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南京军事学院一一难忘的故乡、心中的乐园,是我们一辈子都惦记的地方。凡是回到南京的军院子女,都渴望走近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徜徉在那母亲般怀抱。</h3><h3> 趁着参加南京2018年10月27日军院子弟68届毕业50周年联谊会,我们再次走进军院这所离别了数十年的心中殿堂。</h3><h3> 进入南大门,且行且看且回忆,马标、大礼堂、北极新村、御史廊、紫金新村、炮标,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令人感到亲切和熟悉。</h3><h3> 由于军院原址现为华东战区所辖,管理较严,我们拍照多有不便。在此,只能择其要将所拍军院现状分享如下。</h3><h3> </h3> <h3> 军院南大门,两旁设有传达室和值勤室。</h3> <h3> 南大门正面。</h3> <h3> 又见当年梧桐大道,相信军院子女心中都有着梧桐情结。</h3> <h3> 上学、去大礼堂……走过无数次的梧桐大道,时隔半世纪,梧桐树的身躯已如此粗壮!又到一年一度落叶时,满地尽是黄金叶,不由想起当年家长带着孩子们晨扫的情景。</h3> <h3> 从南门进大院后第一个十字路口左拐就进入了通向马标的主道(右拐是炮标)。</h3> <h3> </h3> <h3> 左拐进入马标主道后,左侧有一条叉道直通马标12一14号楼那边。</h3> <h3> 沿马标大道直行,最先经过了军院门诊部。</h3> <h3> 原门诊部正门。</h3> <h3> 门诊部内过道的屋顶去掉后,这里已变成两排住宅平房。</h3> <h3> 从马标大道西头右拐,就看到门诊部后面的几排小平房。</h3> <h3> 这是其中一幢小平房。</h3> <h3> 小平房斜对面的原马标新楼已拆除,盖了一栋5层楼。</h3> <h3> 马标5号楼西侧。</h3> <h3> 马标6号楼西侧。</h3> <h3> 马标6号楼正面。</h3> <h3> 上至3层,看到了小阁楼,这里曾是孩子们光顾的地方。原来的水泥楼梯扶手已换成木扶手。记得那个年月的我们,下楼都不走楼梯,骑上楼梯扶手一滑到底,又快又爽😄</h3> <h3> 楼前的自行车棚已改成水泥架。</h3> <h3> 原来的车棚是这样。</h3> <h3> 马标6号楼西侧楼头的消防栓还保留着,也许是拓宽道路,水泥把它埋掉了三分之一。70年来,它见证了军院和后继者的兴盛与变迁。</h3> <h3> 22年前,1996年6号楼还基本是60年代的原样。</h3> <h3> 57年前,1961年的老照片正好拍到了6号楼西头的这个消防栓(背景是5号楼)。</h3> <h3> 马标23号楼前的一块圆盘空地,曾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h3> <h3> 马标24号楼中间的门洞,和对着的小南门,门外的马路是珠江路。</h3> <h3> 从马标10号楼向北看,是马标大操场东侧。</h3> <h3> 马标10号楼。</h3> <h3> 马标25号楼西侧。</h3> <h3> 马标12号楼东侧。</h3> <h3> 马标东侧的食堂。</h3> <h3> 出了马标东门左拐,沿着梧桐大道向北,就看到正对南大门的原军院一字楼(正面)。</h3> <h3> 绕到一字楼背面,就看到了那尊高大的毛主席塑像。</h3> <h3> 大礼堂前的毛主席塑像。</h3> <h3> 站在毛主席塑像前细看,发现题字牌已不是最早的那块了。</h3> <h3> 原装牌上刻的是林彪的“四个伟大”题词。</h3> <h3> 改建的大礼堂,两侧各有一棵大塔松,但已经不在原来大塔松的位置上了。