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原创</p><p class="ql-block">图:自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 岭上游人如竞帆,绿杨阴里出秋千。</i></b></p><p class="ql-block"><b><i> 梅花朵朵迎面笑,布谷声声山外传。</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情韵】</p><p class="ql-block"> 阴历正月十九,日丽风和晴正好。我携夫人和同学金树乘三路车,过左岸春天,过四级电站,抵白石山下的润德高中下车,会合了同学迪良,汪洋,第一次见着了丛华和少英。丛华,丛华,“华”,华者之花也,万木丛中一支花。几十年不见,还和学生少女姑娘时代一样,没有大的变化,通身找不到岁月沧桑磨砺的痕迹,依旧美丽、漂亮、风韵,气质,有魅力,也不失端庄。虽是同学,少英,我们彼此还互不认识。但从其眉眼、着装,和她的背包背式来看,她依然年轻,依然是年轻学生样。因为路径不熟,我们南辕北辙,绕了很大的一个圈。我们山重水复,多走了很多路。可谓累坏了郭迪良同学。他要带路,又要探路,于是骑着运动型的自行车,前前后后,反反复复,来去迂回,最后总算南辕南辙找正了路,柳暗花明找着了村了。谢谢迪良,辛苦你了。其实我们多走点路也不错,虽有苦趣,也有乐趣。一路走走,一路停停,一路说说笑笑,别有一番情趣乐趣。终于,在白石山下,我们的同学淑兰、淑明迎候了我们;在梅花岭上,我们的同学,又是主家馆长邹又新的长兄邹炳新接待了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岭观梅】</p><p class="ql-block"> 按说,腊雪春初是梅花盛开的最佳时节,正月十九了,只是赶上梅开的尾声。来时,我们都心存疑问,但到后,我们都欣然了。因为这里,虽有些梅树已开了些时日,但也没到花谢花飞的程度,仍远看红梅像团团红云,白梅像团团白雪,还是一样地美丽可观。而众多的梅树却正在盛开着,璀璨着,鲜艳着。谁说人间二月梅芳尽,而此梅花正次第开。你看,那红梅,在肆情绽放;那白梅,在四溢芬芳;那绿梅,还在含苞吐蕾呢。今天做东的主人炳新,这时候,俨然一位导游,一位解说员。他一边引领路径,一边解说梅情。使我们一路秀色满眼,一路心清怡人,一路陶醉其中。乐得大家或驻足围赏忙着拍照,或仰首观视俯身亲吻,或放在手中轻轻把玩,或别在胸间发际左右示美。最最最乐者,是我们的快乐天使淑兰张妹,她虽口中念念有词:“梅花也有泪”,“梅花也有泪”,可她眉眼仍绽开笑,笑靥俏梅开。此时,她乐着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忘记了自己的一切不快。她尽情地尽情地享受着属于她的幸福和快乐。马上看英雄,花间看美人。大家,同学们,都被她感动着,感染着,都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机,为她拍照靓影,为她多些享受快乐。而大家也在淑兰的带动下,在此时此地,也尽情地感受春天,放飞心情,游遍梅花岭,玩翻欢乐谷,聊发少年狂,真个痛哉快矣也!我们赏够了,玩够了,离开了,而眼前仍疏影横斜,心中还暗香浮动。真真感谢博物馆馆长的兄长炳新大哥,他别具匠心地为我们同学精心布局提供了这个艺术享受的场地和机会。登山远眺,满眼梅林,满眼梅花,不仅悦目,而且养神。主家好创意,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因山而秀,山因梅而幽。人行其中,花颜梅语,心心相印,岂不美也妙也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感言】</p><p class="ql-block"> “荟千秋民俗风情 陈历代匠才工艺”。走近博物馆的大门,这副对联便明晰地映入眼前,也明晰地铭刻心中。是啊,虽展厅不大,展品却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展厅内,展品有的陈列,有的堆放,密密轧轧,层层叠叠。展品类别广,数量多,范围阔,属全国最大。展品有三千余种,一万余件。涉及生活起居,农耕生产,手工技艺,作坊加工,商贾贸易,时令节庆,人文礼俗,宗教信仰,艺术绘制,游艺古玩,简直数不胜数。最为有趣的是儿童玩具,虽然简朴,却也艺术机巧,而且很灵便实用,充满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我一边看,一边深深地深深地被震撼,被感动。想想看,为了千百年来民俗工艺、民俗文化的收藏和保护,创立者私人创办,多年进行着大量收集、整理、维修和复制,这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汇聚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智慧啊!走进展览厅,看到这些物品,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漫长的历史,那个蛮荒的时代,那个遥远的社会,去近距离触摸那些智慧的人们和灿烂的文化。走在馆外的场地上,我们又注意到那些石磨,石碾,石磙,一排排,一对对,虽笨笨重重,却一律地光滑圆润,使我们想到了远古,想到了那个石器时代。场地右侧,横卧着一庞然大物,巍巍然,凛凛然,森森然。有人不认识,说没见过,有人说见过,却叫不出名字来,有胆子小的,还心惊惊的,不敢近前。它是一具木油榨,我很小的时候见过它,而且像敬神一样地敬畏它。它体款大,像虬龙,似巨蟒。那时,在生产大队副业部,我经常远远的就听到油榨撞击的巨大响声,听到油榨师傅榨油时长长的吆喝声,有时候,我还目睹师傅们撞榨时那威严雄壮的场面。三位师傅,中间一位掌撞,两边二位助击。粗粗的长长的撞把威猛地抛向空中,“伊——吔——呀——”三人同时接住撞把,同时合力撞击,那架势也真够唬人的。参观完展览,我们收获很多,既开阔了我们视野,又增多了我们的知识,更增强了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我们在激动兴奋之余,又听到了不好的消息。浠水修路要从该博物馆横穿而过。我们深深地为这馆中藏列的万余件古物宝器的命运而担忧,为这个创立十余年付出千辛万苦付出巨大投入终于建成全国最大湖北最强的大别山民俗博物馆的生死存亡而担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赏归来,炳新同学远远地送我们下山到公路。走在小小的畈中石桥上,看着桥下清澈的流水,炳新没忘打趣一下我们的爱妹张淑兰同学。他玩笑着喊:“淑兰!淑兰!爱美的淑兰!你快快在这桥下洗把脸!你会更美!更漂亮!”在后的淑兰也跟着笑答:“我把这里的水都挑回去!”大家都笑了。炳新最后挥挥手,远远地目送我们直走进夕阳的大红里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篇制作:月中询梅</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