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系列9(柿柿如意)待续

高兴摄影

<h3>乡愁摄影创作导言</h3><h3>&nbsp;</h3><h3>人的一生,或远或近,大概都有过离开家乡的经历,离开家乡,注定就背负了放不下的乡愁,离家乡越远,乡愁就越浓。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融进城市,成为一代代城市居民,乡村风土人情、山水田园、人情世事,甚至贫穷饥饿的艰苦生活都成了故乡永不磨灭的记忆,在喧嚣吵闹的城市里,故乡总是牵动着漂泊的灵魂,时不时固执的泛滥成浓烈的乡愁,常常令人于或梦或醒不经意间唏嘘感叹。</h3><h3>乡愁是一幅画。这幅画曾经是那样温暖,那样清晰,似乎伸手可掬,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模糊,这就要我们拿起手中相机,捕捉那些最淳朴最动人的画面,把那些黄发垂髫、烟雨池塘等种种心灵记忆,留下唯美,留下永恒。</h3><h3>乡愁是一首歌。这首乡村恋曲祖祖辈辈传唱了几千年,却慢慢淹没在岁月迁延中,声音微弱甚至已然消失。需要我们利用更多的摄影技术,将这曾经荡气回肠的乡恋固化下来,珍藏住每一个乡村音符,</h3><h3>乡愁是一部大书。斑驳厚重,几千年风雨锈蚀得几乎打不开它,书里面包藏着数不清的乡村故事,同样需要我们用灵巧的镜头述说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h3><h3>在描摹乡愁的画影中,山岗、村庄、田园、河流,无不具有灵性,它们默默无语,但能和每一个亲近它的人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而且是在近距离面谈心满意足离开后,反而愈加不舍,刚刚清晰的印象又模糊起来,像春花秋月,如枫桥夜泊,总是不舍家乡的钟声。</h3><h3>乡愁是汉阳树,乡愁是鹦鹉洲,怎不令人立于烟波江上,遥对天涯日暮,思念乡关何处。</h3><h3>习近平在考察云南时说过:“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是人类历史的情感坐标,走向城市隔断了人们的乡村生活,却割不断人们的思乡情结,用镜头留下这份珍贵的记忆,留住乡村风貌、传承文化脉络,保护好民族精神基因,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摄影者的要求,这也是作品带给观者的精神要求,这更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要求,伟大的时代必然催生伟大的作品,在满足人类对于乡村故土深情守望的同时,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h3><h3>记住乡愁,留住乡愁,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静下心来,重拾生活馈赠给我们的那份纯真,记录家乡的乡土风情,宣传家乡,弘扬正能量,做好每一帧图画,讲好乡愁故事,阐释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摄影。</h3> <h3>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红透皮。”</h3><h3>农家的话语总是这样朴实无华,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生动自然的描述了不断变换的季节,和那个季节里最突出的自然景观。每年的秋天,满山遍野的柿子熟了,在万木萧疏的秋天里,在绵延无际的乡村山野里,点厾下浓浓的色彩,令人眷顾,令人向往,令人怀念……</h3> <h3> 岁月的河流从来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些生长在山坡、河谷,高低远近的柿子树,见证了几百年来的风雨变迁,经历过多少贫穷富裕,寄托了农家收获的希望和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沉甸甸的柿子压弯了枝头,压不弯大山不屈的脊梁,火红的柿子就是农家火热的梦想。</h3> <h3> 萧瑟的秋风里,柿子树依然用她饱经风霜的虚怀,站在她站了多少年的位置上,远望漂泊的游子,她象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祖祖辈辈的人一样,无论风雨阳光,她都会祝福她的儿女四季平安;她虽无言,却无时无刻不在期盼儿女归来;她有坚守,坚守于山巅路旁,那是在为儿女回家指引方向。</h3> <h3> 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模样,也许,随着饥饿的记忆渐渐远去,人们对儿时的故乡也渐渐模糊,但是那些火红的柿子和柿子树下饥饿的孩子,大概还恒久的存在。每一个回乡的人,无论带有多少沧桑与疲惫,看到柿子树,就如同见到了年迈的父母,内心的亲切,眼中的泪花,原来这里才是我们一生的牵挂。</h3> <h3>  柿子树从不挑剔上天给予的残酷,也毫不保留的奉献着自己的所有。满山的柿子树啊,满山火红的灯笼,那是我们人生之路上一盏盏明灯,永远照耀着我们踽踽前行……</h3> <h3>摄影者:高兴勤</h3><h3>文字编写:张现会</h3><h3>拍摄地点:沂南县</h3><h3>拍摄时间:2018年11月</h3><h3>微信号:13256555777</h3><h3>使用器材:佳能60D,镜头24-105</h3> <h3>第十期将如期发出,敬请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h3><h3>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