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教师的眼光和格局决定学生站的高度</h3><h3> ――北京二十二中听课感悟 </h3><h3>昨天,张鶴老师的报告中的核心理念是教师要上有思维含量的数学课,孙维刚老师一节课中启发学生对一道压轴题得出11种解法,而孙老师在课的结尾又把这11种解法提升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使他的学生面对压轴题能够从全局出发,提出解题方向,用各个击破的战术赢得高考,百分之五十五的人升入清华北大,赢得人生!孙老师已经故去,今天,他的学生李红能将他的理念怎样传承,孙维刚精神是否依然存在……我对北京二十二中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两节课听完,深有感触――教师的眼光决定学生思维的高度初一的学生上运算与几何、不等式,初二的学生上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其进度远远超出教材正常进度,老师大胆整合课程体系,注重知识链的形成,注重思维含量和思维深度,从教三五年能达到对教材如此深刻的把握,其背后一定有深度的传承,对教师的发展一定有高端的引领,如果说学业水平考试的答卷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行为习惯,也能照出老师的修养和能力,那么一节公开课的展示更能直观映射出学校的教学理念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学生课堂上的精彩火花来自于日复一日的积淀,课后的简单交流及下午李红老师的报告为我们解开了二十二中成功的密码:他们的课程设置是基于学生发展高度整合的!一个老师能够深度把握初高中6年的课程体系,深度研究中高考方向,能够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长远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深度理解核心概念,注重逻辑体系,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让学生通过图形计算器,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通过传感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研究室开阔学生的视野,二十二中的老师用她们的智慧托起无数个孩子美好的人生 !</h3> <h3>北京二十二中门厅</h3> <h3>北京二十二中校歌</h3> <h3>北京二十二中教学理念</h3> <h3>张美玲老师执教反比例函数</h3> <h3>张晶老师执教三角函数</h3> <h3>学生课后意犹未尽的讨论</h3> <h3>李红老师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初中数学案例分享</h3> <h3>与张美玲老师合影留念</h3> <h3>与张晶老师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