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从什么帖开始最好?

大桥

<h5><b>初学书法,从哪种书体入手,一直都有争论。</b></h5><h5>但多数人入门书法,十有八九会选择楷书,比如欧楷或者颜楷,就连小编本人幼年时最初接触书法,也是从颜楷的横竖撇捺开始学起。</h5><h5>但由楷书入手有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就是它的要求非常严谨。初学者在学习的时候,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笔画上,稍微有一点儿不到位,那么看起来就是很明显的失误和瑕疵,对初学者来说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学书法失去兴趣。</h5><h5>既然这样,那什么书体更能促进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呢?</h5><h5><b>学书法,隶书入手,效果极佳!原因是什么呢?</b></h5><h5>一、从我国文字的发展史来看,隶书承前启后,并为楷书之源。从字体演变顺序可以看出,隶书上承篆意,下开楷法,在隶书打好基础之后,即可以上溯篆书,也可以下探楷书。</h5><h5>二、从笔法上看,隶书近文字之源,如树之根,根深则枝繁叶茂,失之便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楷书之笔法脱胎于隶书,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更能得用笔之真谛。</h5><h5>三、从结构上看,隶书的结字规律为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蔡邕所著的《九势》中,谈到隶书的结构时说:“凡落笔结字,上皆复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凡是知名之作都是合乎此理论的,如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中的结字原则,也遵循了这一理论。就从这一点来说,从隶书入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h5><h5>四、隶书入手更容易入古。实践证明,同等水平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一年书法,先写一学期隶书再练楷书的,其书法水平都超过了纯学一年楷书的。从隶书入手的学生写得饱满、敦厚、遒劲古朴;纯练楷书的学生写得妩媚,缺少质朴,无古味,显得浅薄。所以,学习书法最好从隶书入手。</h5><h5>五、隶书的碑帖很多,风格各异,审美标准更宽博。初学者即便写得不到位,很容易被人认为是风格的差异,而不会直接认为“没写好”。</h5><h5>隶书的碑帖繁多,经典名碑有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乙瑛碑,史晨碑等等等等。另外的清朝的出现了很多隶书的大家如邓石如,赵之谦,伊秉绶,郑簠,金农等等。在这些碑帖中,最适宜初学的就是《曹全碑》。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曹全碑》在历代学人及书法评论家的心目中地位较高。清孙承泽赞誉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h5><h5>从前人诸多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全碑》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是典雅逸静,与其同时代粗拙的汉碑相比,《曹全碑》若一位翩翩君子,具有极高的修养,其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h5><h5><b>在技法方面,曹全碑具有以下几种优势:</b></h5><h5>一是在用笔上,《曹全碑》以圆笔为主,仍含篆意而不露行迹,笔划粗细适中,中规中矩,很有规律,适合初学者学习。</h5><h5>二是在结体上,与同时期的其他汉碑相比,此碑很能体现书法艺术的收放关系,既有长笔波磔,又有短锋敛笔,一长一短也就使其结字呈现出内紧外放的特色。这种结字方法对后世楷书起了很大的作用。</h5><h5>三是在章法上,整篇章法布局行列整齐,具有字距大于行距的特定章法,符合大多数隶书的章法规律,适合初学者掌握。</h5><h5>另外,初学者写初级作品参加一些小展览的话,会写得相对稚嫩。但是如果你是学的是《曹全碑》,即使你把《曹全碑》写得方正了一点,别人会说,你看这个人的字写的有《曹全碑》的味道,还有一点《乙瑛碑》的味道;如果你把这个字写的笔画有一些粗的话,别人说这个人学过《曹全碑》,看着还有一些《张迁碑》的味道;如果你写得放纵了一点的话,观者会认为你学过《曹全碑》,可能还学过《石门颂》;如果你写的瘦劲了一点儿的话,别人会认为你学的《曹全碑》,可能还学过《礼器碑》,总之他不认为你写的不好。但是你要是学习一段时间的欧体楷书,只要写的稍微有一点不到位,观者会直接就说,这幅字没写好。</h5><h5>当然,这并不是说学曹全就可以任意妄为。学隶书,有一大忌千万要避免,那就是“隶书楷意”。很多之前接触过楷书的朋友,在转向隶书碑帖的时候,常常会犯这种错误。所以一定要注意:</h5><h5>一是在结构上,楷书的横,多为左低右高,隶书的横,一般为水平。</h5><h5>二是在用笔上,特别是横竖画的起笔,横折画的折的位置,非常容易写出楷书的味道。</h5><h5>隶书用笔宁可略带篆意而忌以唐楷笔法掺入,略带篆意可以使隶带有古意,而带楷书笔法则显得非常的不协调。因为隶书主要形成于汉代,楷书则是魏晋以后的事情,所以,在汉隶中,有篆书笔意很正常,像夏承碑本身篆意就很明显。但是,如果有了楷书的味道,就不伦不类了。</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