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又八景之一:安仁文博

风随我行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世人目光汇庄园,</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誉满天下收租院。</font></b></div><font color="#b04f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若问岁月今何在?</font></b></div></font><font color="#b04f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三军九旅十八团。</font></b></div></font></b></h1> <h3><font color="#167efb"><b>  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是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镇。安仁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多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仁者安仁”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名之。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民国是安仁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以刘文彩、刘文辉、刘湘为代表的刘氏家族的突然崛起,造就了安仁的盛极一时。当时的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刘文辉、刘湘等为代表的军政要员,形成了独特的四川军阀文化。而同时期,以刘文彩为代表的地主豪绅们广置田产,大兴土木,在此修建了诸多结合中西风格的公馆,造就了安仁独特的建筑风貌,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被誉为“川西公馆建筑文化精品”。目前保存完好的还有27个老公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文彩庄园。这些民国时期修建的建筑群落里,浓缩了清末民初的川西历史,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能够让人亲身体会清末民初川西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和掌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安仁古镇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尤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截止2011年底,安仁拥有保存完好的27座老公馆,18座现代博物馆和16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大小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6件。</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中国博物馆小镇的主要项目板块包括:以树人街、裕民街、红星街三条民国老街为核心的民国风情街区;以刘文彩庄园、刘文辉公馆、庄园新天地、崔永元电影传奇馆为核心的庄园体验区;以新建的诸多现代博物馆相互串联,点缀于人工湿地湖面的博物馆岛;以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群为主题的建川博物馆聚落;以石木器古玩交易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为主的文博产业园区;以林盘庄园、新派公馆、金景田园、斜江水岸为主的文化旅游地产项目区。</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中国博物馆小镇的主要景观结构包括:一轴(城镇景观核心发展轴)、二环(水系旅游环、核心景区旅游环)、两带(迎宾大道绿地景观带、斜江河生态绿地景观带)、五楔(生态林盘绿楔、生态田原绿楔、桤木河生态绿楔、七斗渠生态绿楔、潘河生态绿楔)和五区(古镇核心区、博物馆小镇中心区、会议展示核心区、文化休闲度假核心区、红色教育基地核心区),以多廊道(通水廊道、滨水廊道、通水步行街、商业步行街、视觉通廊等)的形式进行区域分割与串联,在保持单体特色鲜明、内容丰满的基础上,又彼此融合,整体和谐。</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安仁不仅有以刘文彩庄园为代表的川西民国风格建筑群,同时,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也坐落在安仁,距刘文彩庄园仅一街之遥。建川博物馆聚落包含有18座现代博物馆,涵盖有抗战系列、红色年代、512汶川大地震和中国民俗系列等四大板块。区别于一般的博物馆的主题,建川博物馆聚落将视野投放在了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特定的时期,集中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重大事件。建川博物馆聚落浓缩了抗战以来数十年的风雨岁月,从中能够直观的了解数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2014年形成以文博旅游为基础,集博物展览、情景体验、文化娱乐、休闲度假、购物观光、商务会议、培训教育、主题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小镇,实现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年接待游客人数可达300万人次。</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