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成长记

张玉华

<h3>(一)满眼风光多闪灼</h3><h3> 女儿,那时在上幼儿园大班。我们这儿的幼儿园,一般下午放园很早。恍惚你刚把办公室的椅子坐热乎些,心儿就飞到幼儿园的门口,一双双望园欲穿的眼睛就要把园子的铁门灼化喽!更别说手里拎的、包里装的,园子门口巴掌大的地方更是显得寸金寸土,都想第一眼看到又有点变化的孩子,都想把一天的挂念在递到手的食物饮料中晕开、淡化。</h3><h3> 人生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幼年时期的变化尤其引起家人的渴盼:孩子小,可塑性强,是一个理由;我以为还是因为孩子“童言童语”能表露心迹,吸引一纵人围栏翘盼,这一天里的生活(午饭午休都在园里),恨不能马上就能从软软糯糯的小嘴巴里吐出,那听着,心里就乐开了花一样美!</h3> <h3>(二)欲去又依依</h3><h3> 一天,接了女儿刚欲转身,被曹老师叫住了。</h3><h3> 曹老师的儿子刚好就在我教的班上,她叫住我了解一下她儿子的学习状况,也是经常性的,我呢,平日里上语文课也比较留意她的儿子,比如提问啊、批阅作业时就格外关注下下。于是我心领神会地贴近她,轻言轻语地把自己的一点小观察,她儿子的小动向“密保”给她。我说完,才发现女儿竟一直乖乖地贴着曹老师身边站着呢。正是接园时间,人来人往,老老小小,她一个小人儿也不去和小朋友爬滑滑梯,或三五成群的嬉戏玩耍,抑或牵着妈妈的衣襟,只静静地偎着曹老师,我真的“惊”着了。要知道,她是很活泼好动的,如果接完她但凡有点时间,她就和一干小朋友在滑滑梯那儿玩得不亦乐乎!</h3> <h3>(三)除却天边月,没人知</h3><h3> 曹老师听我说完了,微微一笑,并没有表示很浓的兴趣,也没有就她儿子的情况往更深更高的方面探究。我讪讪的,感觉自己眼睛都没有地方看。</h3><h3> 这时,只听得曹老师大声的,好像故意让女儿听到似的说道:甜甜(女儿乳名)在班里表现非常好!今天下午还给全班小朋友讲了个故事,是不是,甜甜?咱们今天回家后也讲给妈妈听听,好不好?女儿认真地点点头。</h3><h3> 曹老师还是大声地接着说:老师啊,问了好几遍,谁能讲个故事啊——没有一个小朋友举手,是不是甜甜?女儿又很认真地点点头。</h3><h3> 曹老师依然很大声地接着说:是甜甜勇敢地举手了,给全班同学讲了一个故事——还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依偎着曹老师的甜甜笑意盈满双眸。</h3><h3> 我满心狐疑:一个初中生(曹老师的儿子)尚且还需要我的关照,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却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小英雄似的?与此同时,我又满心高兴,每晚睡前给她读一则《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就是那种拼音版本的,预计渐渐她能自己读的。原以为只是个美丽的陪伴,真没想到,她还就记在心里了!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我恨不能马上到家,让她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听——这个让曹老师甚至把儿子从眼睛里拔出来的故事。</h3> <h3>(四)杏花吹满头</h3><h3> 犹记得当时天气已渐热,吃过晚饭,给她洗澡。浴缸里浅浅的清水,她如鱼儿一样滑进去,手里拿一个小缸子,粉红色的小塑料缸子,舀了水,然后倒掉;又舀一缸,再倒掉……如此反复。我端详着她,丝毫看不出她有讲故事的潜质,我疑心曹老师夸大其词了。</h3><h3> “宝宝,给妈妈讲个故事……”我拿条毛巾往她身上揉搓。</h3><h3> “好。”手里依然在舀水、倒水;倒水、舀水。</h3><h3> “就下午在幼儿园讲的故事就行。”我实在想完成曹老师布置的作业。</h3> <h3>  (五)斜晖脉脉水悠悠</h3><h3> “好。从前啊——有个小女孩,她好可怜,她的亲妈妈死了,她的爸爸又给她找了个妈妈。”</h3><h3> 还行吧——开头,是《安徒生童话》的脉路;讲故事的口吻也对,拖着音调让人想象。接着听听看……</h3><h3> “有一天,她的爸爸出门了。这个小女孩就要倒霉了。她的续母……”她依然舀水倒水、倒水舀水,还向我“继续”讲着故事……</h3><h3> ……</h3><h3> 下午,在一个暖暖的下午,幼儿园一个班的小朋友和曹老师静静地听完了女儿讲的童话故事。</h3><h3> 温暖的阳光温暖着一颗颗童稚的心,不忍舍弃任何一个逐光的灵魂,让每一朵花如期沐浴它的光辉,然后,散发出独有的清香。</h3><h3> 我的眼泪下来了。“一直”听完她的“故事首秀”,不!下午在幼儿园才是“首秀”。</h3><h3> 我想——这一定是曹老师期望的。</h3><h3> 女儿在成长。</h3><h3> 她什么时候开始看《安徒生童话》了呢?</h3><h3> </h3><h3> </h3> <h3>(六)陌上谁家年少</h3><h3> 后记:曹老师早已经退休,不过还不时去退休办帮忙——编排舞蹈。有时遇到,还会问及女儿,“甜甜”长,“甜甜”短的。很感谢那时她对女儿的呵护。</h3><h3> 可是遗憾的是,女儿却不记得了。当我们母女俩说“悄悄话”时,我打趣说“续母”,她笑笑:“只是一直听你说起,我却没有一点印象了。”</h3><h3> 但她却独自走到丹麦,看到了小美人鱼……</h3><h3> 然后,把在国外的经历写在了中国的杂志上……</h3> <h3>  叶圣陶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儿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h3><h3> 曾经看过一则作文“材料”: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h3><h3> 愿借“美篇”平台,把逝去的但却留在心底的故事倾吐,与大家分享!</h3><h3><br></h3><h3><br></h3><h3><br></h3><h3>感谢欣赏</h3><h3>图文原创:张玉华</h3><h3>图片说明:最后一张中背对镜头的是曹老师。</h3> <h3>懵懂过元旦</h3> <h3>小花朵人人爱</h3> <h3>我们要大声唱</h3> <h3>曹老师会弹风琴,我要学……</h3> <h3>过春节的小伙伴</h3> <h3>徐州的红喜哥哥</h3> <h3>我是一个兵</h3> <h3>别抢,都有</h3> <h3>飞起</h3> <h3>和小姨比嘴大</h3> <h3>油菜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