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听课是当教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基石;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路径。</h3><h3> 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南校区2018年7月听课记录检查中看到的值得借鉴的记录,这里有我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善于创造的中年教师,还有善听善学的青年教师的记录,以此展示,供大家学习参考。(关注红色波浪线的标注😊)</h3> <h3> 一节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尝试着对一些细节作抽丝剥茧式的条理分析。</h3> <h3> 带着欣赏眼光去听课,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的评价,也使听课者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的教学优点。</h3> <h3> 带着实用标尺去听课,就会衡量一节课的实用价值有多大,对自己有多大的借鉴作用,懂得在教学上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加以灵活运用。</h3> <h3> 板书实录,让自己的听课记录本更美!</h3> <h3> 听课前也要熟悉教材,力争做到三准:对本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认识准;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对课文训练目的要求掌握准。</h3> <h3> 英语课听课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力求学生在课堂中将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现空间。</h3> <h3> 一直不知道如何评价一节音乐课,看听课记录也是一种学习💐</h3> <h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风景是这样,听课也是这样。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抱不同的心态听课,你听课的方式就不同,收获也自然不同。</h3> <h3> 简笔画的板书、不同颜色的批注,让小小的一页纸变得富有情趣,这也是艺术👍</h3> <h3> 听课,坚持“四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道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对话、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h3> <h3> 这是美术老师的语文课听课记录👍</h3> <h3> 如果我们每听一课,都能认真准备、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及时整理、全面反思的话,是不是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登高望远、御风行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