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刚亮已起床站在房间露台上观察周边情况,昨晚入住后天很快就黑了。为了充分享受葡萄园区的美景,在Booking上订房时提出要求,希望安排一个可以方便观湖景的房间,结果如愿住进一个带有超大露台的住房。<br></h3> <h3> 站在露台上向湖边望去,只见丘陵地带满坡遍野的葡萄树连成一片,一直延伸到湖边,红瓦白墙的酒庄散布园中。葡萄园区里有不少弯弯曲曲的小路相连,露台下面就是著名的拉沃葡萄园观光路线(Route de la Petite Corniche)。</h3> <h3> 太阳还没升起,湖面笼罩着一层雾气,湖水淡蓝;对岸阿尔卑斯山的轮廓也还不是很清晰,略带寒凉的晨风掠过湖面,从葡萄园那边吹来,带着润湿清新的气息,恰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之韵味。</h3> <h3> 酒店所处的葡萄园产区是著名的拉沃葡萄园。拉沃葡萄园梯田面对日内瓦湖,充足的阳光和湖边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拉沃葡萄园以其历史悠久的梯田式葡萄种植、酿造传统,旖旎的日内瓦湖风光和湖畔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景观闻名,2007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 瑞士产的葡萄酒品质也非常好,丝毫不逊色于法国葡萄酒。只是由于产量不大,本国就消化掉了,很少出口。这些天来品尝了好几种瑞士出产的红葡萄酒,确实口感不错,价廉物美。</h3> <h3> 行程安排是环日内瓦湖一周,游览2个湖滨小镇和著名的拉沃葡萄园。计划上午游小镇,下午赶回来看傍晚时分的葡萄园。<br> 根据天气预报,这几天天气不太稳定,多云为主,有时会有阳光。早餐后见太阳出来了,就决定先去葡萄园中逛逛。</h3> <h3> 时值秋天了,但葡萄叶基本上还是以绿色为主,间中带些黄叶。葡萄树种植得非常齐整,稍高过头顶的一棵棵葡萄藤枝顺着木篱一列列纵向延展到湖边;透过密密的叶子,发现还挂有不少细粒黑色的葡萄,摘了几颗放进嘴里一尝,甜中带酸。这些酿酒用的葡萄跟平时吃的大粒葡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h3> <h3> 上午10点开车前往伊瓦尔(Yvoire),位于日内瓦湖边属于法国的一个小镇,用五颜六色的花朵装饰全镇,被称为“鲜花小镇”。<br> 不愧是鲜花小镇,从小镇入口开始,视线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鲜花。</h3> <h3><p> 家家户户的门前窗台均种上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布置也别具匠心,各种颜色、不同品种的鲜花错落有致的种植在一起,格外好看。</p><p> 相比瑞士人喜欢用同一品种鲜花,法国人更喜欢用不同的花色搭配在一起,或许体现法国人更为浪漫、多情、开放的性格吧。</p></h3> <h3> 应该是名声在外,不断有游客造访此地。已是个比较成熟的旅游景点了,小镇里各式商店、酒吧、餐馆、旅店也不少。 </h3> <h3> 顺着其中的一条主街来到了码头,停泊有不少的游艇。瑞士国家不大,各式游艇可不少。瑞士人们真幸福,有那么的闲钱买游艇,有那么多的时间玩游艇。若在我们国家,估计只有那些亿万富豪才有这样的生活水准了。</h3> <h3> 离码头不远的湖边有一个私人城堡,不得入内。沿着城堡旁边的石板路,走下长着些许青苔的石阶,转到城堡的另一边,看到一个小港湾里也停满了游艇。</h3> <h3> 鲜花浪漫的氛围里,又不失诙谐。一些俏皮的装饰,也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一座古老的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胖胖的“大妈”,样子让你忍俊不禁,很多人都要和这位“明星”合影留念。</h3> <h3> 悠闲自得的人们坐在小镇中的各个角落,或聊着天,或晒着阳光,或品着咖啡,或喝着啤酒。好象时间在这里慢下来了,一切都跟着慢下来了,以至于我们也不由得放慢脚步,舒缓放松,从身体到内心。