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行(一)一黄姚古韵

李期华

<h3>贺州是广西东大门,是“广东、广西、湖南三省通衢”之地。山青水秀,绿野仙踪,获世界长寿市殊荣。从广州出发,乘车4个小时,来到贺州黄姚古镇。</h3> <h3>南黄姚,北平遥,东周庄,西凤凰" ,中国最美十大古镇之一的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h3><h3>黄姚古镇方圆3.6公里,四面环山,姚江从古镇穿城而过。地处偏僻,古朴幽静。正因为远离尘嚣,才得以保留传承下古镇的千年风貌和民风民俗。</h3> <h3>黄姚古镇分为新街和老街二部分。从牌坊大门进入,有一条笔直的大街是新街。新街商家林立,车水马龙,甚是繁华。沿着新街前行20多分钟,就来到下榻的“黄姚大酒店”。</h3> <h3>黄姚古镇目前有8条街,分别为: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中兴街、安乐街、连理街、龙畔街、山磅街,街道最宽5米,最窄的不到2米。</h3> <h3>在新街一侧古镇入口广场处有一邮局,青砖砌墙和拱圆门窗,龙脊山墙,加上古树掩映,满满的岭南风。</h3> <h3>广场对面就是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1944年冬,日本侵入广西,桂林沦陷,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省人民政府把宝珠观定为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h3></h3> <h3>进入馆内,因在维修,不对外开放,转了一圈,匆匆而出。</h3> <h3>中共广西省工委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上立着一雕像,这一尊塑像是为了纪念中共广西省第一任工委书记钱兴于1986年兴建的。</h3> <h3>雕像的旁边是一古戏台 ,古戏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h3> <h3>古戏台左侧是一个方形的门楼,门楼正中匾额上刻有“黄姚”二字,这是古镇的入口之一。门楼不高,如不是写着醒目的“黄姚”二字,还以为是那家院门呢!</h3> <h3>进入古镇,前行不远,迎面一棵高大的古榕树扑面而来,这棵古树遮天蔽日,张牙舞爪,象一条巨龙飞天而来。</h3> <h3>这就是黄姚著名的龙爪榕,因其枝干倒垂形似龙爪而得名。这龙爪榕己有850树龄,见证着黄姚的苍桑渐变。</h3> <h3>龙爪榕旁有一座小桥,叫佐龙桥。佐龙桥建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桥头建一亭子,叫佐龙亭。亭子立在路中间,亭子顶上长满了青苔和野草,亭内顶绘有“鸢飞鱼跃”绘画,当地人称为“福鼠”,寓意“五福临门”,“五子登科”,“五谷丰登”。亭柱上刻有对联。“此地有碧沬黄石,其间皆翠绕珠園”。</h3> <h3>龙爪榕下面江中横列着一排石墩,这就是石跳桥。石跳桥又名锭步桥,始建于清嘉靖年间,距今200多年。 由31个石头墩子排列而成,按人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人行,又不影响泄洪。远看石跳桥,犹如一排琴键,游人跳跃其上,奏响一曲流水韵音。</h3> <h3>对岸有一民宿,各为“逐水居客栈”,这民宿选址绝妙,小桥、流水、绿树,凉亭、民居、青藤,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h3> <h3>过石桥,穿凉亭,向左穿越一门楼,沿着狭长的巷道徐徐前行。</h3> <h3>时空在倒流,如幻影般景像展现在我眼前。</h3> <h3>青黛石板路面,斑驳残缺墙面,古旧木制门窗,青苔丛生屋面,向你诉说着逝去的故事。</h3> <h3>偶尔也有独家小院引你驻足观赏</h3> <h3>“偶遇他乡”浓浓的乡愁……</h3> <h3>  踏着石阶,进入亦孔之固门楼,门楼光绪年间重修时,由黄姚书法家书写"亦孔之固"门额,门联为"珠水横襟无限碧,武峰隔岸有余青"。