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该有的温度

一芥如沫

<h3>  周六跟随永贤老师读《传习录》,中间茶歇的时候凝视窗外,突然想起这座校园里另一栋楼上,霍老师应该也在他的“语文公社”吧!于是相约,周天拜访。一段时间不见他,心里就觉得少了点什么。</h3> <h3>  又想起偶然一次闲谈提及霍老师,几个学生的仰慕。得,干脆叫上几个,去看看那些老师爱得了不得的酒中苑古建筑,去酒泉语文公社感受一下文化的味道。面对这些孩子,我知道霍老师会是这样子:俯首甘为孺子牛。</h3><h3> 最关键的是,当他俯下身子,这些孩子里却有那么几个第一次抬起头来,看到了启明的那朵星星。</h3> <h3>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他们知道去拜访老师,有几个带上了小本子。自觉和自省是正确的态度。</h3><h3> 于是,我也来了兴致,就给他们随口讲讲那些楹联。他们不认识字,但会喜欢那些繁体字里蕴含的奇妙。他们居然发现了挂反的一联。我认得是霍老师写的,后来问起,他早就建议了,可挂的人不懂。但他高兴的是连学生们都会看。</h3><h3> 这才是最重要的。</h3> <h3>  苍槐掩映书春秋浩气,多好的意境文字。</h3> <h3>  有一个词语,叫作“绽放”。应该就是这样子吧?</h3> <h3>  我说,小伙子,快过来,那是你们的楼。“翔宇楼”三个字瞬间普照在他们身上:四个小伙儿是王俊翔、陈浩翔;殷宇欣,张宏宇。都是这些日子里班里同学赞美多次的孩子。他们都在改变。</h3> <h3>  喜欢在落叶的小道上走过。远去的背影是家属院出来的退休老人,他们说,不用介绍也知道是受人敬重的学者。对了,那面相不是爹妈生出来的,是几十年里修出来的。</h3> <h3>  最后的月季,只要开花就定格成美丽。挂在枝头的果子也是。我说,可以摘一个吃的;这是知道你们要来,酒中苑留给你们的果子味道。</h3><h3> 就是要素朴里有大气,低调而包容。</h3> <h3>  那么,就在这里,感受教育该有的温度。在这里,让自己变得更有温度。</h3><h3><br></h3> <h3>  带他们去图书馆。每到一个地方,都应该去图书馆看看,想从心里根植一种意识。有个孩子叫“陈天一”,想必当初父亲给她取名时暗含“天一生水”之意,“上善若水”也或许是父母的祈盼。我告诉她,有一座很悠久的藏书楼是“天一阁”,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并推荐她读读余秋雨写的《风雨天一阁》。她低眉颔首,似懂非懂,可那一刻,种子已经种下。</h3><h3> 又想起几年前带学生去师大,同样是图书馆门口,让他们记下来的一句话:我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h3> <h3>  携同雏凤歌雅韵,荟萃群英品书香。终于来到霍老师这里,雏凤,就是你们呀!今天,你们终究来了么?</h3><h3> 其实啊,我也常常想来。我不止一次想到那年嵇康拜会阮籍,向往却不敢自比,霍老师堪当无愧,我自知相差甚远。</h3><h3> 可最起码,我不是钟会。</h3><h3> 所以,我带着雏凤来了。</h3> <h3>  进得酒泉语文公社,自是另一番天地。孩子们睁大了眼睛,这里的书香气息让他们感到新奇,这是另外一种生活。活着容易,可有一种生活他们没见过。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是理想中生活的样子。当然,不能强求;但是,该有追求。</h3><h3> 霍老师给他们讲这世间留存下来的独一无二的美好————这才是有价值的。就如这霍老师手书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七》: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王维已故,但诗篇永存。留得住才能再现当年风骨神采,基于此,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李白也死了,但谁能把李白的语言消灭掉?他的语言是不可战胜的,不可战胜的东西才是最厉害的。</h3><h3> </h3> <h3>  再看那些世界一流的教育家,王阳明、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丰子恺先生、于漪老师……霍老师娓娓道来,学生们痴痴谛听。他们都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世界,这多好!看着他们,觉得这就是教育本来的样子。</h3> <h3>  霍老师托起他的紫砂壶,给他们看壶底的大师印记,说,这也是好东西,要留下来,因为它美。美在匠心独具,美在茶香四溢。同学们一定要珍爱生活中美的东西,就如同酒中苑里的古建筑,苍厚素朴岂能是悬挂横幅标语就可以玷染的?</h3> <h3>  就在这对话里,孩子们不知不觉走进另一个世界。关键是开始思索。</h3><h3> 活着,怎样活着,这可是个问题。</h3><h3> 这一切,都写在他们的脸上。内化于心,外化于形。</h3> <h3>  再拿出一块石头,看那磨过的石棱痕迹。留下的是岁月的记忆,可我们活着,总不能还不如一块石头?</h3> <h3>  门口的“据于德,游于艺”也是讲究。孔子说人要占据在道德上,但光在道德上显得有点严肃,也有些乏味,所以还要玩一玩。玩的时候拿啥玩?艺术上玩有趣的东西。还有这印章,篆刻的是“文章有神交有道”,穿插布局都是艺术。写文章要有精神,交朋友要交有道之人。什么人有道?“据于德游于艺”的人就是有道之人,又正直又有意思的人才好,光有正气没有意思就无趣了;可光有意思却是胡日鬼,太调皮了,那也不行。</h3><h3> 可现在,那么多人都在玩手机。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六个字?所幸,这些孩子今天知道了;希望从此不再忘却。</h3> <h3>  几次道别依然不愿离去。看他们祈盼的样子,霍老师将他写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赠予班长和最努力的孩子。印章鲜红,那是老师的丹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h3><h3> 每次我带学生来,亏的总是霍老师。老师从来都是这样子。</h3> <h3>  送走了学生,就是属于我们的时间了。从作文手记到课堂案例,再谈到中学生没生活,要从“书”里找生活,作品逻辑通了就找切入点,弄懂了再去创作发挥就有了高度。如同《项链》讲完,学生从《我谈玛蒂尔德天真一笑》切入,这就有了写头。课堂上花那么大力气教了学了,一定要写点东西。谈到我刚上完的《背影》,再谈他在北京听王君老师的《背影》,我是通过文本解读从文字里提炼父爱亲情,无一字言爱而字字言爱;王老师是课堂上因父亲“可做可不做的哪些事”一个问题随机生成——原来啊,爱就是体现在生活中那些可做可不做但又甘心去做的事情上。一下子,另一扇窗户又打开了。</h3><h3> 我们谈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品质与发展、审美的鉴赏和提高、传统的吸收与继承。“写”是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可这背后却是思维,这就特别有价值。大多时候都是他在讲,从《祝福》到《再别康桥》,从《锦瑟》到《老人与海》,纵横捭阖汪洋恣肆。每当有趣的时候他会大笑,我喜欢这个状态,把学问做得有趣,语不惊人死不休,率性十足又帅气十足。</h3> <h3>  天黑了,三个多小时过去了。霍老师拿出九二年他刚到酒泉批注的《坛经》,说这也是课堂实录。他曾想做一个系列,叫“大师的课堂实录”,包括苏格拉底、《论语》、《孟子》、《传习录》、《复活》等相关章节。我心里想,今天不就是“霍老师的课堂实录”吗?让教育自在自如,回归本来的样子,让老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温度,多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