</h3> <h3> 50年代的军院大礼堂,前面的两个圆坛里种着两棵巨大的塔松。</h3> <h3> 2005年大礼堂拆得仅剩这一面墙那年,曾来到大礼堂拍下此景。</h3> <h3> 大礼堂至毛主席塑像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大道,两侧郁郁葱葱的桂花树丹桂飘香,沁人心肺。</h3> <h3> 大礼堂两侧都有梧桐大道。</h3> <h3> 从大礼堂出来行至不远,就到了军人服务社通往北极新村的大路。</h3> <h3> 北极新村是军院原住宅区中拆除最彻底的,只留下两栋3层的新楼未拆,原国民党时期留下的小楼统统拆除了。现在只能从这张依据大家回忆、由宋鸣制作的方位图来了解其原貌了。</h3> <h3> 从服务社至太平门大路左拐,就看到北极新村主路。</h3> <h3> 原1一9号楼原址上盖了几栋6层宿舍楼。</h3> <h3> 从北极新村广场东南角看1一9号楼原址,右侧是46号新楼。</h3> <h3> 从北极新村广场东南角看东边11一20号楼原址,小楼全拆除了,盖成几栋十多层的高楼。</h3> <h3> 从广场东南角看北极新村广场周边。</h3> <h3> 路边桂花树下两位老人抱着孙辈在聊天。</h3> <h3> 昔日广场的正中建了一座喷水池,内有一座母子雕塑。</h3> <h3> 这里安装了不少公共健身器材。</h3> <h3> 从广场西侧看广场全貌,它已变成小区休闲绿地。</h3> <h3> 以前广场上的小针叶松已长成高大的松树。</h3> <h3> 原25号楼,后来楼两侧各接出一房间。</h3> <h3> 21一26号楼原址上盖起几栋10多层高楼。</h3> <h3> 原31号楼和34号楼。</h3> <h3> 原33号楼和28号楼,后来在两栋楼的两侧各接出一房间,占用了绿地,两楼间仅留很窄的过道。</h3> <h3> 广场西侧的27一34号楼全部拆除,改建了宾馆招待所。大院围墙向东移至操场边上。</h3> <h3> 圈上一堵围墙使北极新村在整体结构上缺失一角,十分扎眼。</h3> <h3> 在27号楼和32号楼后面的一大片空地上盖起了宿舍楼。</h3> <h3> 北极新村食堂在原址上进行了重新修建。</h3> <h3> 从北极新村食堂西侧向北看原27一34号楼原址,这里原是一块绿地,中间有一条小道是住户每天到食堂打饭的必经之路。</h3> <h3> 45号楼是新楼,所以一直沿用至今。</h3> <h3> 45号楼东门。当年的新楼如今已年久失修。</h3> <h3> 45号楼西门。</h3> <h3> 北极新村幼儿园已拆,原址上盖了一排二层楼房。</h3> <h3> 46号楼也是新楼,所以得以保留。</h3> <h3> 46号楼正面。</h3> <h3> 原军院洗澡堂。</h3> <h3> 御史廊1号楼。</h3> <h3>御史廊2号楼。</h3> <h3> 紫金新村的小楼。</h3> <h3> 从御史廊东侧大路上向北看太平门那边,路还挺长。右侧是原汽车连。</h3> <h3> 最后来到炮标。</h3> <h3> 炮标原某教研室办公楼。楼前的这条路是宇花学校学生上学途经之路。</h3> <h3> 炮标住宅楼前的绿地。</h3> <h3> 从中午到下午历时4小时,我们探访了军院马标、大礼堂、北极新村、御史廊、紫金新村、炮标等住宅区,值得欣慰。遗憾的是还有小营、解放路四号,以及体北广场、小花园、宇花小学(老宇花)、解放路小学等地方未能走到。</h3><h3> 这4个小时里,我们走近了思念半个世纪的故乡,如时光逆转;重温了生活在军院的欢快岁月,如沐浴春光。</h3><h3> 愿心中的乐园一一军院永驻我们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