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寻找名师基质 破译名师成长密码</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安宁区徐文玲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2018儿童母语教育研讨会”活动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篇 六)</b></h3> <h3> 2018年11月16日,安宁区徐文玲语文名师工作室一行12人在徐文玲老师的带领下,满怀期待和渴望,来到古都南京参加“2018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h3><h3> </h3> <h3> 本次培训是以讲座和示范课相结合,让理论与实践相吻合,并且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参与评课,参与说课,参与诵读,使培训形式多姿多彩,老师们真正在学中乐了,乐中学了。</h3><h3> 11月18日下午的活动主题是“从儿童立场看名师基质”。在这一主题下活动分五个版块推进,分别是:课程概述——小学母语师资的成长路径;研讨课《石头的故事》;评课互动;演讲——小学母语名师的基质;闭幕式。</h3> <h3>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整。寻找名师基质,破译名师成长密码,论坛最后半天专门围绕“从儿童立场看名师基质”展开。</h3><h3><br></h3><h3> 作为一名从一线快速成长起来的名师,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吉忠兰老师,非常适合与大家分享《小学母语师资的成长路径》。</h3><h3><br></h3><h3> 吉老师旁征博引,为我们阐释小学母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小学母语师资的成长路径是什么。她还列举了几名非常优秀的母语教师,周益民老师就是其中一位。</h3> <h3> 三言两语说故事、换个身份说故事、想象细节说故事、大胆猜测编故事……在一个个有趣又饱含深意的环节中,我们好像都重新变成儿童,跟随着特级教师、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周益民老师,走进一个又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h3><h3><br></h3><h3> 我们还清晰地看到,孩子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尽情地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那是属于儿童的课堂,属于文学的课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民间文学研讨课:《石头的故事》</h3> <h3> </h3><h3>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在闭幕演讲《小学母语名师的基质》中说:“其实,我们不缺理论,我们缺故事,我们就讲故事吧。”</h3><h3><br></h3><h3> “故事让我们认识了真实的真正的教师,鲜活的教师,正是这样的教师,让我们知道了真正的小学母语教师的基质。”</h3><h3><br></h3><h3> 于是,成先生用于漪、洪镇涛、周益民等名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何为小学母语名师的基质。热爱,永远学习;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超越自己;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语文教学当中;在改革试验研究当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轻轻地,静静地,不惊扰儿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品味,认真学习的。</h3> <h3> </h3><h3> 三天的论坛,深刻而饱满,不知不觉间,2018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就接近了尾声。</h3><h3><br></h3><h3> </h3> <h3> 徐冬梅老师在闭幕致辞中说:“感谢大家参与本届论坛,参与这样一个事业。当你们回到教育前沿,你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亲近母语,一起充实我们自己的生命,一起丰富自己。”“希望在这个大社会、大时代里,让我们为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h3> <h3> 学习中,一场场充满童声童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一节节智慧与激情碰撞出火花的课堂教学,一个个铿锵有力的专家讲座共同点明了一个主题:亲近母语。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花朵——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母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作为母语教育的传递者——老师,必须担起引导“回归”者的角色,正如徐冬梅老师所说:母语教学要实现三个“回归”:</h3><h3> 一、回归母语本身。母语是妈妈说的话,是奶奶唱的歌谣;是乡土语;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语。母语教育的首要之义是用可亲的方式引导儿童回到母语温暖的怀抱,把母语文化中最好的经典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阅读名著过程中,在母语温暖的怀抱中快乐成长。</h3><h3> 二、回归儿童。母语教育的主体是儿童。我们要积极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指定的课文之余,要为各个年龄、不同家庭、不同心理的孩子推荐适读的童书(《童话故事》、《文学经典》等),并努力为他们提供阅读指导(体会文章中主人翁的精神,体会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通过阅读,儿童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和诗意,从而提高对母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在阅读中融入文化,寻找自我,</h3><h3>确立自我。</h3><h3> 三、回归文学。语文是文学性、趣味性很强的一个学科,要使一节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首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多讲一些简明扼要的话,多引用一些经典名言、名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多看经典名著),然后才是教育素养、教学方法。</h3><h3> 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多阅读,多读儿童文学,多读经典名著,多写读书笔记、写书评,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把经典的童书大声读给孩子听,组织班级读书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提笔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和生活感悟。</h3><h3><br></h3><h3> 短暂的三天学习,擦亮了我的眼睛,开拓了我的视野,点亮了我心中教学的灯火。最后,很感谢徐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今后我会用我所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的教学,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把种子播撒在母语的土壤里,并给予阳光和水分,让种子们茁壮成长,在风雨中走向辉煌的明天。</h3> <h3><br></h3><h3><br></h3><h3><br></h3><h3>撰 稿:魏 佳</h3><h3>供 图:工作室成员</h3><h3>审 核:徐文玲</h3><h3><br></h3><h3> 2018年11月·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