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窗外秋叶已簌簌飘过窗棂,勾着微凉的秋风,悄然潜进屋内,却又融化在屋内灵魂交流的暖流里。秋叶拥风而舞,我们寄情笔墨,窗里窗外不谋而合地进行着升华生命的旅行。第三次相约,一颗颗因《新国语》执着跟随的心,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精彩。从《四位先生》到《金山寺医僧》,再到今之《药》,我们从做好一位读者开始学着成为一位笔者,沉浸在语文的学习中,四时之景不断更替,我们成长的步子未曾停歇……</h3> 简洁——灼灼璞玉,静世芳华 <h3> 正如契诃夫所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今天,王老师用《药》这篇好文为我们展现了文字的简洁之美。<br></h3><h3>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一个老女人的声音。”两个主要人物及人物关系用短短十七个字交代的一清二楚,让人一目了然又有悬念的效果——小栓的爹要去哪儿?什么事情这样隐晦?大师级的写作应该就是这样,简明扼要又有艺术体验。</h3><h3> 在华老栓走到交易地点后,“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以这样的对仗方式暗示银元仍在口袋,没有华丽的词藻修饰,但却完完全全地令读者体悟到华老栓摸到银元时的踏实感。就像王老师今天为我们讲述的,他年少时一次钱被偷经历。“按一按衣袋,软软的没了。”“软软的”这个形容词,一下子就使我们联想到王老师发现钱被偷之后的焦虑模样。想到他站在书摊前,摸着软塌塌的口袋,再不能像华老栓那样有“硬硬的”踏实感,我们不禁为他付出的那十个不吃饭的中午感到难过。仅仅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式和“硬硬的”“软软的”两个贴切的形容词便使人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可见,并不只有过分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才能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时恰恰相反,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更能体现人物的丰富情感。</h3><h3> 在黑衣人将馒头递与华老栓时——“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他的动作那样流畅,一气呵成。银元不需要数,便知有没有缺斤少两。很明显,他经常干这样的勾当。没有长句子的拖沓,仅是几个简单的动词,便将一个金钱至上的冷漠刽子手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流畅的动作予人的画面感妙不可言。</h3><h3> “好的文章各不相同,坏的文章一个烂样。”我想如果不论文章的内容单单是写作手法,《药》这篇文章在简洁上无疑是作文典范。灼灼璞玉,静世芳华。感谢王老师,让我体悟到文字天然去雕饰的简洁之美,令我受益良多。</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孙一汀</h3> 伏笔——韬光晦迹,崭露锋芒 <h3> 卢思浩感慨:“这世上哪有什么突然?所有突然之前都伴随着漫长的伏笔。”<br></h3><h3> 埋下伏笔,谈何容易?虽知此技巧,却难领悟其精髓。想来,我以前的写作,无非是些离奇情节的发展,因而读来极不自然。困扰于心,却难寻症结所在。</h3><h3> 经王老师一番讲解,大家对伏笔有了深层次的理解……</h3><h3> 一堂“不一样的语文课”下来,我收获的最大一点,便是一种看似寻常却难以驾驭的写作技巧――埋伏笔。</h3><h3> 读鲁迅先生的《药》:华老栓随身的“灯笼”几番出场,作为夜路照明工具是再自然不过的,真是看似闲来之笔,却大有存在的意义。灯罩的存在既然合理,那后文用灯罩包裹人血馒头就不足为奇了,自是意料之中。假使不曾提及此物,何来包馒头一幕?华老栓又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捧着血馒头归去?这简直不敢想象,也太不自然。经王老师一番点拨,我们由衷赞叹鲁迅先生的伏笔之妙。随后,王老师又拓展出《雷雨》中裸露的电线一直未被修理,最终酿就了四凤与周冲悲剧命运的一笔,这一“埋”,既不突兀也不违反逻辑。进而,延伸到电影情节中,主人公赠予孩子玩耍的一把瑞士军刀,虽只是一个短暂的镜头,却让我们在影片末尾知晓:那瑞士军刀毫不突兀地成为了“营救”古董的工具。</h3><h3> 诚然,世界上所有的突然都源于漫长的伏笔。埋伏笔——这一技巧在名家大师的文章中常被领略,却很难被我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今日恍然:伏笔重在“埋”。在不起眼处留个“影”;在无关紧要处现个“身”;一步步埋下,厚积而薄发……由此看来,若望文章顺理成章,伏笔至关重要,于细微之处方显匠心!