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九中"五届校友会"结束不久,新建的校友微信群便显示出勃勃生机,不少校友(学长居多)的"回忆录"搏击着大家的眼球。那清新流畅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感人肺腑的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回到四十多年前的那片山坳,带回到那个长度仅有两百米、却有无数学子从那里启动人生长征路的椭圆形操场,带回到那一间间摆满了没刷过油漆的木质书桌和凳子的教室里;仿佛把我们又带回到老师一丝不苟,学生孜孜不倦,不断创造梦想的那个课堂……</h3><h3> 我们这些学子,对九中是那么的记忆深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是那么的铭记于心!原因就在于,九中,她赋予了我们知识;赋予了我们精神;赋予了我们希望和梦想!</h3><h3> 我们上高中那会儿,正是文革中宣杨的““读书无用”、“交白卷光荣”之风甚嚣尘上之时。可在我们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受读书无用思潮影响的痕迹。在学校,我们依然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很认真地做作业,很认真地向老师讨教似懂非懂的问题。每遇考试,总希望自己有个好成绩。而我们的老师,也是巴心巴肝地指导我们,从不灌输读书无用的任何言论。九中整个校园,似乎处在文革的"世外桃园",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同学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有什么难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答。特别是还有一帮同学在暗地里相互较劲儿,比谁的思想更进步,看谁的成绩更优秀。</h3><h3> 回想起来,那时候九中的学生真有福气。那么多从名校毕业的老师齐聚学校,不论哪门学科的老师都是棒棒哒!我们甚至可以骄傲地说,当时九中的师资力量不仅是全县,有可能是全省最强大的!对此,我们真的引为自豪!</h3><h3> 雄厚的师资力量,纯正的校风学风,为九中学子筑梦之旅搭建了理想的温床,为九中的腾飞插上了坚硬的翅膀,为青年学子的人生起步架起了金色桥梁。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几十年间,一批又一批九中学子,纷纷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未来,发光发热,尽显九中风采!</h3><h3> 说九中的学生最不怕吃苦,最能吃苦估计没人反对。在高中,我们每周回家一次。翻山越岭三四十里路,够苦的!</h3><h3> 我家在枝柘坪,每次去学校都要爬板凳凹,翻观岭,下石板溪,然后坐木划子过清江河。遇下大雨涨水隔河,就得从岩松坪过小河,然后攀爬河对面那悬崖峭壁间不知是路不是路的路,爬到庄坪后再下山从鸭溪沱坐木划子过河。这,也够苦的!</h3><h3> 学校还定期组织老师和学生到茅坪河对岸的双龙背煤。一去一回大几十里,十五六岁的伢们,一背一满背子,也是上坡下岭,够苦的!</h3><h3> 我家兄弟姊妹多,幸亏出生在“一枝二磨三榔坪”的枝柘坪,一年四季有米吃,没怎么挨饿。但要想用几角甚至几分钱,简直比上蜀道还难。屋里所有用的钱几乎只有靠卖几个鸡蛋和百十斤大米才能获得。上高中了,身体也结实,自己挣学费成了理所当然。那时,渔峡口到枝柘坪不通公路,所有除粮食外的生活资料全靠人力也就是用背叉(子)背上去。从高一开始,每到周六放学,我就和几个男同学到渔峡口街上,找供销社的“同志”要盐背。我背一百斤盐,照样翻越观岭,每次到枝柘坪都天黑了。记得有一次还没爬上观岭,我右脚穿的那只草鞋,耳子断了,走路时一拖一拖的,我干脆扔掉,赤脚上阵,坚持背完全程!一百斤盐的“运输费”是两块零两分。不过那时倒还觉得这钱够多了。当了两年“背脚佬”,也够苦的!</h3><h3> 1974年,从九中高中毕业后我即应征入伍。刚到部队,被安排在指挥连电台当报务员。报务员训练时间长且强度大,特别是发报训练,非常辛苦。手指在电键(俗称铁榔头)上不停敲打,打呀打,指头打破了,继续打;敲啊敲,指头流脓流血了,还要继续敲,那个疼劲儿简直无法形容,直到流脓流血处长成老茧后疼痛感才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就这样不怕苦不怕疼,日继一日,年复一年地敲敲打打,奋斗了三年,终成为部队技术能手,还参加大军区比武获奖!</h3><h3> 转业到武汉,人生地不熟,部队的“手艺”也用不上了,靠什么立足?笨人呆办法,就练习写作呗,单位用得上。刚回地方那几年,自己给自己下死任务:每天必须完成一篇千字文章!一年四季天天写,说不累不厌是假的。但要立足,要生存,要发展,在没有靠山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蛮干呀!