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之行

路文婷

<h3>  烟雨中的婺源,也是别有一番景致,在这样的美景中开启我们的探索之旅!11月16日,我们一行人赶往婺源,到达时已经天已经黑了,还被告知酒店没有房间,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另外一个宾馆,感觉婺源冷落了大家,心里多少有些不快,但是有什么关系,我们是为学习的热情来的!</h3> <h3>  主持人高丽君,一位年轻有才干的女老师,介绍了今天的第一位大师级的老师,吴正宪,正如她自己说的,名字前的前缀很长,一位小数界的泰斗人物。为我们带来的是六年级《比的认识》,慢热的孩子们让我感觉难付大师的盛情,刚感觉有点遗憾时,大师却让我看到“大师”之处,不死搬教案的预设,充分运用课堂的生成,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泡奶粉事件展开讲解,层层递进,让孩子们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孩子教会孩子学,自己明白比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不是为了教学的结果去教学,而是为了明理去教学。</h3> <h3>第二位是来自台湾的施皓耀老师,让我们领略了不同地域的不同教法,但是算理都是互通的,橡皮筋的实验,我们课堂中都能借鉴。</h3> <h3>  第三位,来自上海的季国栋老师,一位非常有想法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想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正着来一遍再反着来一遍,整个课堂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多种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这恰恰是我们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缺少的思维品质。今后教学中应多鼓励孩子多种思维方式。</h3> <h3>  高丽君,一位非常年轻朴素的女老师,她教学的是《舌尖上的分数》,让学生在课堂上玩中体会分数的意义,也在实践中体会分数的大小,整堂课程中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新知。</h3> <h3>  张宏伟老师,一位非常“事多”的老师,看到什么问题都能想问题,《换一种角度“看”小数》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小数的很多未知,小数从它的英文单词decimal 展开,分成deci 和mal 分开讨论,也让学生明白,学习方法有很多,跟老师学,自己查书籍,通过网络查询,让孩子能够自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自己学。</h3> <h3>俞正强老师,一位非常幽默风趣的老师,教学的是较复杂的课题《植树问题》,植树问题一直也是较复杂的问题,很多老师几乎在一个课时中很难将问题全部解决消化,但是俞老师却化繁为简,通过一个平均分的道理就让学生学会解决多种植树问题。我们多数老师上课都太注重技巧了,而没有让孩子明白道理,技巧是个人的,方法是通用的,而道理确实唯一的,只有先明理才能解决问题。</h3> <h3>  来自厦门的季培芳老师,让我们经历了45分钟的探索,在整节课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会自己总结,最终得出乘法分配率的结论,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总结才能牢牢记住。</h3> <h3>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真的是收获满满,明白一个好老师不是教学生怎样解题,而是教会学生用什么方法解题,明白为何这样去解题的道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