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令人神往的“魏晋风流”

张一

<h3>从《诗经密码》到《悬崖边的名士》,大生以诗经韵律释先秦史,以名士风流释魏晋史,让人耳目一新,读来兴趣盎然,在欣赏古代文学艺术的同时,轻松愉快的了解那段精彩历史。</h3> <h3>问曰:如果回到古代,你愿去哪个朝代?</h3><h3>答曰:魏晋。</h3><h3>再问:缘何?</h3><h3>答曰:风流。</h3> <h3>那什么叫“魏晋风流”呢?读完本书,个人觉得可以这么总结,魏晋乱世儒学衰微而玄学兴起,精神上臻于玄远之境的士人气质。这种气质让人破执除障,打开人生新的窗户,还自身本来面目。</h3> <h3>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谢安、王羲之、陶渊明…这些耳熟能详的称呼和名字,曾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和神往。</h3> <h3>【一】魏晋风流的历史</h3><h3>读这本书,让我跟随时间的脚步,从建安、竹林、中朝、东渡一直到晋末代,回顾一下魏晋风流与政治历史。</h3> <h3>【1】建安风流。这时应该还算不上风流吧。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王桀,孔融…此时的建安文学,成长于汉末乱世,三分魏蜀吴的年代,其内容脱离不了对人民疾苦的悲悯,更有建功立业的热情壮志。</h3> <h3>曹操虽被千年唾骂,那只是虚构而已,他的才智功业个人极爱,比如<b><font color="#167ef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神龟虽寿,犹有竟时”</font></b>可谓千古传诵。</h3> <h3>王桀的《七哀诗》战乱情景,人民的苦难,<b><font color="#167efb">“边城使人悲,昔吴亲更之”。</font></b></h3> <h3>曹植七步成诗<b><font color="#167ef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font></b>老少皆知,然而他的《七哀》、《白马》、《名都》、《洛神》也都是我们神往之名作!</h3> <h3>【2】竹林风流。何晏、王弼为先导,嵇康、阮籍为代表。何晏王弼是玄学先导,探讨宇宙与人生,<b><font color="#167efb">“何以尽德?以无为用”</font></b>,他们到达玄学的无我之境,但是生活、行动上却没有归于自然。</h3> <h3>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的言行成为竹林风流的标志。“越名教而任自然”,从儒家名教中解放,过符合自己本性的生活。但是彼时儒家禁锢尚盛,政治气候严酷,所以他们表现的最多的是“佯狂”,<b><font color="#b04fbb">嵇康向秀树下锻铁,阮籍醉眠酒垆,刘伶屋内裸体饮酒,与山巨源绝交书,广陵绝响,伤哉潜龙</font></b>……他们想要实现自己,做真实自己,然而世事如棋,他们难以做到,只能以“佯狂”区分于世俗。</h3> <h3>【3】中朝风流。玄学有郭象,名士则裴楷王衍。调和名教和自然,这是郭象。彼时有石崇王恺斗富,标榜自然为名而追求物欲淫逸放荡,实为“假风流”。郭象<b><font color="#167efb">“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font></b>。泯然物我差别,其极致就是玄学的“玄冥”。裴楷“擅清通”,王衍“妙玄言”,他们博览群书,精于义理,他们身居高位,所以能统一名教与自然。</h3> <h3>【4】东渡风流。此时最爱谢安王羲之王献之。彼时的社会、政治有了极大变化,政权东迁,北方强敌虎视眈眈。这个时候的风流,已经不是愤世嫉俗,披发佯狂,名士们政治上更关注如何应付得当,如何在政治和生活上进退自如,也就是<b><font color="#b04fbb">“政治上随时准备退隐,生活上随时准备出仕”</font></b>。</h3> <h3>谢安之风流,居庙堂之高有才而不恋名位,处江湖之远有远志而清谈高世。王羲之坦腹东床,拜上将军,而终归兰亭。兰亭之后,山水诗真正的开始了,玄理越来越淡,景色越来越美。他们的风流,在于进退自如,有雅量,能脱俗。</h3> <h3>【5】晋末风流。提到晋末,毫无疑问陶渊明是最风流的风流,然而这一阶段也不能忘记三绝顾恺之。他们的风流是另外一种风流——忘情,虽曾从政但不得志,他们忘记俗与不俗也遗忘了世情。虽如是评价,但也有顾恺之痛悼恒温之哭,陶渊明三次出仕之求……</h3> <h3>然而毕竟<b><font color="#167efb">“真风告逝,大伪斯兴”</font></b>,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陶渊明彻底归于田园。他的作品,无论诗文赋,最常提的的<font color="#b04fbb"><b>“化”、“松”、“菊”、“鸟”</b></font>…正是陶渊明风流的颖悟、旷达和率真。