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这是一个收获与希望同在的季节。我们九位省级骨干教师分别于10 月14–20 日和11月11–17日来到广东省刘立雄名师工作室学习。刘老师制订了科学严密的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先进地区的学术资源优势,打造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采取许多办法,运用多种手段,安排各种课型,设计各类讲座,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向教授学习,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在听课议课中领略教学艺术之美,在专家讲座中感悟教育真谛,在教学科研中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交流中践行教师职业精神。回顾这两周的学习,收获是沉甸甸的,感悟是深刻的。</p> <h3> </h3> 上课听课 <h3> 在听课议课中领略教学艺术之美。我们先后观摩了刘立雄名师工作室八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刘立雄老师所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示范课,教学思路清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他通过电子守恒构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模型,讲解各种例子运用模型和完善模型,设计经典习题拓展模型,在模型认知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刘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背景、透彻清晰的讲解给在场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p class="ql-block"> 学员们也积极开展汇报课活动,相互听课议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大家都是经过多年教学磨练,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上课听课环节中,我们仿佛走进了“百家课堂”,品味了“同课异构”的奇思妙想,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领略了百家风范。其中,方良成老师的《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课,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按单质(氧气、氯气)→氧化物(水、氧化铁)→酸→碱→盐分别与铝反应的顺序系统地学习铝的化学性质,通过反复的演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既是对钠的化学性质总结和升华,又为铁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刘健平老师的《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课,把知识设计成8个问题,以问题驱动进行教学,所设的8个问题目的明确、驱动性强、开放性好、梯度适当,触及了本质,激发了内驱,引发了思考,同时他采取分组竞争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专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够很好地进行探究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优化、提升。</p> 评课议课 <p> 在评课议课中,大家踊跃发言,妙语连珠,充分挖掘课堂的优点,也敢正视教学的不足。刘立雄老师也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他课前课后的悉心指导,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课堂调控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此外,刘老师还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石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邓峰、广州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戴光宏、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刘凯钊一起听课评课,专家们就如何在完成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凸显化学的育人功能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指出评课最需从学科内容角度做诊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做评价,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观察)、耳到(倾听)、手到(记录)、心到(思考)。专家们精准的点评使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油然而生。</p> 专家讲座 <p> 在专家讲座中感悟教育真谛。我们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有机会“亲其师,信其道”。张秀莲、邓峰、何庆辉、戴光宏、黄建伟、曹雁、王益群、刘凯钊、韩裕娜、石光等专家教授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极大启迪了我们的思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在愁肠百转的讲座中,专家们的教育感悟,就像朵朵鲜花在我们眼前绽放,让我们犹如漫步教育科研的百花园。</p> 专题探索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科研中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刘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开展“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他强调,要重视前端教学,要将分类思想、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的概念贯穿整个专题研究,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分阶段、有步骤、小台阶地逐步推进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这种进阶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分六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实施。六个环节为:①物质的量的铺垫;②物质分类的准备;③离子反应的准备;④氧化还原的学习;⑤元素性质的运用;⑥电化学的再学习。这种“课程重整”让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中有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符合知识内在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p> 课题研究 <h3> 刘老师还积极指导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展课题研究。对于课题研究,很多学员没有实操经验,对课题的选题、可操作性、应用价值、研究报告撰写等认识不深。刘老师针对我们的实际和困惑,结合他主持的省级课题《高中化学“学生自主课堂”不同模块教学设计研究》,回顾了他在湖北省沙市中学开发校本课程到现在近20年的教研历程,从不同角度给予我们启迪与鼓励,让我们认识了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刘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研究思路、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佩服。</h3> 合作共享 <h3> 在学习交流中践行教师职业精神。刘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学员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去。在工作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成长;无论谁上课,大家都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相互帮忙查找资料、准备教具、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印发学案……在生活上,大家沟通融洽、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工作室中、微信上、Q群里,到处可见大家的体贴和关心……两周的学习,大家没有休息,没有停歇,每天风雨无阻,吃在饭堂,重新体验学生时代的苦读生涯,每天坚持做笔记,写心得,做简报,特别是按照钱扬义教授“1+8套餐”的要求认真打磨教学成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忙忙碌碌,风风火火,虽苦,犹甜!在这里,我们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感悟,更是火辣辣的热情;我们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沉淀,更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在这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感受到的是专家们点石成金的喜悦,收获的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顿悟,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h3> <h3> 这次学习,让我们体会了“独行快,众行远”的含义,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有名师相伴,我们将走得更快更远,跟岗结束不是学习的终结,而应该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立德树人,无愧无负美好新时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