</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王嘉璐</h3> 匠心——天机巧运,境随心转 <h3> 在王泽钊老师的引领下,现世的我们为《金山寺医僧》中叶天士精益求精的匠心所感动,心生崇敬,与之相随而来的还有我们对工匠精神的深思,以及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召唤。这其中,有流传至今的古语“十年磨一剑”;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孕育出的不朽经典《红楼梦》;有达芬奇为一个微笑而守候四年才成就了其永恒魅力的“蒙娜丽莎”;有将玻璃整整冷却五十周方凝结成其镜头的徕卡相机,有把一层薄薄的牛皮再切分五层才制得的意大利皮具……正是因为做工的精细,尽善尽美,匠心独运,才令瑞士手表有了“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发慌”的承诺与自信;有了百达翡丽表“任何人都别想拥有,而是留给后人保存”的珍贵与自豪!真可谓机器制品千篇一律,而手工锤炼的精品,各有各的闪光。工业造就了商人,工艺成就了匠人。快速生产,让人们只着眼于利益,而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有价值的不是钞票,而是物质本身。时代潮流里的我们过于习惯用金钱衡量一切,而无法再去想象、去比较《小王子》中一幢红砖砌成、摆着天竺葵的房子与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谁更漂亮。是一点一滴的倾心竭力,赋予原本无生命的事物以灵魂,以不息的生命穿越历史的长河,震撼未来人们的心灵。当时代开始反思,今天我们是否愿意对自己的作品字句锻造,是否愿意用四年时间去等候一抹微笑,是否愿意花五十周的时间去冷却一块儿小小的玻璃,是否愿意把牛皮切割得比五层还薄,沉淀你心中扬起的尘埃吧,切勿因快而将就,定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静心炼就一件“奢侈品”。此时的一刀一笔,一针一线都有了感情与力量的注入,它不因价格而高不可攀,只因其中尽求完美的心血独一无二。</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孙文睿</h3> 希望——月辉星煜,天涯共此 <h3> 王老师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br></h3><h3> 年轻时为攒书钱,连续十天中午不吃饭,还做着卡车装卸工的重体力活,好不容易攒了六块,去买书时,却在公交车上被偷了,一摸兜“软软的,没了”。于是,又是吃不到午饭的十天,才如愿买到了想要的书。末了,王老师说了一句“那时的生活很苦吗?不,只要有希望,就不苦。”</h3><h3> 故事很感人,但更令我感慨的是,历经一系列波折与艰苦,再回首时竟是如此风平浪静,仿佛置身事外一般。</h3><h3> 这,就是希望给予人的力量吧!身在苦中不知苦,忆往昔时笑相迎。</h3><h3> 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此事的感悟并不相同,但此时王老师讲出此事,定是有给予我们的特殊用意。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却终日忙于学业,我们叫苦不迭,却全然忘却了之前那个年月,人们怎样求知。</h3><h3> 我们只是缺少一个希望。可我仍不知,我的希望在何处。</h3><h3> 下课后,推门出去,微风裹着暮色与我撞个满怀,我满眼满心都盈着黄昏之景。不禁想起曾经或许有某个少年,大概也在这样的黄昏,面对满车的货物,却仍笑着,眼中尽是书的影子。</h3><h3> 我也笑了,想想这希望,并不是多么大的宏图抱负,并不是多难兑现的海誓山盟,只是对知识的渴求,只是有所得时的满心欢喜。</h3><h3> 愿我,愿你,愿我们,在无尽的忙碌中,都有“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情致;也有“凌晨四点,见海棠花未眠”的情怀。愿你我,都怀有希望。</h3><h3> “只要有希望,就不苦。”</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肖雨蒙</h3> 发现——楼台不失,津渡可寻 <h3> 以前我一直这样认为:语文只存在于一节一节的课堂上,在一部一部的千万字的小说里,在一摞一摞的杂志中,在一本一本厚厚的字典内。听王老师的讲座,我顿悟:实际,生活处处皆语文。 </h3><h3> 听王泽钊老师的课,收获颇丰。简洁之美,它不仅在鲁迅小说《药》的人物对话里,在电影《美丽人生》的画面里,也在画家勾勒的线条里。事实上,语文处处存在。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呢?</h3><h3> 我想必先用心去看。每天,从清晨到日落,我们会遇见生命中许多的精彩:清晨花叶上的露珠、阳光下和煦的风、马路上匆匆而过的脚步、一家人饭桌上彼此的谦让、黄昏时牵手散步的身影、灯光下奋笔疾书的我们,这其间,哪一幅场景不都是一个感人的画面?哪一刻不都充满了真实的美?哪一瞬不值得细细推敲?语文就是用心抒写生活的琐碎。