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冬的天是凉的</h3><h3>从雨打车窗的声音里</h3><h3>透出一股寒意</h3><h3>手脚是冰的</h3><h3>初冬的天是热的</h3><h3>从城一中人的眼神里</h3><h3>读出一种期盼</h3><h3>心里是温暖的</h3><h3>学仲尼杏坛论道</h3><h3>其乐融融</h3><h3> 不冷也</h3> <h3>2018年11月15日,应城固一中邀请,给全体教职工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专题讲座</h3> <h3>2017年版课标最大变化就是核心素养之变,因此,只有把核心素养相关问题说清楚,道明白,才能讨论所以教育教学环节的所有问题……</h3> <h3>看到同行对今天讲课的评价,很欣慰!</h3> <h3>上完课,孙建中校长还有事情处理,我就先下楼漫步在城固一中这美丽的校园,感觉很有韵味,特别是在这下着小雨,又有两个美女老师陪同的情况下,看着一中校园内的小黄楼和校园中的林荫道,不仅感受到一种厚重的人文和历史的积淀,还有一种别样的幽情和纷纭的思绪。这里曾经是西南联大商学院的校区,承载过那个被日寇蹂躏的苦难时代的和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及国家的风雨飘摇;回字小黄楼内每一棵树的年轮或回廊中的每一寸砖瓦,似乎都收藏了那些个年代中国人呼啸和愤怒的声音,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现在的城固一中校园,是多么安静、美好,而这座小黄楼成了一种象征,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变成了这座有生命的院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也成为城固一中的一道凝固的文化名片……</h3><h3> 下着小雨,小尚和小屈要给我打伞,我不要,就想淋点小雨,在带有寒气的雨中,边走边看,边看边聊,边聊边想,路有点滑,看着路边的树,树上的风,风上的的云,云上的天空,天空上面的历史无尽地展开,却似乎又那么遥远,雾蒙蒙的,同学们一个一个下课回宿舍,有两位同学站在小黄楼两侧值守,可惜忘记留下照片定格那一瞬间......</h3><h3></h3> <h3>西北大学法学教育源于1907年的陕西法政学堂,后历经西北大学法科、陕西法政专门学校等时期。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等四校一院合并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师生南迁汉中城固等地办学。1938年4月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h3> <h3>当时西北联大下设六个学院,其中法商学院就设在城固小西门外(现为城固一中)。旧址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回字形、四合院式的二层小楼,黄墙灰瓦,圆拱式的窗户,暗红色的木栏,一派古朴……</h3> <h3>历史和文化是无形的,但却可以通过这些的载体呈现出来,一个不会保护和珍惜自己历史与文化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也不会有前进的动力,城固一中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不但保存下来,而且很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3> <h3>上完课,忽然想到不知哪位名家大咖说的几句话,感到很有意思,记录下来,以此来勉励自己不断前行:</h3><h3> 一个哲学家在他最好的时候应该是一个诗人;一个诗人在他最好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哲学家;一个语文老师在他最好的时候应该有哲学的品格。那么一个政治老师在他最好的时候应该有文学的情怀,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怀,但我努力奋斗着,做一个有教育情怀,更有文学情怀的老师,让自己的生命底色更加丰富多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