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之旅——上海跟岗研修

关关雎鸠

<p style="text-align: left;">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怀揣对教育的热忱和期盼,在中国教师研修网、营山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我们教师培训团队学科工作室的55名老师来到了美丽的上海去觅那“伊人”,寻那“魔法”。</h3><h3></h3> <h3>  <b>魔力之城</b></h3><h3> 到一座城,读一段历史。要说中国最具有魔幻色彩的城市,那肯定是上海了。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故上海简称“沪”或“申”。上海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之一。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民,不愧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市!</h3> <h3>开班仪式</h3> <h3>张邦浩老师讲座</h3> <h3>李伟忠老师讲座</h3> <h3><b>魔</b><b>力</b><b>之</b><b>校——</b>向明中学</h3><h3> 我们有幸到百年名校向明中学,参观校史馆和创新实验室,听李剑老师的《学校创新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张千明老师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教研组和学科建设》专题交流,深深感受到向明中学中西文化交汇、海纳百川的魅力。其“基础+特长→创造”的办学特色,践行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德育为核心、创造教育为重点的办学思路,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为我们指明学习和思考的方向。面对学生的不懂、不会,我也急躁、也恨铁不成钢,宽容失败,放飞梦想,如一道明灯照亮了我心中的阴霾。作为一个教育人,只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允许学生犯错,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创新。</h3> <h5><i>校史馆</i></h5> <h5><i>创新实验室</i></h5> <h3><i>震旦书院</i></h3> <h3><i>听讲座</i></h3> <h5><i>向明中学合影</i></h5> <h3><b>魔力之校</b>——和田路小学</h3><h3> 小而精致的和田路小学别具一格。</h3> <h3>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可见,营造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有多么的重要。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而环境对儿童创造力具有重要影响。在和田路小学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公办小学里,学校的各个角落精致利用,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30年来坚持做一件事——开发学生创造潜力,追求教育的个性,构建创造的乐园,创造已经成为常态化。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动手实践,连走道地面都展示学生自己的创意作品。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环境长期陶冶和熏染,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人格充分自由和舒展,思维活跃、激荡。</h3> <h3>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指出:“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这是“第一流的人物”,他们“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的精神”。和田路小学张军瑾校长就是这样一位“第一流”的人,她精明干练,智慧而知性。她说,一所学校要办得好,就得有精气神,不要犯教育的“多动症”,就得始终“坚持做好一件事——创造教育”,办学理念要“落地”,让创造成为理想。</h3> <h3>  不是每一种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樱桃都叫车厘子。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而独特的个体。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给学生勇气、创造、力量、智慧,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h3> <h3>  劳雨伟老师的《校园节水从“升”做起——数学项目化学习课堂研究》,激发学生潜能,老师退隐为“导演”,把活跃在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前期调查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到创新改进,把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大胆质疑,机智解答,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不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体现吗?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压抑个性发展,就扼杀了学生独立、独特的思考、思维能力,阻碍了创造力的培养。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普通人和天才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创造力通过教育和训练是可以提高的。</h3> <h3>  我们在和田路小学看到了创造的无限可能!践行创造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我们怎样做?这正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地方。我们学校不要只盯着分数不放,应当尊重学生发展规律,重视课堂上的创新思维训练,并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比赛、读课外书、做读书卡、办手抄报、练书法、弹琴、画画、做家务等应成为学生的必做作业,既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h3> <h3><b>魔力之校</b>——静教附校</h3><h3> 我们到静安教学学院附属学校,深入七年级课堂,体验他们的“后茶馆式”教学,感受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听王爽老师的专题报告《初中“物联网+创客”课程开发与实践》,并交换意见。学生恣意生长,诗意生活,写意生命,这应该就是一所“后茶馆式”校园的魅力!</h3><h3></h3> <h3>  我们所跟岗学习的学校各有特色,吸引着学生,也深深吸引着我们,真是“魔都”中的“魔力”学校!</h3> <h3><b>魔力之源</b>——教师进修学校</h3><h3></h3><h3> 我们团队中刘顺老师说,营山县教师进修学校也是一所有“魔力”的学校。是的,我们感同身受。55名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在进修学校这块磁石强大的引力作用下,组成了一个有着共同愿景的大家庭,无论是送教活动,还是跟岗培训,大家都分组合作、相互关心、互相学习、包容共勉、共同进步。我为自己能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而感到幸运,更为自己能在这个大家庭中不断成长而骄傲。进修学校的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更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有多晚有多累,她们都要认真编辑每天的简报,抢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大家面前,从一个个文字、一张张精选的图片,到图片排列、版式布置,你都能品出他们的用心和执着。这难道不是我们身边的“魔力”吗?</h3> <h3>  我想,魔力就在于:即使我是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明亮那方;即使是一只弱小的蚂蚁,也要倾力助推美丽而有温度的营山教育!<br></h3><h3><br></h3><h3></h3> <h3>  最后,我用几个东拼西凑的短语概括这次弥足珍贵的研修之行:</h3><h3> 至 沪 上 跟 岗, 共叙研修情话;</h3><h3> 攀 东 方 之 巅, 登看明珠之塔;</h3><h3> 感“和 田”创 造, 轻浣心灵花茶;</h3><h3> 悟 崇 实 求 新, 交融“向明”流霞;</h3><h3> 融 艺“后 茶 馆”, 思辩“静教附校”;</h3><h3> 践“行 知”思 想, 执手明媚当下;</h3><h3> 逐 梦 育 人 路, 到飞雪横扫眉发;</h3><h3> 我愿执笔作画, 画你一世风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