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三)——浴火重生

淡定

<h3>  克罗地亚城市中最为人乐道的不是首都,而是杜布罗夫尼克,拗口的地名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为啥?漂亮啊!说它美得不可方物稍夸张了点,但确实是美,是那种有内涵有景有片的美,在巴尔干半岛晃了二十几天,唯有在杜布罗夫尼克见到挎着单反的外国人。现有保存完好上点规模的中世纪古城不多,走过德国的罗藤堡、法国的阿维尼翁等,没有能比得上杜布罗夫尼克的,不仅有无敌海景,还有最为完整的复杂城墙......</h3><h3> 红颜薄命,用来比喻人也可比喻一座城市。巴尔干半岛本来就多事,一为周边列强,一打仗一纠纷,打完坐下来谈判,瓜分来瓜分去的就是半岛上那些小国家,拜占庭、罗马帝国、威尼斯、匈牙利......轮着统治,连拿破仑本来说好只从杜布罗夫尼克城中借个道,一进去就不走了,硬是改了杜城的朝代......二来虽然同为斯拉夫人,巴尔干半岛各国各地区间的民族、宗教矛盾结怨深远,于是外战内战不断,烽火连天,提起巴尔干半岛就会随带上“火药桶”后缀......</h3><h3> 杜布罗夫尼克同样未能摆脱那些大国的统治(至今城市留有各种文化痕迹),但在成为克罗地亚一个城市之前,历史上曾作为拉古萨共和国独立存在(1358年成立)了450年,十五、十六世纪顶峰时期可以与强大的威尼斯共和国抗衡,是地中海强盛的海港城邦,直到1808年被拿破仑占领,共和国消亡。拿破仑失败后,拉古萨属于奥匈的哈布斯堡(在欧洲就是避不开哈布斯堡)。一战后拉古萨被划入南斯拉夫,正式以杜布罗夫尼克名称出现(其实拉古萨是意大利语,杜布罗夫尼克是克罗地亚语,一回事)。</h3><h3> 曾经强盛的城邦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但屡遭天灾人祸重创,最严重的当属1667年大地震和1991年南斯拉夫战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南斯拉夫战争毁了一大半城市。红颜薄命,红颜不认命,浴火重生,至2005年基本将城市恢复原状。</h3><h3> </h3> <h3>  亚得里亚海的明珠,名至实归。</h3> <h3>  </h3> <h3>  无论晨、昏,杜布罗夫尼克都那么惊艳地呈现在你面前。</h3> <h3>  </h3> <h3>  坐小艇绕着老城看亚得里亚海日落竟是那样摄人心魄。</h3> <h3>  古城北边塞德山,可以坐缆车上山看古城全景,因为我们住在半山腰上,有观景的好视野,就没有烈日下去排队坐缆车。</h3> <h3>  老港口,拱门处是共和国时期的造船厂。老港口现在只停泊游艇和周边短途旅游小型游轮、快艇。</h3> <h3>  班捷海滩,海水非常清澈。在赫瓦岛试了水太凉,这里的海水温度适宜,游泳、晒太阳都很舒服。,</h3> <h3>  城市边的Lokrum小岛,度假游玩的胜地,十九世纪哈布斯堡皇室成员常到此度假。1191年英国查理一世率十字军东征时船队在海上遇险,这个孤岛救了他们,于是查理一世捐款扩建了老城的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我们只是傍晚坐快艇从边上经过没有上岛。</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海岬上35米高的岩石上矗立着诺夫列纳茨要塞(Lovrijenac),十一世纪当地人为了摆脱威尼斯人的控制,仅花三个月时间建成。</h3> <h3>  杜布罗夫尼克城墙堪称欧洲最大最完整防御性石城墙。早期为木栅栏围墙,7世纪开始建造石墙,至9世纪第一组城墙成型,之后不断建造,十五世纪为抵御土耳其人入侵,加固了城墙,现在大多城墙完成于12–17世纪,自建成后从未被攻破过。</h3><h3> 保护着老城的城墙长1940米,最高处25米,墙体厚度不等,面向大海的厚一些,面向城内的厚度小一点。有圆形、方形、菱形等多种堡垒,并配以火炮。</h3><h3> </h3> <h3>  城墙上多堡垒,多大炮。</h3> <h3>  右上角的敏切塔堡垒是老城墙最高的堡垒(1464年)。</h3> <h3>  守护着老港口的圣伊万城堡。</h3> <h3>  圣伊万城堡。</h3> <h3>  靠近塞德山一侧的城墙,这部分墙体比临海的墙体稍薄。