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演员剧团(一)

百合花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影演员剧团</h3><h3> 1946年东影在兴山时建立了东影文工团,1949年6月改称演员组,主要演员有60多人。1951年至1953年,东影演员被抽调到文化部电影局艺术研究所,1954年调回东影。1955年3月,长影正式建立长影演员剧团。1956年至1957年是长影演员剧团发展历程中最辉煌的年代,剧团汇聚了一批颇有造诣的演员,他们来自于延安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东北文工一团、齐齐哈尔市青年文工团、东影草创期参加迁厂的演员、香港回大陆的演艺界爱国人士及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等。其中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被列入1960年代全国22大电影明星。到1998年底,长影演员剧团发展到107人。2000年,长影集团演员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h3><h3> 长影演员剧团是一个在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中有着历史性贡献的群体。从1948年2月拍摄完成人民电影第一部短故事片《下他打老蒋吧》、1949年4月摄制完成人民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桥》开始,长影演员剧团的演员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践行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长影拍摄的1000多部故事片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伴随着共和国前行的脚步,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里。</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影演员剧团历任领导</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望、艾洪力、崔斌、徐连凯、陈戈、吴必克、王延盛、浦克、荣振东、贺米生、张磊、庞学勤、汪文璇、庄焰、马守信、陈汝斌、赵大庆、孙瑞信、刘廷尧、陈克然、宫喜斌。<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领袖和演员们</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毛泽东主席与《红孩子》中小演员</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与演员们</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东影时期的演员们</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东北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原址在黑龙江省鹤岗市,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br></h3><h3> 东北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公司,是在接收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期间在长春成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的基础上改建起来的。首任厂长舒群,不久由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袁牧之继任厂长,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h3><h3> 1949年5月这个厂完成了故事影片《桥》的拍摄, 它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h3><h3> 东北电影制片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h3> <h3>  方化 (1925年8月30日—1994年11月7日),辽宁大连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44年进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制作部录音科作勤杂工。1945年始,先后在东北电影公司,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是扮演“日本鬼子”的专业户,人称“鬼子王”。他在电影平原游击队,甲午风云,三进山城塑造的鬼子形象成为反派人物的经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勤箴、侯健夫、朱永春</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巨光、马陋夫</h3></font></h3> <h3>  于蓝,1921年生于辽宁岫岩。1938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6年调入东影当演员,曾在《白衣战士》《翠岗红旗》中担任主角。1953年调往北影演员剧团,主演过《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刘儒、曲伟、杨文洁</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刘惠明、周克、贺高英</h3></font></h3> <h3>  王春英,黑龙江人,1932年出生,具体籍贯和详细生平不详。1948年6月,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三期训练班,1949年毕业后留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参加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桥》的摄制,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电影演员。</h3><h3> 他未担任过主角,所有的角色全是配角。但他兢兢业业,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三年早知道》中的青年农民虎子,《康庄大道》中的青年突击队长小炮,《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边防军侦察员卡拉,《党的女儿》中的红军游击队交通员小程,《五朵金花》中的炼钢技师小杨,不仅戏份重,其人物塑造也颇为真实、细腻,表演入情入理,是他塑造的众多人物中较为成功、出彩的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宋保义、肖灵、韩绍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蒙纳、李慧颖、严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延、李晓功</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田烈、周凋</h3></font></h3> <h3>  凌元(1917.2.8―2012.1.20),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张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失学,后在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 1937年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同年在影片《壮志烛天》中饰演母亲一角;1946年起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1951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60年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忠厚、善良、贤淑的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的形象;她还曾在电影《平原游击队》、《黑三角》、《甜蜜的事业》、《锦上添花》等中担任重要角色;凌元从影50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农村中老年妇女的银幕形象,以喜剧见长。</h3><h3> 2012年1月20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5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夏佩杰、程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徐连凯、蔺娜</h3></font></h3> <h3>  欧阳儒秋(1918—2007)中国电影演员、译制片导演。1918年生于安徽萧县。她从事表演创作工作七十年,在大量舞台剧、电影、电视剧中扮演了各种角色。</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铮、王建华</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孙笑非、安振江、吴必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刘水航、薛雁、张敬平</h3> <h3>  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h3><h3> 194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留下他打老蒋》。1948年,参演剧情电影《桥》。1953年,主演剧情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1964年,主演剧情电影《大浪淘沙》。1974年,主演剧情电影《火红的年代》。1977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万里征途》上映。1980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戴手铐的旅客》。1989年,出演犯罪电影《女贼》。1993年,参演剧情电影《大海风》。1998年,由其出演的剧情电影《昨日的承诺》上映。2003年,在剧情电影《惊涛骇浪》中客串军区司令员。2010年,于洋获得第19届金鸡百花节终身成就奖。2012年,由其出演的爱情电影《蓝调海之恋》上映。2018年,出演都市剧《越活越来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平、李万成、杨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尉骞、苑晓君、杨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庄焰、潘德民</h3> <h3>  张平,本姓倪,名家驹、梦良,祖籍山东曲阜,1917年11月20日生于江苏省昆山。