</h3> <h3>  通过门楼,沿小街前行,往左转弯,就是有着密集商铺的金德街,转角的这家店铺生意特火。<br></h3> <h3>两家店铺,相对而立,招人眼球。</h3> <h3>天气炎热,而游兴不减</h3> <h3>打了三年鼓,发了二年呆,还有一年干啥?卖萌。</h3> <h3>  古镇巷陌纵横交错,民居临街而建,前为店后为家,自制的豆豉酱菜散发出浓郁的味道。坐在自家门口,不紧不慢与人拉家常,货卖多卖少无所谓。享受着悠闲的慢节奏。</h3><h3><br></h3> <h3>迎秀街是迎接秀才归来之意。</h3> <h3>1944年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随地下党转移到黄姚,曾住在这里。</h3> <h3>著名科学家高士其曾随地下党转移寓居黄姚,并留下《别了,黄姚》诗章。</h3> <h3>高士其寓所</h3> <h3>这些客栈富有诗情画意、清雅别致,用独特的方式招徕客人。</h3> <h3>卖冰棍的小女孩也打出了红军牌</h3> <h3>这家酒庄,弥漫着浓浓酒香。</h3> <h3>不饮亦醉</h3> <h3>守望楼在龙畔仙山祠下,穿过守望楼,就是龙畔街。<br></h3> <h3>龙畔街是九龙结穴之地,建在龙脉上的宅院,主人自然子孙绵长,吉祥如意。</h3><h3>龙畔街上最为显赫的是清乾隆年代秀才莫蔼然的旧宅,图片左方青墙黑瓦即是。据说莫家祖先在汉代做过大司马一职,所以大门上高挂牌匾“大司马”。门前有一对石鼓,还有拴马桩。</h3> <h3>  司马第的台阶很有讲究,第一层石阶共七级,寓意七上八下,第二层石阶共三层,寓意连升三级,门槛设为两级,共为十二层台阶,寓意一年十二个月。<br></h3> <h3>从莫家大院往左,是一条幽深的小巷。</h3> <h3>石条铺的路面发出幽幽的亮光,青石板的绉褶与光润记录着岁月的年轮。</h3> <h3>这口井为仙人古井,古镇上的人把这井的水称为神仙水。第一水池是专供居民饮用,第二水池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水池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为“取水节”,那天的中午十二点钟以前,镇上的群众都来这里上香取水。千年以来人们都遵守这一规矩,沿袭至今。</h3> <h3>从水井边浣衣归来的村妇步履闲定</h3> <h3>走出永安门,就到鲤鱼街</h3><h3><br></h3> <h3>古时候,工匠们在修建鲤鱼街道路,在铺砌青石板时,遇到了一块突起的天然岩石,于是他们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长约2尺的鲤鱼,称之为“盘道石鱼”。这条街也叫“鲤鱼街”。<br></h3><h3> 令人新奇的是,盘道石鱼虽然突出路面,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绊倒过任何行路人,被大家拜为风水石鱼,大家走过路过都要踩一踩,或摸一摸,乞求带来好运。所以,这块盘道石鱼就被大家摸的异常光亮。</h3> <h3>鲤鱼街的一边是商铺,一边是姚江,</h3> <h3>这块街边的石头是一景点,名为“鳌龙出海”,象呗?</h3> <h3>珍贵的历史痕迹,难得!</h3> <h3>在姚江江畔的平台上,沿路排开一些桌子,就成为游客的露天餐厅,三二好友,揽景纵横,谈古论今,小酌一杯,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h3> <h3>沿着鲤鱼街往前再往前走就是姚江游船码头。</h3> <h3>乘一叶扁舟,穿行山水之间,慢慢品味小桥流水黄姚佳景。流水从桥底淌过,静谧地蜿蜒于小镇之中,与青砖黛瓦浑然一体,仿佛置身于梦境家園。</h3> <h3>  黄姚最有人气的带龙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拱桥呈半月形横跨在小江上。</h3> <h3>  伫立桥上远眺:“带龙桥上古榕释梦,姚江水下清波笙歌。小桥、清流、绿树、青藤、青砖、黛瓦,构成了一幅超凡脱俗的清纯画卷……<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