</h3> <h3> 小镇不大,即便乱逛也不会迷路;慢慢游遍也用不到1个小时,而我们竟在这里呆了2个小时。到处都可看,转角就是美,目不暇接。</h3> <h3> 中午1点半走出小镇,往日内瓦方向前进。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忽见路旁一块田地里开有向日葵,另一边则是大片的油菜花,金黄一片,赶紧靠边停车,咔嚓咔嚓留下了几张照片。</h3> <h3> 走到日内瓦时,远远就望到了湖中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喷泉,一条巨大的水柱喷向空中,带起浓浓的水雾。可惜当我停好车准备好好观赏时,已停止喷水了,只好转去看大花钟。<br> 大花钟就在街道靠湖边草地的一侧,有着三根巨大的指针,它的秒针长达2.5米。据说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风雨里,花钟都走时精确。表盘用各种花草装饰而成,并可以依季节变换花草种类、形状和颜色,将花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作为钟表王国,瑞士无时无地在展现它的精湛的钟表技术。<br></h3> <h3> 还顺道去看了万国宫,即联合国欧洲总部。办公大楼前的草坪上竖立着各个国家的国旗,也许万国宫由此而得名的吧。</h3> <h3> 办公楼对面的广场上摆放着一张断了根腿的巨大椅子,象征因踩地雷爆炸而失去的肢体,警醒世人地雷的危害。</h3> <h3> 这些都属于到此一游的打卡景点,一瞥而过。倒是旁边公园的铃铛声让我感到惊奇,透过木篱往里探望,竟有一大群羊在公园里的草地上吃草,竟然是在大都市的公园里!生态做到如此,也算是极致了罢。</h3> <h3> 从日内瓦出来已经快到下午4点了,返回酒店所在的葡萄园还有1小时的车程,只好取消去参观另一个湖滨小镇尼永(Nyon)的行程,赶回酒店那边去游览葡萄园。<br> 忙中出错,走错了路,没有走上高速,而是穿行在各个小村小镇中,车多红绿灯多。眼瞅着太阳正开始快速下山,心里越来越急,赶不上看夕阳下的葡萄园那就太遗憾了。看来赶到酒店那边葡萄园是来不及了,只好改变主意,沿途寻找比较适合观赏和拍摄的葡萄园。<br></h3> <h3> 近6点半时,终于看到一个依山而建的葡萄园,相对陡峭的山坡上种满葡萄树,靠湖边处有几栋红瓦房子。正好沐浴在夕阳下,天空彩云朵朵,湖水碧蓝深邃、葡萄树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湖光山色云影齐备,来得正是时候。</h3> <h3> 逆光下看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柔和的金光中显得朦胧迷离,更加梦幻。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美轮美奂的景色。</h3> <h3> 虽然没来得及赶回酒店那边,但也有意外收获,或许比在酒店那边欣赏、拍摄更理想。<br> 往往就是这样,不一定要来得多早,不一定要等待多久,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就会有满满的收获。人生也是如此,所谓天时,所谓地利,所谓人和……</h3> <h3> 美丽的景象转眼即逝,前后不到半个钟,太阳已在山边隐去。回到酒店已是晚上7点15分,正好赶上预订好的晚餐时间,伴着最后一点暗红的暮色,端坐在酒店著名的Le Deck餐厅,好好品尝了一顿瑞士餐,小酌了一瓶葡萄酒。</h3> <h3> 次日早餐后退了房间,再次去葡萄园看了一下,感觉还是夕阳下比较美。然后直接从葡萄园出发,前往相距90公里的瑞士首都伯恩(Bern)。假若不是这次来瑞士,还一直以为瑞士的首都是苏黎世呢。的确,苏黎世的名气比伯恩大多了。其实伯恩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瑞士最美丽市景和自然风光的城市,它的老城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r> 上午10点抵达伯恩,在一条种着梧桐树的公路边停车区停好车辆,先去参观位于小山坡上的玫瑰园。<br></h3> <h3> 18世纪时这里是墓地,1913年改建成为公园,里面种植了大约220种玫瑰,但我却没看到有多少玫瑰。