</h3><h3> 张平塑造了40多个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他的表演质朴、大气,富于激情和正义感,具有人性光辉和道德深度;表演分寸准确、得体。其中《钢铁战士》中的张志坚,《沙家店粮站》中的石得富,《风暴》中的孙玉亮,《粮食》中的康洛太,《怒 潮》中的邱金,《停战以后》中的顾青,《千万不要忘记》中的老工人丁海宽,都令人难忘。凭借这些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和在观众中的口碑,1962年,在评选新中国电影明星活动中,张平入选“22大影星”之一。</h3><h3> 1986年10月17日,张平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赵万德、于黛琴、李建国、刘玉蕴、曹竹林、巴立华</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黄玲、葛存壮</h3></font></h3> <h3>  陈强(1918年-2012年6月26日),本名陈庆三,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徐家河村,表演艺术家。喜剧演员陈佩斯的父亲。</h3><h3> 1939年, 陈强参加晋察冀边区联大文工团,开始正式戏剧演出活动。1962年,凭借《红色娘子军》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刘春霖、袁思达、马路</h3> <h3>  梁音(1926年9月26日-2015年1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h3><h3> 1949年,第一次上银幕,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扮演工人。1959年,在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片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绰号“七十三行”的青年农民曹茂林,表演开始进入成熟期。1963年,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扮演杨排长,获得长影小百花奖优秀演员奖。1965年,在《三进山城》中饰演侦察英雄刘宏志;同年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木匠茂林。1981年,在电影《药》中饰演华老栓。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活动中,荣获“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h3><h3> 2015年1月26日凌晨,梁音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守维、杜粹远、鲁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周文彬、车毅、章薇、马明、王利夫</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影时期的演员们</h3><h3>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h3> <h3>  叶琳琅,1932年1月生于南京,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h3><h3> 1956年出演谍战戏《虎穴追踪》,剧中饰演资丽萍。1960年因出演抗美援朝电影《铁道卫士》中的王曼丽,而被观众喜爱。2008年出演新版《红楼梦》,剧中饰演刘姥姥。</h3> <h3>  印质明(1928年-2008年10月8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河北香河人。1950年天津津沽大学工厂管理系肄业。1953年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结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64年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导。2008年10月8日逝世。</h3><h3> 参与与创作作品 曾在《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铁道卫士》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时演出话剧《同甘共苦》、《千万不要忘记》等;导演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丹心谱》等。曾创作电视剧本《追》、《红三角》、《难》等。</h3> <h3>  贺小书,1933年11月21日生于四川万县。1949年入上海育才学校学习表演。1951年入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5年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相继在《国庆十点钟》、《工地青年》、《鸿雁》、《特快列车》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同时参与演出话剧《雷雨》、《红旗谱》、《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还曾为《罗马十一点钟》、《苦难情侣》等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1975年入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后任团长。1976年后相继在《枫》、《街上流行红裙子》、《井》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因在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饰演农村妇女菱花,于1982年获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还曾在《红宝石项链》、《家乡的玫瑰》、《燕赵悲歌》等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h3> <h3>  王润身(1924年-2007年9月27日),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他生于河北雄县,1947年参加革命,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电影演员。</h3><h3> 王润身在1960年上映的电影《林海雪原》中扮演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而一举成名,其后还参演了《回民支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激战前夜》《北斗》《春眠不觉晓》《不该发生的故事》《黑太阳731》等电影以及电视连续剧《光荣街十号》《张学良将军》等;2007年在吉林长春去世。</h3> <h3>  卢桂兰,女,1941年生,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59年开始,她在长影厂任演员,先后拍摄了《昆仑铁骑》、《冬梅》、《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女跳水队员》等许多影片,成为长影厂女演员中的佼佼者。1978年调北影厂任演员,相继拍摄了《熊迹》、《女交通员》、《暗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北京)》等影片。</h3> <h3>  傅艺伟,1964年5月26日出生于哈尔滨。</h3><h3> 1978年因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她从雾中来》而进入演艺圈。1981年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家协会表演奖最佳女主角。1986年凭借剧情片《女兵圆舞曲》获得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最佳女主角奖。1990年因在古装剧《封神榜》中饰演苏妲己一角而被观众所知。1994年主演古装历史剧《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淡出演艺圈。1997年主演中国内地首部婆媳剧《婆婆媳妇小姑》。2000年,出演古装喜剧《绝色双娇》。2006年在宫廷剧《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中扮演全皇贵妃。2012年凭借武侠剧《天涯明月刀》获得华鼎奖最佳女配角奖。2015年出演时装剧《只因单身在一起》。</h3><h3></h3> <h3>  刘世龙,1930年生,安徽淮北人。新中国培养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代表作《英雄儿女》,《刘三姐》均引起巨大轰动,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更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旋律。</h3><h3> 刘世龙因病于2017年9月27日23时20分在长春逝世,享年87岁。</h3> <h3>  田方(1911年1月3日—--1974年8月27日)1911年出生于河北保定,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第一任团长。1964年,主演影片《英雄儿女》 ,以娴熟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坚毅沉着、凝重温厚的军事指挥员王政委的形象。</h3> <h3>  殷秀岑(1911年6月13日-1979年3月3日),生于天津。1930年入北平联华电影人材养成所学习。结业后任联华影业公司演员,在影片《故宫新怨》中扮演滑稽角色。同时参加未名社和狮吼剧社,演出《钦差大臣》、《大雷雨》等剧目。1935年后与韩兰根合作,拍摄了《无愁君子》、《联华交响曲》、《天作之合》等喜剧片。1938年起先后在新华等影片公司参加拍摄《乞丐千金》、《儿女英雄传》、《中国三剑客》等影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参加拍摄《万紫千红》等影片。抗战胜利后曾在上海华光影片公司和香港永华影片公司参加拍摄影片《山河泪》、《九死一生》。建国初期组织大喜话剧团,在湖南、广西等地演出。1951年后在宜山地区文化馆、中国评剧团、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与韩兰根合作拍摄《未完成的喜剧》等影片。</h3> <h3>  韩兰根(1909.3.29.—1982.1.27.),电影演员。上海人。少时家贫辍学。十六岁进入电影界。三十年代先后在《渔光曲》中的小猴知名。1942年后主演并导演了一批滑稽影片。建国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影片《未完成的喜剧》中扮演主角。一生参加拍摄影片二百五十余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