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铁道兵4师16团1营和团机关,提起王广发来(后排站立左),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众口夸赞,那可真是个实干家啊!</b></h3><h3><b> 王广发,山东济宁人,1942年出生,1961年入伍。先后任4师16团4连班长、排长、连长,1营副营长,团司令部作训股长、副参谋长等职。</b></h3><h3><b> 他身高1米8左右,身材魁梧,膀大腰圆,红扑扑的国字形脸庞,开口露出两颗金牙(施工中放炮碎石蹦坏了牙),走起路来,迈着八字步,一副典型山东大汉的样子。在他当战士、班长期间,总是兢兢业业,冲锋陷阵,事事抢先,任劳任怨。扛两包水泥,推着装得满满的斗车健步如飞。在打隧道时,曾一手握一杆风枪打钻,“双枪手”的实干精神人人佩服,多次立功受奖。当了排长、连长,更是以身作则,施工现场不管哪个工班,总是离不了他的身影。不仅指挥,更是亲自动手干。他带领的排、连,总是圆满完成任务,很受干部战士的爱戴!</b></h3> <h3><b> 1972年10月初,我从团仓库调到作训股报到。当时,部队陆续开始从京原线移防北京通县,承担通(县)坨(子头)铁路修建任务。先期到达的几个连队,正在进行安家设营。当我到达通县前方指挥所报到后,时任作训股长的王广发热情地接待了我。简单几句话,就给我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他当即给我布置任务,负责征地拆迁和有关涉外工作。他将股里仅有的两辆自行车,抽出一辆作为我的“专车”,并给我优先使用北京市公交通用月票。这大大方便了我的工作,使我非常感动。</b></h3> <h3><b> 七十年代的作训股,摊子很大,担负着部队组织指挥、战备训练、技术计划、施工调度等业务。全股近20个人,有半数知识分子(技术员和工程师),是机关第一大股。王股长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毕业,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嗓门很高。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铸就了他的实干精神。领导作训股也是风生水起的,有声有色。他是个办公室坐不住、乐于跑现场的人。除了必须参加的会议外,一有空就上工地。当时, 附近的北运河大桥,是通古线西段第一桥,是师团的重点工程。为了抢时间,赶工期,确保1973年7月1日铺架按时通过。他组织作训股研究方案,在临时电力未通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创造条件,点着马灯,靠人工推着“大锅锥”,率先开钻施工。基础施工正值隆冬季节,王广发股长三天两头,跑到工地检查指导,帮助解决施工难题。即使夜间灌注混凝土,他也要穿上大衣,骑车去看看才放心。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己的表率作用,深深地教育感动着我们。</b></h3> <h3><b> 铺架工作开始后,他作为前方铺架指挥所的指挥员,每天都在现场忙碌着。架桥机上,铺轨机旁,总能见到他的身影。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三餐不定时。真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受指战员们的爱戴和称赞。</b></h3><h3><b> 在通县南站改扩建工程中,为保证铁路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封锁时间,他提出了平战结合,组织一次空袭条件下抢修演练的设想,并亲自组织拟定抢修方案,靠前组织指挥。从设想敌情,下达命令,队伍开进,到既有线拆除,移岔铺轨,上碴做道,压道试车,防空演练,队伍撒离等,只用了8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任务,按预定计划开通运营,受到北京铁路局和师机关的通报表扬。</b></h3><h3><b> 1974年,王广发升任副参谋长,仍分管工程施工。此后,他摆脱了作训股的大量日常事务,有了更多的时间跑现场。平时有事要到办公室找他,没有预约的话,一般是找不到他的。</b></h3><h3><b> 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在1974年下半年,他不幸被查出患有肝炎病。开始他没当回事,仍然跑现场。在领导的强令下,才在263医院和团卫生队,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出院后回老家调养了一段时间。病情虽有所缓解,但并未治愈。</b></h3> <h3><b> 1975年,我师奉命移防山西太原,承担太(原)岚(县)铁路施工任务。 他立即请战,6月初就率领团机关先遣组出发,勘察现场,安营扎寨,外联事务,做好施工准备。我也是先遣组成员,亲眼所见他的工作作风和实干精神。</b></h3><h3><b> 太岚线穿行在汾河沿岸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他带着我们一行人,头带草帽,肩挎水壶,手持镰刀,砍根树枝做手杖,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察看现场。