</h3> <h3>  画面左侧是被城墙包围着的老城,右侧是新城。</h3> <h3>  从西门到东门的主干道,高耸的钟塔是方济会修道院(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建于1317年,是克罗地亚的文化明珠,曾毁于1667年大地震,后按原样重建。内有1317年的古老药房(欧洲排名第三)(可惜没有进去参观)。修道院边上紧挨着圣救主教堂。</h3> <h3>  圣塔克塔,是老城城墙最高建筑。</h3> <h3>  从屋顶的颜色可以看出新旧建筑的区别。老城的重建基本按照原来的模式,可以说,除了电、煤气等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需求(毕竟是旅游城市),其它的和中世纪没啥大区别。</h3> <h3>  尚留有部分断墙残桓。</h3> <h3>  建于1537年的西门(派勒门Pile Gate),门上雕塑为城市守护人圣布莱斯。由于住宿靠近东门,所以更多在东门附近活动,从西门上了城墙。</h3> <h3>  东门(普洛切门Ploce Gate)。门上也是守护人圣布莱斯雕像。城门有两、三道,这是第一道。</h3> <h3>  普洛切门在中世纪时是一座多边形堡垒,后拆修后成为现在的内外两道城门。</h3> <h3>  过护城河(早已干涸成为马路)进入第二道城门(西门也如此)。</h3> <h3>  第二道门晚上有卫兵守候,以前到点关上城门。</h3> <h3>  东门普洛切门两门之间的桥,可以见到昔日的护城河。</h3> <h3>  第二道城门也那么令人眼花撩乱。</h3> <h3>  罗马风格的多米尼克修道院(南门),15世纪米兰人的作品。</h3><h3> 美剧(权利的游戏)选择了杜布罗夫尼克好多处作外景地,美剧的热播催生了“权迷”的杜布罗夫尼克旅游,当地甚至专门有“权迷游”项目。尽管我从第一季的第一集开始追剧,但显然不能算“权迷”,因为我对外景地没兴趣,没想到却屡屡撞上外景地:摩洛哥的索维拉、艾特本哈杜,希腊的梅泰奥拉以及杜布罗夫尼克。这个扇形阶梯辨识度太高了,“权迷”们肯定认识。</h3> <h3>  经过这个门便进入了连接东、西城门的主干道(St .Stradum)(只有两百多米长)。这门也通老港口。</h3> <h3>  主干道东端的城市钟楼(1444年)及斯蓬扎宫。钟楼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前面就是老城最大的卢扎广场。</h3> <h3>  &nbsp; 建于16世纪(1516年)哥特和文艺复兴风格的斯蓬扎宫,是1667年大地震中少数未受损的建筑之一,外墙壁龛里是圣布莱斯雕像。这里当时是共和国的文化中心,集银行、海关、国库、造币局、武器库于一身。共和国作为地中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来往贸易繁荣,这里是各国商人的舞台。</h3> <h3>  斯蓬扎宫现在包含了陈设当地美术家作品的美术馆、历史档案馆等等,其中一个展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内战期间保卫战纪念室。</h3> <h3>  圣布莱斯教堂。圣布莱斯是杜布罗夫尼克守护人,在东、西城门上都有他的雕像。</h3> <h3>  教堂前的奥兰多石柱,八世纪时骑士罗兰率军在Lokrum岛上抗击入侵者,保护了杜布罗夫尼克,是杜布罗夫尼克“自由、独立”的象征。中世纪叙事诗(罗兰之歌)记述了英雄事迹。</h3><h3> 另外,塑像中奥兰多的臂长(51.2厘米)曾一度作为当地的度量单位。</h3> <h3>  主干道西侧高耸的是弗朗西斯科修道院钟楼,与城市钟楼东西呼应。</h3> <h3>  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在地震中被毁,其中一门楣上的“圣殇”未被损坏保存下来。</h3> <h3>  地震中方济各会修道院被毁,重修后,在边上建了圣救世主教堂(大喷泉边),以纪念大地震遇难者。</h3> <h3>  靠近西门的大欧诺佛喷泉。</h3><h3> 早期供、排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的大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卫生和健康。