地用钢笔书写毛主席诗词送给我们。当时同学中谁有李校长书写的钢笔字帖,如同宝贝般珍藏着,李校长的正楷字影响了八里罕中学很多学生,同学们都以谁像李校长的字为荣。</h3> <p class="ql-block">  马振国老师行、草兼备字体,文气十足。据说马老师大学读的是生物系,毕业分配后任高中语文老师,可见其中文功底十分了得。可能是受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影响,马老师的字非常像鲁迅先生的字,传承中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变化。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也是公认的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的字古雅厚重,亲和质朴,具有耐人寻味的视觉冲击效应。他当年教我们语文课,上课时,我们一边认真听他传授知识,还一边认真摹仿他的板书,学他的字。马老师后来调到赤峰教育学院,负责《作文报》编辑。这份报纸是内蒙古自治区惟一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辅类专业报刊,是中国写作协会青少年写作研究委员会的会报,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  杨庆镇老师的魏碑字体,独树一帜。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p> <h3>  杨老师的魏碑书体,秀劲文雅,古拙劲正,字型方扁,运笔雅正,笔画严谨,别有一番风韵。文革期间大搞红海洋,杨老师美丽魏碑体派上了用场,放眼望去,八里罕中学墙上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都是他写的魏碑体。杨老师196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曾参加编纂我国第一部大型工具书《辞海》。我们读高中时,他教高二俄语课。后调回老家沈阳,任辽宁省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老师学术上颇有建树,曾出版《当前我国民族学的特点和任务》等六部专著。</h3> <h3>  2018年6月,杨老师为八里罕中学创作了一首歌词《蓝天高》,请我们班老同学张淑华老伴、著名音乐人李志和用蒙古长调谱了曲。这首歌词是杨老师用钢笔书写的,那真是龙飞凤舞,还真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字出自八十岁老人之手。</h3> <p class="ql-block">  罗振义老师的草书字体,痛快淋漓。他的书法不薄古亦不弃新,于笔端时时能见到追寻探索的痕迹。他的字笔画有略,相互萦带,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尤如夏云变幻莫测,善于用书法表达感情。</p> <h3>  记得当年八里罕中学建有学习雷锋活动教育室,里面有中央领导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学习雷锋的题词,都是罗老师临摹的,一挥而就,神形兼备。能把不同人物、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字体临摹的惟妙惟肖,那得有相当功底。</h3> <h3>  罗老师当年教高二语文,后调到赤峰师专,又到市政府办公室。在他任赤峰市政府副秘书长时,接待陪同大书画家黄胄先生到草原写生采风,其书法得到黄老先生真传。后来黄老先生称赞罗老师的书法作品“能汲古、溶新,有些味道。&quot; 并为其题写了“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赞誉之情溢于言表。</h3> <h3>  罗老师的书法作品受到社会高度认可,是中国国家书画院常务理事,内蒙古书法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入选获奖,并为海内外名士及多家碑林、博物馆勒石、收藏。</h3> <p class="ql-block">  孙廷老师教我们美术课,他毕业于内蒙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严格意义上讲,孙老师是画家不是书法家。但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之说,这个道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中国的书画不同于西方各国,西方的水彩画和油画等,显然与西方各民族的文字没有共同之点。而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在用笔的方法上,简直同出一辙。这也是我把孙老师放在这里介绍的原因,更何况孙老师的书法水平也确实很高。孙老师的画大部分以画马为主,他笔下的马活灵活现。他的字如同他画的马一样,热情奔放,天马行空,纵毫不羁。</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后来调到赤峰学院,任美术系党支部书记,是内蒙古美术协会理事。他的美术作品《请教》、《采药》、《小骑手》、《飞马夺魁》、《黎明》、《心随朗日升》等,参加全国美术大赛和作品展览,多次获得全国、省市自治区大奖,并由多家出版社出版。</p> <h3>  郭秀岩老师的行书小楷字体,如同他的人一样,娟秀、挺拔、整齐。郭老师毕业于上海法科大学,是建国首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的门生。可惜站错了队,在国民党军队当了一个阶段军需官。郭老师的英语水平极高,当时八里罕地区医院进口药品的英文说明书,都是请他翻译的。我们读高中时,学校开设俄语课,加上他上海口音极重,不便于上台讲课,被安排做了学校图书管理员。当时的图书室,就在学校四合院的西厢房。</h3> <h3>  我没有见过郭老师的书法大字,也许是他没有遇到书写大字的场所和时机,也许是他专攻行书小楷。只见过他整理图书时写的卡片、目录、内容简介等。郭老师的字运笔自如,错落有致,自然贯穿,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h3> <h3>  说到八里罕中学老师的书法,最值得一提是重量级人物韩永贤老师。韩老师毕业于东北师大物理系,当时教我们物理课,在学校少言寡语,不显山不露水,文革期间还被批斗过。教学之余,韩老师有两个爱好,一个是研究《周易》,另一个是苦练书法,这两项都取得了惊人成就。他后来调到通辽畜牧学院教物理。</h3> <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在研究《周易》方面,出版了多部专著,主要有《周易探源》、《周易解源》、《灵素解源》、《难经归源》等。最大的贡献是破译了《河图》《洛书》,解开了历史上的千古之迷,世界为之惊叹!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对韩老师非常赞赏,说他的研究成果惊吒神州,全世界为之瞩目。韩老师的贡献,享受了国家特殊津贴。</p> <h3>  韩老师在书法方面专攻梅花篆字和蚊脚篆字,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墨汁馨香扑面而来,使你进入玲珑剔透极美的文字世界。他的书法字法自如,字型优美,动感性极强。韩老师的书法著作《篆书指南》出版后,在中国书法界享誉极高,其书法作品在中国也是顶级的。</h3> <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这些老师的书法外,还有王懋老师的行书,纪向阳老师的隶书,也十分不错,可圈可点。在八里罕中学高中三年里,这些老师的书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同学的字,都相当不错,都留有老师书法的痕迹。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二十几位同学,上课时漂亮的字在黑板上尽情跳跃,受到学生的好评。感谢老师教我们做人,感谢老师教我们写字。</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我关注着宁城县书画界,有书画展览,逢场必看。不知是感情使然还是什么原因,总觉得老师的字好。</p> <p class="ql-block">  要论在行书上超过唐永生校长的,在楷书上超过李振德校长的,在行、草兼备上超过马振国老师的,在魏碑上超过杨庆镇老师的,在草书上超过罗振义老师的,在绘画上超过孙廷老师的,在行书小楷上超过郭秀岩老师的,恕我直言,还真没有几位。而在梅花篆字和蚊脚篆字上要超过韩永贤老师,那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他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