途中累了饿了,就地一坐,馒头就咸菜,喝口凉开水,便是一顿午餐。在选择进山便道时,他和测量人员一起,找驻地老乡当向导,反复勘察比较,优化设计方案,尽量缩短运距,降低坡度,减少工程量。山西干旱缺水,汾河流域枯水期长,为了解决部队生活和施工用水,他亲自到水利部门联系钻机,四处寻找水源自打水井,终于使这一难题顺利解决。 </b></h3><h3><b> </b><b></b></h3><h3><b></b></h3> <h3><b> 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地区,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京广铁路遭到严重损坏,线路中断陷于瘫痪。我师奉命执行京广铁路水害抢修任务。当时部队正在陆续调往太原之中,部分先期到达的几个连队,正在进行安家设营,修筑便道,清理現场等施工准备。接到抢修命令后,王广发带领机关作训、物资、运输等人员,昼夜坚守在太原西站,协调军交和车站调度人员,组织指挥人员、物资、设备的输送。短短两三天时间,就发送专列20多列,大量人员物资设备,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有力地保障了前方的抢修需要。</b></h3><h3><b> 长期的现场奔波劳累,不规律的生活节奏,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1976年,他的肝病再次复发,并且得了严重的糖尿病,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这一次比较严重,住院时间较长,出院后领导安排其回家休养。</b></h3><h3><b> 王广发的老家,在鲁西南的济宁市,但家境一般,生活并不宽裕。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爱人是一家服装厂的工人,工资不高,两个儿女尚还年幼。听说有时连口粮都有些拮据,我们几个单身汉,就将节余的粮票凑起来,交给他寄回家中,买点粮食贴补一下。每当他探家或家属来队时,总要把家里的传统名吃玉堂酱菜,带来几瓶,给大家分享。我们在早餐时,馒头稀饭就着八宝小菜,很有胃口,也是一种享受。</b></h3> <h3><b> </b></h3><h3><b> 1977年初,我因参加中央工作组到兰州铁路局帮助工作。 10月底归队后,就没有再见到过他,听说他在老家休养治疗,也没太在意。1978年下半年的一天,突然听说他与世长辞了。闻此噩耗,我的心情万分悲痛,久久不能平静,为失去这样一位好领导,痛心不已!他还不到40岁,正是年富力强、年轻有为啊,走得实在是太早了!我责怪自己,没能在他生前弥留之际,见上最后一面而遗憾,更没有能为他送上一程而自责。 </b></h3><h3><b> 王广发生前虽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那一心为事业,拼命干工作的实干精神,却是广大指战员心中的楷模和榜样,对我的成长进步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最好领导,没齿难忘!</b></h3><h3><b> 每当想起老股长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翻那几本珍藏几十年的相册,竟然没有一张有关他的照片。也曾发动昔日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寻找未果。可见他是多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啊!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b><b>无奈,我和当年同在作训股的李玉树等战友,</b><b>通过电话、</b><b>微信等形式,在各个战友群中寻找。功夫没有白费,经过十多天的努力,终于从远在江苏的团试验室陆新华战友手中找到一张合影。</b></h3><h3><b> </b></h3> <h3><b> 借此机会,我想对远在天堂几十年的老股长说几句话:</b></h3><h3><b> 老股长,生前我从未在您面前说过一句恭维话。实话实说,您的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干家和指挥员,脚踏实地的领导干部。工作起来总有一股不要命的拼劲。你生活在铁道兵,成长在铁道兵;你的生命定格在铁道兵,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说实话,在那个选人用人重德才、看表现、讲实干的年代里,若不是您英年早逝的话,依您的条件,仕途非常看好。只怪老天也不太不公正了!</b></h3> <h3><b> 致敬,我的老股长!您是为祖国的铁路建设累倒的。您对我的培养、教育和帮助,使我终生难忘,心中永远有一种难以忘却的怀念!亲爱的老股长,您安息吧!</b><b>敬礼! </b></h3> <h3><b> 文字:王林山</b></h3><h3><b> 图片:陆新华提供主人照,其余来自网络</b></h3><h3><b> 制作:山高林茂</b></h3><h3><b> 2018年11月</b></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