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投稿:高民生</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编辑:王新民</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关于公布我县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各镇人民政府,城关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p><p class="ql-block"> 为认真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中省文件精神,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切实做好我县历史建筑保护与管理工作。经研究,决定将尧禾镇支肥村云鹤宫等5处历史建筑列入白水县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具体名单附后)现予以公布。</p><p class="ql-block"> 各镇办、各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中省文件精神,加强对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的宣传,积极研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措施,认真做好挂牌、测绘、建档工作,共同做好我县历史建筑保护工作。</p> <h1><font color="#ed2308"> 白水县西固镇扶蒙村地处洛河之滨,凤凰沟畔,是一个东南北三面环沟,西面连接台塬的小山村。</font></h1><h3></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 上世纪六十年代,老党员问八才刚从</font><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line-height: 1.8;">村支部书记工作岗位退下来,就</span><font color="#ff8a00" style="line-height: 1.8;">一头扎在了村东头的沟坡上。他立下愚公移山志,誓叫沟坡变良田。寒冬季节,他带领村民硬是用耙子挖、担子担、土车推、铁锨翻,奋战一个冬春,建起了白水县东南片最早的百亩苹果园。当年春暖花开,所栽树苗几乎全部成活,那高兴劲儿可把问支书和那帮奋战了冬春两季的村民们高兴得没发说。问支书特意请来了县林业站的技术人员和懂果树管理的老</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255, 138, 0);">农一看,哇——,百亩果园光品种就有几十来个,大、小国光、黄帅……,这可把问老汉气急了。于是他跑省城,到渭南,找县上,请教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寻找解决苗木的最佳方案。辛勤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当年的渭南地委副书记白兴武大力支持,多方联系,帮他就从省上引进丰产的秦冠新品种,问八才原计划先栽三十亩看看,地委要求必须建三百亩园。得到了地委的大力支持,问八才决定大刀阔斧的开展工作。</span></h1><h3></h3> <h1><font color="#39b54a"> 他首先建起了十亩苗圃基地,开始引进繁育新品种秦冠,扶蒙果园因此成了陕西秦冠第一园,扶蒙苗圃成了陕西秦冠苗木第一圃。一时间,来扶蒙苗圃采购秦冠苗木的人络绎不绝。短短数年,为来自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地的果农提供的苗木达七十五万株,提供的苗木建成的果园面积超过一万亩,扶蒙村名名气大振,扶蒙苹果园也因此宾客云集,名扬四方。</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斗转星移,时间到了1978年,问八才再次当选为扶蒙村党支部书记,有着多年务果经验的老党员,经历过1976年因</font><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line-height: 1.8;">苹果产量低,品质差,市场销售价格低,卖不出去,他让群众把苹果暂时先放在土窑里,到淡季价格倍翻的经历,</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line-height: 1.8;">尝到了连续几年苹果储存带来的丰厚效益。</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line-height: 1.8;"></span></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问八才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和支委一班人商量,决定投巨资为村上修建一座耐储存的苹果果库。于是,村上在村林场选址,开挖,经过三个冬季的开挖、储存;再开挖、再储存,一条长六十米,宽两米多的土果库建成了,连续三年,苹果经济收入倍增。果库建成了,可要储存更长的时间,问题来了,气温太高,烂果问题严重,请教专家,专家建议必须修排气设备。这可是大姑娘座轿第一回,难住了问支书,他又省上市上,跑到县建筑公司向行家请教,幸好,本村的县建筑队技工田茂林和他的搭档贺明才俩曾参加过县氮肥厂和八一陶瓷厂烟囱的修建。于是,村上将这个工程包给了田茂林。</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那时工人工资不高,月收入不过三四十元,农民收入就更可怜了。最近采访了当年的建筑技工田茂林,他回忆说:“果库排气的烟囱高二十一米,下口径六米,上口径两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工期两个月,每天大队給他讲定给二十几斤小麦,一斤油,他一共领了700斤小麦”。作为一名果库建设的参与者,田茂林讲当年修建全部用的是杨木脚手架,十五层砖压一排钢筋。没有高空补助,没有粮食补贴,但那些年轻小伙子手脚干净利落,没有吊车,用搅水轱辘搅,所有建筑材料都是用人工来完成的,同志们从不叫苦,不喊难,一鼓作气,一举成功。竣工那天拍了两张照片留作纪念。果库,成了记录一代苹果人的艰辛和努力的最好记忆。</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上的果园由于品种、果树老化开始走向衰落,但那烟囱上用水泥挑毛技术书写的十个大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却依旧<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耸立在那里。40多年来,那</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镌刻着扶蒙人对大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精神传承,向穷山恶水宣战的扶蒙果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span></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特别一提的是扶蒙果库也成了许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首选目的地。回眸当年省委书记、地委书记等一批批领导莅临、一大波坐着轿车来参观的县、乡、村干部,他们远观排气囱,走进苹果库,爬行环沟路,欣赏方田化,到处梯田,到处是果园,到这是绿色。</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那个守住生态家园,给无数人们留下美好记忆的扶蒙村,在秀美乡村建设的今天,苹果遍地,花椒满沟,景色更优美,宜居更适宜,村民更和谐,吸引八方游客,给来客留下更加美好记忆!</font></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