走过一些古城,凡是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城市发展总是能够蓬蓬勃勃。比如古罗马的饮水系统,比如摩洛哥菲斯古城沿用至今的引排水系统......1436年杜布罗夫尼克完成了20公里的饮水系统,意大利建筑师欧诺佛参与改建了城市水利系统,并设计建造了纪念饮水工程的大喷泉,所以喷泉以他命名。1667年地震,喷泉毁坏了一部分,原来两层的建筑只剩了下面一层。</h3> <h3>  喷泉上有16个人像出水口。</h3> <h3>  进东门北边是斯蓬扎宫,东边就是主教宫,最南端即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这条街与主干道垂直,和主干道是老城最宽的两条街)。</h3> <h3>  街道南端的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h3> <h3>  &nbsp; 主教宫在共和国是多功能政府办公场所。 最早的设计者就是欧诺佛,15世纪哥特式。1435年、1463年的火药库爆炸被毁,后复建时融入了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诸多元素,现为博物馆。</h3> <h3>  主教宫的门廊是老城最吸晴的建筑之一。</h3> <h3>  主教宫庭院,眼熟吗?</h3><h3> 庭院中央雕像为航海家普拉察。</h3> <h3>  东门边的小欧诺佛喷泉。</h3> <h3>  小喷泉边是克罗地亚剧作家、散文作家马林·德尔日奇(1508–1567)故居,故居前作家铜雕的鼻子被摸得铮亮。马林·德尔日奇是欧洲最优秀的文艺复兴派作家之一,作品多讽刺社会现象。</h3> <h3>  巴洛克风格的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始建于7世纪,1192年英王查理一世出资扩建,毁于1667年地震,1713年重建。1991战争中几乎毁尽,现在修复到18世纪的模样。</h3> <h3>  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祭坛前的三联壁画是提香的作品(圣母升天),不是他最著名的那幅(圣母升天),那幅作品在威尼斯,这幅应该稍早一些(1516)。大教堂有珍宝馆,内有拉斐尔作品(因一些原因没进珍宝馆,有点遗憾)。</h3> <h3>  这件紫色大理石作品也比较著名。</h3> <h3>  大教堂的圆顶在城际线上最显眼。</h3> <h3>  大教堂边上是贡杜里奇(Gundulic)小广场,中间矗立着十七世纪克罗地亚著名诗人伊万·贡杜里奇雕像。</h3> <h3>  清早,小广场摆满了本地人售卖水果蔬菜小玩意的摊位,中午收摊,让位给露天餐馆,入夜,广场上一些餐馆等位的队伍排得老长。</h3> <h3>  巴洛克台阶,据说出自那个著名的西班牙台阶同一设计者,走到台阶上总有坐一会儿的愿望。坐在台阶上望着下面的小广场,发现怎么也不会有电视剧中那样的景深。</h3> <h3>  台阶上方就是圣依那爵教堂(耶稣会教堂,1725年建成)。边上是耶稣会学院。</h3> <h3>  教堂内壁画取材于圣依那爵生平。</h3> <h3>  古城北边依山,于是主干道北侧有十几条拾级而上的小巷,巷子两边布满了商店、餐馆,沿途挂满了路灯、广告,煞是好看。</h3><h3> 这条是最宽的小巷,直通古城最小的一个城门(Vrata od Buze)。</h3> <h3>  古城南边近海,于是小巷都平平坦坦。很奇怪,同样是小小的老城,小小的巷子,熙攘的游客,斯普里特让我感到太闹有点烦,而杜布罗夫尼克始终是安静闲适舒服的,同一条小路来来回回走N次也不嫌烦。</h3> <h3>  南侧小巷的教堂。距离太近拍不全,教堂屋顶有两个圆顶,在城墙上看到大教堂圆顶边两个稍小的圆顶就是这个教堂。</h3> <h3>  入夜,昏黄路灯下闪闪发光的小巷很迷人。</h3> <h3>  迷宫一样的小巷。</h3> <h3>  白天和夜晚的老城是热闹欢乐的海洋,唯有清晨,老城复归静谧。</h3> <h3>  杜布罗夫尼克的美会使人完全忘了曾经的刀光剑影,唯愿世界所有地方都远离硝烟和痛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