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三十周年

张邦宁

<h3>北京单位转来信息:今年是中国、巴西国际合作,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三十周年,国家要搞纪念活动。请我作为立功受表彰者参加。一时间思绪万千,百感交涕,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但是,那改革开放辉煌的年代是永世不会忘怀的,也必将作为重大的里程碑,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正是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万里等老一代革命者拨乱反正,终止了十年文革浩劫,粉碎了反民主之枷锁,扶民族大厦之将倾,挽民生经济之既倒,导共和国之航船驶上正确的航向。那个年代,全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爭分夺秒,要把荒废10年的时间抢回来,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标宏伟而远大,道路艰难而坎坷,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航天遥感事业已经启程,成功研制出第一代胶片型返回式遥感卫星,正在向世界先进水平遥感技术跨越过程中。经历了风雨,终迎来了彩虹。今天,我国的航天遥感正在腾飞,多项技术领先,已经自立于世界航天之林,作为太空的神眼,为祖国的军事需要和国民经济多领域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用历史的图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来展示这一过程。</h3> <h3>在卫星发射基地整星竖直转场</h3> <h3>火箭载着卫星点火发射</h3> <h3>四十年前恢复了高考,粉碎了"四人帮″的极左路线,结束了"十年浩劫″,我们得以公平地考入名牌大学。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专业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为圆遥感星空探索宇宙的儿时梦想打下坚实基础。毕业后,如愿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星载光学遥感器研制工作。这时我国第一代返回式遥感卫星已经成功上天,获取了珍贵的地物影像,打破了国外在航天遥感领域对我国的封锁,立了国威。但研制条件很差,技术很初级,不完善,要靠人的心,人的主动性,人的手工技艺,才能圆滿完成技术要求。记得我第一次去酒泉发射基地执行任务,在技术阵地调试遥感相机时,发现扫描棱镜的转动速率变了,经过分析,是基地太干躁,导致阻尼器阻尼变小所至,需要调整阻尼器,靠工人技师陈师傅,凭他的手感将阻尼调到合适,经测试达到要求,最终成功上天,拍摄下合格的照片。卫星总设计师、院士、专家始终都在第一线,在现场共同战斗,激励着每一位工作者。还有一次,在实验室进行胶片滿卷输片成像试验,开机几秒钟,出故障,胶片卡死了。经分析判断,是满卷胶片在运输过程片轴因颠簸而转动,导致胶片在片盒中堆积犯卡。需要设计个工装,在运输中固定住片轴,避免胶片松动。这也是我设计的首个机构:防松片装置,同事提出好的建议,机构很快做好,经试验,很牢靠。正是这一个个细小环节,保证了整个卫星大工程的成功。更不用讲总体设计,几个绘图板拚起来,用手工一笔笔绘制相机总图了,来不得一絲的疏忽。那真是一个激情战斗的岁月,也是一个充滿理想奋斗的岁月。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实干兴邦,空话误国。伴随着祖国航天遥感事业的发展,我们也快速成长起来。</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执行任务(多位专家已经故去,向他们致敬)</h3> <h3>在基地的戈壁滩上留个影</h3> <h3>基地旁边的额吉那蒙古包前留影</h3> <h3>领取颁发的奖状和奖金</h3> <h3>风华正茂</h3> <h3>新型测绘相机进行飞机航拍试验</h3> <h3>八十年代中期,随着CCD探测器的出现在国际航天遥感界引发一波新技术浪潮:遥感器由胶片型转成数码型,遥感卫星由返回式转成实时传输式。在轨工作寿命增长数年。我们紧跟世界潮流,开始CCD相机研制。仍是技术薄弱,几乎是一张白纸,从最基本作起,查阅资料,作成像原理试验,没有CCD器件(西方禁运),由军方通过特别渠道搞来,从最初级电路搭起。很想和先进技术国家合作,与法国Spot卫星公司接触,一位年轻技术人员在看了我们最好的实验室后,直接与工程总师孙家栋院士约谈,当面予以回绝:你们差的太远。落后是要受到羞辱的。但中国航天人是有骨气能战斗肯奉献的,是有智慧的。在简</h3><h3>陋的条件下,原理成像成功,外景成像成功,航空成像成功,为上卫星型号奠定坚实基础。这时,巴西也想搞航天,提出与我们合作。在两国政府支持下,核准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尽管上了型号,由于技术基础薄弱,仍是困难重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展国内国外协作,把核心部件之一光学镜头研制出来,却缺乏检测手段和仪器,找到国内权威机构中国计量院来检定,结果是光学传递函数不满足要求,判了死刑。我们只能分析每一个环节,判定是俄罗斯进口的光学玻璃出的问题,加急从德国进口,等到新镜头作好,二年多时间过去了。我们新引进的检测设备也调试好了,一测试,两套光学镜头都是滿足要求。原因是计量院的检测有问题。时间耽误了,还好,第二颗星的镜头是现成的了。历经万难,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01星于1999年10月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升空。资源一号01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光学遥感卫星,创造了我国遥感卫星领域的多项第一,被中巴两国领导人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它的成功运行,使我国拥有了自主的卫星遥感数据源。接着资源一号02星、02B星、02C星、04星相继上天,形成资源一号卫星系列,造福于中巴两国及有需求国家的人民。我也为自己在其中的努力和拼搏感到没有虚度光阴。在卫星发射基地执行任务时,我总会抽时间去瞻仰烈士陵园,望着那一排排墓碑下,静卧在地底下的英灵,墓碑上记录着许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强盛,在和平的年月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我的一位大学同班好友,也把鲜血洒在基地的荒原上。是七尺男儿生然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每当想到这些,就更感到发展到今天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多么的值得珍惜。反观某些言论,为文革翻案,还想回到文革前折腾的日子,真是狼心狗肺,不明事理。搞倒退,逆潮流而动,是绝路一条。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存,逆之者亡。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的成就,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雄辩地证明了这个道理。</h3><h3><br></h3> <h3>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01星</h3> <h3>安装CCD相机景物模拟器</h3> <h3>相机质心测量</h3> <h3>相机振动试验</h3> <h3>相机热真空试验</h3> <h3>相机辐射定标试验</h3> <h3>整星辐射定标试验</h3> <h3>整星热真空试验</h3> <h3>卫星的各种技术会议</h3> <h3>资源一号02星帆板展开试验</h3> <h3>资源一号02B星发射</h3> <h3>资源卫星影像图首都机场</h3> <h3>密云水库立体合成图像</h3> <h3>南水北调立体合成图像</h3> <h3>中巴两国技术合作风雨同舟</h3> <h3>奧运鸟巢图像</h3> <h3>我们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陆续上天,成功运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