当然,大多数人来此也并非专门来看玫瑰,而是因地势较高,是俯瞰伯恩老城的极佳位置,可以毫无遮挡地观赏老城全景:古旧的房子密密麻麻,暗红色的屋顶、大小不一的阁楼、参差不齐的烟囱使得其更显古老;远处是高耸的教堂,飘扬着瑞士国旗的建筑该是联邦办公大楼;一条碧绿的河流围绕着老城,有好几座老桥横跨河面连接老城。</h3> <h3> 从玫瑰园下来往老城区走,顺道去看了熊苑,就在尼德格桥(Nydeggbrucke)旁边。熊苑里养着好几只熊,传说当年伯恩城的建造者决定以出城猎狩到的第一只野兽命名城市,结果猎狩到的是熊,故此命名为Bern,德语熊的意思。</h3> <h3> 跨过尼德格桥,往前走200米,街道分叉成三条街道。沿着中间的克拉姆杂货街(Kramgasse)直行进入老城区。弯曲斜上坡的街道很是宽阔,两边的房屋均带有中世纪风格的购物拱廊,可以方便人们悠闲逛街、购物而不用担心雨淋日晒。</h3> <h3> 街道由石块铺就,正中央设有一条排水渠,渠水汩汩而流。街道中央建有好多座喷泉,流出的水均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喷泉上面还设有造型各异的雕像。这条街道的尽头是个十字交叉的路口,中央矗立着钟塔。</h3> <h3> 钟塔已有800多年历史,尽管经历了多次整修,钟塔仍是伯恩最知名的建筑,除了显示时间外,每逢整点还会有精彩的玩偶报时秀。据说楼顶的小金人会敲响大钟,拱门上面的彩色雕塑也会转动起来。这组彩色雕塑由1个小丑、1个时间老人、1只公鸡、1头狮子和7只小熊组成,其中上午11:56分的表演时间最长。可惜来得稍晚了些,当我们赶到时表演已经结束了。</h3> <h3> 离时钟塔500米,就是联邦广场。旁边的大楼就是联邦办公大楼。虽是政府的办公大楼,但也没见到有警察或安保人员在周边站岗或放哨。<br> 好奇地推门而入,发现大堂里设有值班人员,若要上楼进入办公区才需要凭相应证件才行,充其量相当于国内某栋大楼的楼下安保之类。可见瑞士的社会是比较和谐、治安比较放心的。而不象我们常见到的,小小的一个地方政府办公所在地都要设有庞大的安保人员,在四周站岗值勤,时刻准备对付形形色色的人们。<br></h3> <h3> 到这里别忽略穿过大楼底下的拱廊,去一楼平台看看,这里也是欣赏老城的好位置,同样可以看到老城区及那一湾碧绿的河水。</h3> <h3> 从联邦大楼往回走,经过伯恩大教堂。这个大教堂始建于1421年,花费了近一个世纪才完成。19世纪末又在教堂顶上修建了高度为100米的尖塔, 使之成为瑞士最高的教堂。</h3> <h3> 这是座哥特式的大型建筑,正面有著名的《最后的审判》浮雕以及15世纪时的彩绘玻璃。教堂内有一架由5404根铜管建成的管风琴,为瑞士境内最大的管风琴。此外,沿着教堂内254级台阶的螺旋式楼梯,可以来到教堂中部的瞭望台。可惜不知什么原因,当天教堂没有开放,仅能外观。</h3> <h3> 继续漫步在街上,愈感伯恩老城小而精致,古老而宁静。游览了2个小时后,下午2点前往离伯恩40公里远的施皮茨(Spiez)小镇。</h3> <h3> 施皮茨是位于图恩湖(Thunersee)边的一个美丽小镇,离少女峰不远。图恩湖水异常清澈碧绿,称之为上帝的左眼。<br> 按照攻略,将车停放在位于山坡高处的施皮茨火车站停车场,走到对面超市旁边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毫无遮掩的看到施皮茨全景,自然也成为拍摄施皮茨标准网红照的最佳位置:青山揽湖,湖边高地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城堡,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就是施皮茨。<br></h3> <h3> 碧蓝的湖水象一张巨大的蓝绸布铺在山脚下,顺着小山坡,是高低错落的房屋,湖边停着很多小游艇,这好象已是瑞士湖泊的标配了。</h3> <h3> 走下平台,沿着房屋间的小路直线下坡往湖边走,中间要穿过一大片的草地,靠近湖边处还有一个广场。众多的小孩子们正在玩耍:荡秋千、滑滑梯、促迷藏、下象棋等等,笑声盈盈,快乐无边;大人们则在一旁照看着,聊天晒太阳。查看手机日历,知道并非周末,那帮小孩子不用上学?换成在国内,这样年龄的孩子们早在课堂或培训班里苦读了。</h3> <h3> 沿湖而建的几栋房子自然设为餐馆或旅馆之类,旁边露天的咖啡座坐满了人,两个穿着比基尼的美女在栈道上做着游泳前的准备。湖里的白天鹅见到人就游过来,早已习惯人们给它喂食面包之类。