</h3> <h3>【二】闲谈魏晋风流文化之陶渊明</h3><h3>说起“魏晋风流”,当然要说说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然而一般人的直觉就是唐诗宋词元曲,其实从诗经楚辞,诸子百家,魏晋风流才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诗经楚辞不用多说,诸子百家更是包罗万象,然而我们绝对不能忘记的就是——魏晋风流!</h3> <h3>俗话说“乱世出英才”,而魏晋时期,就是这样一个政治上极为混乱的时代,汉末动乱,三分魏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大生也以《双城记》“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为《悬崖边的名士》开篇“魏晋,最混乱的时代,也是最辉煌的时代…”</h3> <h3>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当时的众多名士,更大部分是逃离政坛风云,比如<b><font color="#b04fbb">言行乖张之孔融,放荡不羁之阮籍,恣肆癫狂之刘伶,寄情田园之陶渊明</font></b>……大生以《悬崖》为题,而“悬崖”恰到好处的表达名士们在当时的生存状态和艰难处境,毕竟想逃离政治的折磨绝非轻而易举,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h3> <h3>魏晋风流,我最爱陶渊明,虽然在大生的书中,陶渊明仅仅占到极小的篇幅,而且也未做过多评价,或许,大生老师认为关于陶渊明的书太多了吧…原以为陶渊明自身本高洁,“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其骨子里的品质,内在的风流,深入了解后方知片面见解而已。陶渊明一生五度入仕,有人生追求,亦有因贫困无法孝养的无奈。</h3> <h3>我最爱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世人熟知“<b><font color="#167ef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font></b>,其实整个《饮酒》系列道出了陶氏的心路历程。从他的人生困惑,彷徨以及究竟该如何追求,到发现追求的真“道”,他也经历了很多,很多!达到“心远地自偏”之后,又借饮酒之名义抒发了自己的心愿,对世道的看法,他人的忠告等等。</h3> <h3><b><font color="#167efb">“但</font></b><b><font color="#167efb">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font></b>。二十首《饮酒》诗,陶渊明深具苦心,绝不是“<font color="#b04fbb"><b>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b></font>”。他从自己内心从入仕到隐居的心路,以及自我反省,拒绝召唤,做出了一系列的解释,“诗言志”,若是明明白白写出来,必会招来灾祸!</h3> <h3>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魏晋乱世,有才华有名气的人很少能保全名节又能保全生命的,陶渊明做《饮酒》诗也算是最大程度的抒发情愫保护自己,也算是在政治和风流中找到了一个平衡而已。</h3> <h3>【三】当下的反思</h3><h3>我们如今谈及“魏晋风流”,总是如此的向往,神往他们独立的思想和风流的气质,我们记住了<font color="#b04fbb"><b>广陵绝散,曲水流觞,玄学清谈,饮酒长啸,寄情田园</b></font>……,但却忘记了风流背后那段黑暗的政治,凄惨的历史。而今很多人向往“魏晋风流”,沉迷于所谓“国学传统”,还是所谓荣格“<font color="#b04fbb"><b>中年期心理危机</b></font>”的外在体现。其根源何在?还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物质生活和享受相对富足之后,内心深处信仰缺失、失去追求的空虚。真正意义上魏晋风流、国学传统到底是什么,他们也能知之甚少。</h3> <h3>对于我们自称真正的读书人来说,我们追求“魏晋风流”,绝不仅仅是那种俊逸潇洒的仪容、绚烂风流的举止。我们更应该看到“风流”背后最好或者最坏的历史,以及作为“风流”基石的玄学思想和人生义理。</h3> <h3>历史的车轮尽管是向前的,而真正的“魏晋风流”,我们尽管追求,但是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够企及,理想而已,表象罢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