到后来,不敢说自己有多高的写作水平,但在单位,领导和同事还真把我当笔杆子看了。1985年,有幸成为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同年被湖北日报聘为特约记者。几十年来,先后在报刊发表新闻(消息、通讯)、评论、杂文等文稿2000余篇。</h3><h3> 九中的学生,谈起吃苦的经历和故事,一摞一摞的,都可以信手拈来。</h3><h3> 哎,还真别说,正是有这么多的苦,正是有这样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才练就出了我们的勇气,骨气,傲气,也才为我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实现梦想,奠定坚实基础。</h3><h3> 所以,说九中是筑梦的摇篮,还真算得上实至名归。</h3><h3> 九中的学子大都是勇敢的追梦者。</h3><h3> 渔峡口包括枝柘坪,大山环绕,交通十分不便。记得我们还是上高中之后才看见过汽车。在我们心中,那时的大客司机多神气!想去哪儿去哪儿,特别是沿公路两旁,想在哪个馆子搞一餐就搞一餐,馆子的主人还想着法子招呼且不收司机的钱。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有个梦想,就是长大后参加工作一定要和交通有关,一定要和大客车打交道。不管怎么说,我的梦最终总算是圆了。2012年初,我愉快接受市委的调动,从机关去武汉市最大的国有企业——拥有三万四千员工、一万多台车辆的公交集团任高管。在企业,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工作,诸如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年轻干部培养等。回想起来,或多或少还有点成就感。</h3><h3> 我们的学友,也是顶呱呱的。他们,一个个胸怀大志,奋力打拼,在追梦的艰苦道路上努力前行,谱写了一首首圆梦交响曲。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企业家,拥有上亿资产;有的成为地方党委喉舌的掌门人;有的成为作家;有的成为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有的成为书法家;有的成为优秀文艺工作者或著名大型活动主持人;也有的成为屈指可数的特级教师;有的成为知名律师;还有一大批成为地方或部门负责人;更多的成为各自战线和岗位的行家里手。可以自豪地说,九中的学子无愧于九中,无愧于九中的光荣传统,无愧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h3><h3> “五届同学会”虽然“闭会”了这长时间,但一些感人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谁也未曾想到,同学会上表演的文艺节目会如此精彩纷呈!舞台上,同学们似乎都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唱呀跳呀笑呀诗朗诵呀,一个个都挺有专业范儿。最让人感动的是那巴山舞的表演,她们都是资深美女,平均年龄少说也有60了,舞台上,她们的神情是那样专注,表演是那样娴熟,舞姿是那样优美,着实让人大饱眼福。可知道,在台下,她们的训练也是非常下神的。为了追求良好的舞台效果,她们对服饰挑了又挑,换了又换;为了表演整齐划一,她们常常对某一个动作要十遍几十遍的练习,生怕不一致不协调。在观看巴山舞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啊流。原来,那是被她们追求一流,追求健康,追求美丽,追求完美的梦想所感动!</h3><h3> 虽然我们是五届校友聚会,许多同学相互间并不熟悉,大家都想方设法去弥补遗憾。有的三三两两相互留电话微信,有的拉到一起合影留念,有的临时搭档表演节目,有的真诚交流养生之道,还有的为再次聚会出谋划策。那和谐、那友好以及那相互祝福祈祷的氛围让人感触良深,意味悠长。同学间相互问候,相视微笑,相互叮嘱的真诚情感都足以凝结出九中学子的心愿:继续追梦吧,我们一定会让九中赋予的知识在新的征程中继续发力;一定会把九中赋予我们的“九中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一定会永不停步,继续追逐我们九中学子的梦想!</h3><h3> 2018年11月18日</h3><h3>作者简介:覃诗章,男,1957年9月出生,枝柘坪人。1974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1983年转业到武汉工作。先后在武汉市自来水公司、武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工作。分别任干事、公用局宣传部副部长、交通运输委宣传处处长、《武汉交通》主编、党办主任等职。2012年调任武汉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8年1月退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