</h3> <h3> 走到城堡下面的平台,再次凭栏俯看观赏这个图恩湖畔最美小镇,然后返回去开车,前往布里恩茨湖畔(Brienzsee)的最美村庄伊瑟尔特瓦尔德(Iseltwald)。</h3> <h3> 布里恩茨湖与图恩湖相隔不远,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湖泊,号称上帝的右眼。</h3><h3> 布里恩茨湖与图恩湖中间隔着因特拉肯(Interlaken)小镇,因特拉肯的意思就是两湖之间。<br> 伊瑟尔特瓦尔德位于山脚下的湖边,将车停在村口后,顺着缓坡往村子里走。</h3> <h3> 一间间错落的木质房屋依次出现在眼前,好些房屋的门前屋旁的花园里种着玫瑰、菊花,也种了些青菜、大蒜等;树上挂满苹果,地上掉落好多熟透的果子;搞笑的小玩偶摆放在墙壁上。</h3> <h3> 这家在自己的门旁窗下的小花圃中种满了各色花朵。想象某个午后,房女主人坐在窗前,晒着暖阳,闻着花香,读着书,喝着茶,该是多么美的情境。</h3> <h3> 村子不大,非常安静。湖边建有好多旅馆,来此度假旅游的人估计不会少。</h3> <h3> 近看湖水清澈碧蓝,相比图恩湖,这里的湖水更美,蒂芬妮蓝的湖水让这个小镇更加脱俗和高雅。</h3> <h3> 回望山脚这一边,湖水倒映着多彩的秋山,色彩斑斓,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野鸭游弋溅起的涟漪,好似在晃动着一幅漂亮的山水画。在一个小湾处,密布着一片游艇,岸边放置着不少休闲椅,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h3> <h3> 傍晚时分,再次转到码头这边,湖面更加静怡而美丽,夕阳映红了山坡、映红了树木、映红了湖水。一个红衣少女坐在栈道上,怕是被眼前美景所迷住了吧,直至夕阳已沉没下山了,仍静坐在那里。</h3> <h3> 晚上回因特拉肯住下,离伊瑟尔特瓦尔德也就10多分钟的车程。因特拉肯所处位置极佳,不但位于两湖之间,还是前往少女峰、雪朗峰等地的交通要道,成为游客集散地,相比其它小镇,因特拉肯热闹多了。街道上的人流不少,国内来的游客也不少,我在办理入住时,就碰到一对中国的小情侣。<br> 接下来的几天将在少女峰地区游览,这也是此次自驾游的精华之一。<br></h3> <h3> 已经是出游的第9天,将开启在少女峰地区的行程。<br> 还是早起,行程还是比较紧张,主要是考虑到接下来的几天天气状况可能不太好,而这几天主要是上雪山观风景,必须充分考虑天气的影响,所以将行程调整得紧凑一些,趁着好天气抓紧游览。<br> 先去坎德施泰格(Kandersteg)小镇,离因特拉肯1小时行程,目的是去看厄希嫩湖(Oeschinensee),一个高山湖泊,有着“阿尔卑斯绿宝石”之美称。<br></h3> <h3> 先搭乘缆车上到山顶,再沿着沙土小路,穿过一片草地,进入葱茏的杉树林时,湿润清新的山风拂面而来,太阳光正好从树梢上斜射过来,在林间洒下碎碎的光斑,让寂静的山林活泼跳动起来。</h3> <h3> 20分钟后,一汪青绿的湖水闯入眼帘,就象是一块巨大的绿宝石突然出现在山间,绿得那么纯粹,绿得那么醉人;又美得如此寂寞,美得如此高冷,高山深处竟有此般绝色美景!第一眼看到时,就让我屏住了呼吸,放缓了脚步,生怕惊扰了眼前沉睡的美人。</h3> <h3> 湖的对面是徒峭的绝壁,山顶上有不少积雪,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湖的这边则是低矮的缓坡,长满了杉树,林中有小路,可以走到湖边。</h3> <h3> 湖边游人不多,有的在漫步、有的在钓鱼、有的在准备烧烤;突然传来悠扬的小号声,好似天籁之声在山谷、湖面、林间回响……</h3> <h3> 静坐在湖边,久久不忍离开。如果还有时间,我愿意都消磨在这里,消磨在这绝美湖光中,消磨在这恬静的山林里……</h3> <h3> 返回缆车站的路上才碰到络绎不绝的人们,今天又是星期五了,爱运动的瑞士人又开始健身活动了。<br> 上午12点回到缆车站停车场,开车1个小时来到劳特布伦嫩(Lauterbrunnen)。还不到办理入住的时间,在入住酒店门前停好车后,赶去坐缆车到米伦(Murren),再转乘缆车上雪朗峰(Schithorn)。<br> 米伦是一个在半山腰的小山村,沿山崖而建,外面车辆不能开进,它是上雪朗峰的中转地。