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与好吃

秦时月

<h3> 好(四声)吃的人太多,但真正会吃,并且由衷体味到食物好(三声)吃直至走心的人却寥寥无几。知味不易,说味更难。 自诩对形体的要求还算自律,从不敢肆意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与地道的“吃货”相比,舌尖味蕾的敏锐度就显得有些迟钝了。然“品尝”了汪曾祺老先生的《食事》后,味蕾的跳动也随着对美好食物心理上的渴望逐渐加快了频率。 佩服汪先生的“好(四声)吃”,对于吃精到极致的讲究,他的讲究是对每一件食物的描述只有生活的烟火气,没有丝毫油烟气,虽没有“八大菜系”的豪华隆重,但很是家常,简单朴素,熨帖心灵。小桥流水般地将色香味呈于笔尖纸端,娓娓道来,就如同是在听家中一位长者一边做菜,一边和你唠着家常,甚是暖心暖胃。先生是一位既会做菜,又会品菜的且被贾平凹称为修炼成精的文狐。读此书时代入感极强,眼前总会浮现一幅极其可爱的画面:一位道骨仙风的清瘦作家像伏案握笔写作样站在厨房里,调配各种食材佐料,烹饪美食乐在其中。</h3><h3> 一向偏爱素食的我却被书中“东坡肉”所诱惑,有了好(四声)吃的兴致,随之独创了自己的“胡氏秘制红烧肉”,当然做法不尽相同。“东坡肉”先用猛火攻,大滚几开,即加作料,用微火慢炖直至收干即可起锅。“胡氏秘制红烧肉”的讲究得从选料开始。农家黑猪肉是首选,远远看上去就像某国国旗,红白交替叠加,肥瘦比例达到完美的三七开,堆积有五层之多,此正是做红烧肉的大好材料。猛火焯开后捞起,切成标准块状,放锅中慢慢煎炒,直到肥肉部分开始出油,微微发黄时加料酒。据烹饪专家们研究得出结论,料酒在最高温的时候方可渗入食材,入味到极致。随后倒入老抽生抽翻炒均,待颜色变得黑红时,加入葱、姜,冰糖、盐后小火炖一小时,大火将汤汁收干即可入盘。诱人的香味充斥着四周的空气,没有一丝空隙,加上火红的嫩肉,早就将您的食欲撩拨得不要不要的。入口后松软、弹性,中和着甜香让人欲罢不能。一心想减肥者的意志估计就会在此瞬间轰然倒塌,就连苏公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被欲望碾压得荡然无存。 <br></h3> <h3>  &nbsp;</h3><h3> 家常菜也是温馨菜,没有一定的阅历和积累,没有一定的爱心和审美,很难做出有水平的菜来。汪先生对于萝卜这一食材情有独钟,从北京的凉拌杨花萝卜、生吃的淮安青萝卜、张家口的“心里美”到扬州、广州的萝卜丝饼,四川的萝卜泡菜等等都爽爽得会让你口舌生津。秋冬时节的好食材当选萝卜,一句谚语“萝卜一进城药店全关门”成了大家的口头禅。中医认为,萝卜性平味甘,消积解热,其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纤维还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如果说时令,我认为在这初冬时节,鸡汁炖萝卜也许是更为应景的一款贴心菜。萝卜用鸡汁来炖,微火让汤汁慢慢地融进萝卜,汤汁味道鲜中带甜,萝卜也变得鲜香软糯,滑嫩适口,两种食材搭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互为渗透,别有一番风味和情怀。</h3><h3> <br></h3> <h3>  如西施的色泽,柔柔嫩嫰、白净光洁、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豆腐最为家常,也是家庭中筷箸光顾颇多的菜肴。《食事》里的豆腐天南海北,麻辣鲜香,风味各别,俨然一桌豆腐盛宴。“蚝油豆腐”是家里餐桌上经久不衰的一道菜品,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觉得那是最好吃的菜。每个周末放假回家必点一例,看着他舔着嘴唇意犹未尽的样子,甚是可爱,可以想象豆腐的余香在他口腔里的千回百转了。此菜肴便捷快速,味道鲜美,通常的做法是煎,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儿,丢进放少许油的锅里,小火让它慢慢涅槃,华丽转身。等两面表皮逐渐变焦泛黄时加入蚝油与半碗高汤,倒入煲仔慢慢煮之,待汤汁浓厚时撒入翠绿的香葱末后离火上桌。腾腾的热气和不绝的细微声音是最能勾起我们诸多欲望,外皮的焦黄和内里的柔软,让你的唇齿感受着物质的温润带给你的那份满足。</h3><h3> <br></h3> <h3>  好(三声)吃的食材不计其数,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绝好礼物,好(四声)吃的灵魂则是对爱的体会和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是让我动容的一句话,它能让漂泊落地生根,能让孤独得到安慰和治愈。如果说,爱是持之以恒的存在,那么美食,便是不可磨灭的情怀。<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