让每天看到的东西,入了我们的眼,更要入了我们的心,方能入了我们的文。</h3><h3> 语文是一种运动着的现象。它必是多元的,可容纳世间万物。它需要我们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用真善美去评判。路边一棵刚露头的小草,那是语文,它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一句出错的广告词,那是语文,它告诉我们咬文嚼字的要义;一辆公交车的遇难,那也是语文,它告诉我们社会现实下人性的扭曲。我们的生活中,一睁眼,就有语文;闭上眼睛,连梦境都可入文呢!如果我们有了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有了一颗敏感的心,生活处处皆语文,又何须为写作的素材缺乏而愁苦呢?</h3><h3> 徜徉于王老师精心构建的课堂,真是醍醐灌顶!王老师对于鲁迅《药》的精彩解读,对于生活和艺术关系的阐述,让我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一个挥笔泼墨的舞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就会获得鲜活的写作素材。感谢王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王老师给予我的写作启迪。</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韩佳玲</h3> 真意——山水清音,涤尽铅华 <h3> 写作似乎永远都是语文上的大难题,困扰颇多学子。而缺乏作文素材,难寻作文灵感总是第一个拦路虎。不同于平时接受的写作训练中提出的条条框框,王泽钊老师带我们走进了又一番天地,去探去溯美好文字的“源头活水”。
</h3><h3> 诚如《新国语》的编著初衷——“阅读是人生的基本功”,一位优秀的作者自是一位有追求的读者。王老师给我们讲,他不允许他的高三学生在上学期动笔写作,要先积淀再落笔,而有了作品后更是要再阅读,再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便讲究一个“慢”字,有若工匠一生所养之匠心,我们阅读时也要养一颗耐心,如此才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一份真情,唯此才能在笔尖下诉尽一颗真心。
</h3><h3> 作为高二的学生,我们似乎已经掉入了议论文的套路中,习惯被给予观点,习惯被要求方向,习惯用所谓名人的故事讲大道理,以至于我们渐渐忘了记录生活中的感动,忘了倾听自己的声音,忘了拿出自己的态度。当读到王泽钊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几篇范文,大家发现《金牌梦》《公开课》《种植阳光》等似乎是最为普通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读罢,却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那些对生活学习的剖析,对岁月温情的表达,对身边乱象的揭露,透过质朴而真实的语言直扣心弦,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我们常常苦于缺乏素材而迟迟动不了笔,不就是忽视了“生活”这本大书?我们的文章常常会因为语言的平乏而索然无味,不就是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态度和情感?作文的墨香本自于生活的烟火,思想的迸射本自于生命的体悟。
</h3><h3> 当我们匆匆地追求借用他人故事时,当我们慌张地用华丽的词藻填补思考空缺时,当我们茫茫然跟随他人的态度及观点时,不如静心于流金的书页,吸取思想的精粹;不如留心于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态度,笔尖下自是无限精彩!</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周景林<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span></h3> <h3> 同学们的听课笔记</h3> <h3> 写作之路从不会顺遂,每一笔创作都浸着心血。简洁、伏笔、匠心、希望、发现、真意,每一字都是写作的真言——简洁是炼字之本真,伏笔是暗隐之惊喜,匠心是作者之真境,希望是迷惘之光亮,发现是创作之源泉,真意是作文之初心。我们虽是学生,却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声音,应在笔下流泻美好的文字,凝练精妙的思想。寻着王泽钊老师为我们铺就的文学长廊,我们定能用一颗纯真的笔者之心嗅得文学的万里芬芳。</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佳思忽来,书能下酒;</i></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侠情一往,云可赠人。</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