<br></h3> <h3> 走出米伦缆车站,来到缆车站前的小广场,几座雪山就清楚地展现在眼前,后来上到雪朗峰,才知道这几座雪山就是著名的少女峰(Jungfrau)、艾格峰(Egere)、僧侣峰(Mönch)等。</h3> <h3> 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对面是雄伟的雪山,身边有灿烂的黄叶,路边正好有张椅子,干脆在此就着美景野餐。</h3> <h3> 米伦村不大,以一条横穿村庄的主街为主,米伦缆车站(Murren BLM)、雪朗峰的缆车站(LSMS)分别位于米伦村的两端,中间距离有900米。米伦村因是上雪朗峰的必经之地,比较热闹,游客熙熙攘攘,往来不断,旅馆餐馆也自然不少。有个建在悬崖边的旅馆特别吸引人,视野不错,风景迷人,又貌似惊险,假若要来米伦住,必然首选这个旅馆。</h3> <h3> 下午4点上到雪朗峰。雪朗峰海拨2970米,拥有360度景观平台,是观赏四周巍巍群山的理想之地。</h3> <h3> 它的西面,少女峰、艾格峰、僧侣峰等与它近距离相望;南北两面都是连绵的雪山,东面则是渐渐低矮山谷。站在观景平台上,对着示意图,还可以辨认周边群峰,从铁力士山(Mt. Titlis)到遥远的法国勃朗峰(Mont Blanc),都可瞭望到。雪山雄伟壮丽,景色美不胜收。</h3> <h3> 因在此拍摄过007系列电影之一《女王密令》,更是使雪朗峰名声大振,专门辟有007电影元素的展览馆,连洗手间也不例外。雪朗峰上还建有旋转餐厅,假如有充足时间,坐在这里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观赏雪山,想想都是美滋滋的事。<br> 虽然有缆车可直达峰顶,但还是看见有人从下面徙步上来,或许他们希望跟美丽的山川更加亲密的接触,或许是希望用自身的能力征服雪山吧。游逛瑞士的小镇、乡村、山川等全部不用买门票,只要付缆车、火车等交通费即可。相比国内,无限感慨。<br></h3> <h3> 缆车在中途有一个换乘站,也建有一个小平台,同样设有露天的餐馆,羡慕那些在此闲坐赏景的人们。相比他们,我们更象是匆匆的过客,没有更多的时间将脚步放缓、停下来充分享受眼前的美景。</h3> <h3> 其实更应该象他们那样将脚步停下,从容享受眼前美景、美食。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一样,不要只忙着低头赶路,时而也要停下脚步,才会发现更美的生活,领悟更好的人生……</h3> <h3> 下午5点左右,重新回到米伦,闲逛街道两边的商店,在村中心的一个岔路口找到去金美儿瓦尔德(Gimmelwald)的小路。顺着小路走了半小时回望,米伦已是挂在高高的山腰间、蓝蓝的天空下了。</h3> <h3> 这是一条路面平整的小路,一路缓坡往下,面对雪山、悬崖和峡谷,一路的草地、山坡、黄叶、瀑布、木屋及牛羊,抬头、低头、左看、右望,都有享心悦目的景致。</h3> <h3> 边走边看,用了1个半小时走到了金美儿瓦尔德。</h3> <h3> 多年前,有一个背包客在金美儿瓦尔德的一家旅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被广为流传,也使很多人慕名而来:“如果天堂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那就把我送回Gimmelwald。”</h3> <h3><h3> 这又是一个静谧小村,古朴的木房子分布在山坡上,村子旁边就是百尺悬崖,悬崖上方就是雪山,积雪融化成数条瀑布飞流直下,清脆的铃铛声在山谷里回响,山风送来的依然是清新原生态的气息。</h3><h3> 身处其间,可将纷扰世事抛在九霄云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油然而起。</h3> <h3> 天色已晚,要赶乘缆车下山,已没有更多的时间细逛村子了。但我看金美儿瓦尔德最美的时刻,该是闲坐在门前的木椅上,安然沐浴着飒爽山风,面对令人怦然心动的峡谷美景,静看夕阳将近在咫尺的雪山染红。</h3> <h3> 傍晚时分,从金美儿瓦尔德坐缆车下到山脚的施特歇尔贝格(Stechelberg),再坐141号邮政巴士回到劳特布伦嫩住下,将在这里住上两晚。</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写于2018年10月3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