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孩子被父母吼得“很听话”之后,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h3><h3>据心理学研究,长期被吼的孩子『在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的同时』,会容易出现以下情况:</h3><h3>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胆小自卑,软弱顺从,影响孩子一生的处世能力;</h3><h3>这个世界谁强大谁说了算,习惯用“强盗逻辑”与世界相处,反叛暴力人格,服从强者、欺负弱小,人际关系异常糟糕;</h3><h3>容易和家长有敌对关系,青春期叛逆,随着身体变得强壮,开始蔑视家长,长大后与家人关系冷漠;</h3><h3>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h3><h3>1</h3><h3>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对孩子的未来的伤害不可估量。</h3><h3>除此以外,医学发现:长期言语暴力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智力</h3><h3>言语暴力造成的暂时伤害只是一方面,更可怕的是,长期的言语暴力的确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h3><h3>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十几年来,他的团队对父母言语攻击的长期伤害进行过大量研究。</h3><h3>父母的言语暴力包括对孩子长期的吼叫、斥责、诅咒、归咎、侮辱、威胁、贬低、取笑。团队发现,父母如果经常用言语辱骂孩子,他们事后的安抚不会起到消除影响的作用。</h3><h3>2009年,Teicher 的团队使用DTI技术分析了曾经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的年轻成年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一个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越差。</h3><h3>与此呼应的是,小时候常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的言语智商只有112分,比那些小时候没有经常遭受言语暴力的人(124分)要低。Teicher 说,“我认为这些人没有发挥出他们的语言潜能。” </h3><h3>言语暴力不限于父母,来自他人的言语暴力同样对人产生负面影响。</h3><h3>2</h3><h3>《妈妈是超人》节目,有次隔离母子的特别采访,整个过程格外让人动容。</h3><h3>节目组问嗯哼:“在你的眼中,妈妈会因为你做了什么事情而不高兴?”</h3><h3>嗯哼秒答:“就是她从来都没有对我发过脾气!”</h3><h3>霍思燕隔离在另一间房间,看到嗯哼的回答也是频频点头道:</h3><h3>“我真的非常爱他,我觉得自从有了他,自己的脾气确实……我真的好想把他抱在怀里,我好想他,我好想亲亲他,闻闻他身上的味道,跟他贴一贴……”</h3><h3>节目组问嗯哼,妈妈有哪些缺点,哼哼还是秒答:“没有”。</h3><h3>在问到在嗯哼眼中,妈妈跟他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母子俩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隔离回答,但却异口同声,最常说的话是:“我爱你!!!”</h3><h3>其实,从霍思燕、孙俪、贾静雯这些优秀的明星母亲身上,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科学教育观的践行。明星们都这样教育孩子了,咱们普通人为什么还顽固停留在旧有的思维里呢?</h3><h3>距离来说,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奉信「不吼不听话」「不打不成才」,论据就是吼骂了之后孩子就会开始认真做作业了,能够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了!</h3><h3>可是这样做的父母们,你们只见眼前的“暂时性胜利”,看到的是“虚拟的假象”,却忽略了在长期吼叫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内心的伤痕,以及对一生性格的负面影响。</h3><h3>现实中有很多人直到长大以后、即便取得很大的社会成就,内心依然无法摆脱幼时的阴影,并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这样的悲剧我就不再举例了。</h3><h3>3</h3><h3>著名心理专家武志红说过: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h3><h3>其实,成熟的父母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当负面情绪来临,会及时的疏导。当父母不带情绪去处理亲子矛盾,更容易解决彼此问题。</h3><h3>那么,普通人如何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呢?“坏脾气”“控制不住的火”“言语攻击”,真的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改善吗?可以的!</h3><h3>专门面向父母群体的情绪管理问题,人生课堂推出了《不吼不叫做父母 18节课学会管理情绪课》。该课由专家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邱波老师主讲,一共18节课,上线不久已有近6000位妈妈付费订阅,累计学习超过80000次,引发家长圈热烈反响。——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