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二日游——闽赣自驾环游记(九)

甲子haha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十二天,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0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年10月31日。</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昨晚到的井冈山,就住在茨坪这个巨大的毛泽东塑像后面的宾馆。一早起来我们开车到茨坪的游客中心,那里其实就是整个井冈山景区的总服务站,各景点的区间车都从这里始发。</span><br></h3> <h3>井冈山的门票虽然贵(每人165元门票费加80元景区车费),但五天有效。</h3> <h3>我们第一站来到了黄洋界。</h3><h3>井冈山最靓丽的风景线其实就是到处可见一队队的红军战士。我本来以为是部队集训或者组织活动,后来发现有些团队年龄参差不齐,一打听原来衣服是可以租的,大多到井冈山的旅行社都租衣服給游客,大家穿着衣服走秀摆拍很欢乐的。</h3><h3><br></h3> <h3>毛泽东主席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h3> <h3>当年的战地掩体工事。</h3> <h3>仿制当年的滚木擂石。</h3> <h3>第二站到了象山庵。</h3> <h3>接着来到茅坪毛泽东旧居。</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span></h3><h3>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h3> <h3>谢氏慎公祠外墙上的标语用玻璃罩着的据说是贺子珍写的“真迹”。当年白色恐怖时期用泥灰覆盖着,解放后清洗掉外层得以保护至今。</h3> <h3>八角楼太小了,排队上去!</h3> <h3>接着我们乘车来到会师广场。</h3> <h3>接着又乘景区摆渡车回到茨坪游客中心,这时已将近四点,问了下服务员在他们下班前还能到那里去转转? 他们建议到主峰景点去看看。到了那里,门口检票的叫我们穿过一个隧道,走到一个观景台拍个照就原路返回,他们要下班了。</h3> <h3>“五指峰”被朱镕基称为最值钱的山,这张图是要站在山上的观景台才能拍到的效果,我们同车的有个年轻人就很迅速的爬上山,拍到了这个景給我们看的。</h3> <h3>又回到茨坪景区服务中心,然后看看时间还没到五点,估计还能进烈士陵园,马上开车到那里,进去时检票的就叫我们快去快回。</h3> <h3>塑雕园在山顶上。</h3> <h3>等我们要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人少多了,赶紧拍张到此一游的照。</h3> <h3>回到宾馆停好车,再走到天街去吃晚餐,一天到此结束。</h3> <h3>第十二天,2018年11月1日。</h3><h3>早上开车到游客中心,被告知停车场今天有接待任务,叫我们旁边其他地方找停车位。不知是何方神圣降临。</h3><h3>再次搭乘景区摆渡车,先到了水口景区。</h3> <h3>冲着这个时间段会看到彩虹,结果没有。</h3> <h3>本来这条路可以通到井冈湖的,然后再乘游船可以到主峰景区。</h3> <h3>出了水口景区,又乘车来到大井。</h3> <h3>离开大井回到茨坪游客中心取车时,发现停车场停满了军车,难怪一路上看到好多真的军队。</h3> <h3>开车来到我们这次井冈山之旅的最后一个景点。</h3> <h3>这一排塑像都是井冈山走出的英烈。</h3> <h3>井冈山我大约二十年前曾经来过,和那时相比,现在的井冈山高端大气上档次了,不管是马路、宾馆还是旅游设施都现代化了。那时上井冈山时,一路上颠簸就让你感慨这样的深山险壑真难为了当年的红军,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可现在一路畅通,好像无险可守,景区犹如城市,难以体会何为艰难。我很好奇,那些今天来这里上党课的同志们能感受到当年的艰苦卓绝吗?</h3> <h3>下午二点半左右离开井冈山,五天的门票只用了二天,有点可惜了。</h3><h3>驱车直指南昌,330公里用了四个多小时。夜宿南昌“如家”象山北路步行街店(有停车位离藤王阁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