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三国之旅(十二)黑山之科托尔古城

向阳红花

<h1>风景如画的科托尔古城(Kotor)被镶嵌在壮美群山与峡湾深处,美丽的山海风光、悠久的历史印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繁华的现代气息,令古城充满了历史古朴的优雅魅力,又完美地糅合了现代前卫的时尚元素,除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料遗产的桂冠外,它还被推荐为欧洲最值得游览的30个著名历史小镇之一。</h1> <h1>科托尔背靠洛夫钦山脉,大山的另一边就是黑山的旧都采蒂涅。古城依傍着深灰色的群山和蔚蓝的大海,平静柔美的海湾、鳞次栉比的红顶屋、风格迥异的教堂、蜿蜒于山崖之上的城墙要塞、港湾内各式各样的帆船游艇,处处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h1> <h1>然而,这座或许曾被上帝眷顾并赐予了美丽风光的小港城,虽然命中注定了可能会拥有不同凡响的命运,但却仍然必须经受坎坷曲折和跌宕起伏的历程。它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海洋商贸文化而富庶兴盛,也因此引来无数豪强的觊觎和争夺而饱受摧残,历史上如走马灯一样频繁地更换着主人,曾几度因遭受天灾和瘟疫的蹂躏,差一点就被从地图上抹去。</h1><h1></h1> <h1>科托尔最早是作为古罗马一个发达的贸易港口而被典籍所记载,后归属拜占庭帝国,中世纪时期受塞尔维亚王国尼曼雅王朝管治,14世纪末被威尼斯共和国纳入了版图并统治了约400年,现存的老城格局基本上保留了威尼斯时期的风貌。</h1><h3><br></h3><h1>1538年和1657年两度遭受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围攻;1563年到1667年间地震和瘟疫几乎把这里变成了死城;1797年哈布斯堡王室取代威尼斯共和国成了统治者;1805年之后意大利王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均先后将此地作为其领土的一部分;1814年1月5日,英国海军准将约翰·哈珀乘坐装备有18门大炮的三桅战船“撒克逊人”号,率领舰队攻占了科托尔,英国势力也延伸到此。</h1> <h1>一战期间此地成为奥匈帝国海军第五舰队的母港;一战结束被划归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时又被意大利入侵吞并;1945年铁托的军队解放了科托尔,使之成为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治下黑山共和国的一部分;1979年4月15日,一场特大地震摧毁了近一半的老城区,百多名居民丧生;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内战波及此地,经济陷于瘫痪;2006年科托尔成为独立后的黑山共和国的一部分。</h1> <h1>尽管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科托尔总能劫后重生并将历史一直续写到今天。现在,科托尔古城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中世纪风貌保存得最好的古城之一,与布德瓦古城相比它的规模更宏大、布局更精巧、街道更整洁,当然,名气也更大,商业味更浓。</h1> <h1>来到古城面前,抬头远望,著名的“科托尔长城”就雄踞在险峻的圣约翰山之上,这是古城的一大特色,虽然根本无法与中国的长城相提并论,但却是欧洲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长城。</h1> <h1>科托尔的古城墙是古代拱卫城市的重要军事设施,坚固厚实的古城墙始于海边,依山而建,顺山势蜿蜒向上,呈“之”字形延伸到达山顶上的圣约翰城堡。城墙将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10多个堡垒,连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防御体系并将整个古城包围其中,总长度达4.5 千米,1300多级台阶直通到山顶。</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灰色的城墙被灰色的山影所掩藏让人难以分辨</i></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位于半山上的古教堂是建于1518年的救赎女神教堂</i></h1> <h3></h3><h1>庞大的城防工程开始于9世纪,之后陆陆续续地在山上的要塞和古城外围加筑起防护性的围墙,城墙厚度也从原来的6英尺逐渐增加至将近50英尺,墙身高度最高达到了65英尺,所有工程直至19世纪才全部竣工,据说,其累计建造成本超过了欧洲任何一座宫殿。</h1> <h1>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防御手段,科托尔古城墙可谓设计巧妙合理,建筑宏大坚固,单从气势上就足以令当年很多企图打此地主意的入侵者感受到震慑,从而知难而退,达到有效的防御目的。</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山脚下古城外面的护城河清澈见底</i></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茂盛的水草将河水染成了碧绿</i></h1> <h1>非常争气的是古城墙也确实不负厚望经受住历史的考验,1657年凭借着固若金汤的城墙科托尔人抵挡住了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猛烈的进攻,之后又经历过多场重大战争和强烈地震的考验,古老的长城至今仍巍然屹立。</h1> <h1>今天,我们在此看到科托尔的先民为保卫自己家园与财富,付出了几个世纪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当年此地的富庶和民众坚韧的精神。</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 ※ ※ ※ ※ ※ ※ ※</span></h1> <h1>科托尔古城最主要的城门因面对着大海而又被叫作“海门”,建于威尼斯统治时期的1555年,城门旁边的城墙上还镶嵌有“带翅膀的圣马可飞狮”的浮雕,它是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而圣马可是基督教福音布道者,还是威尼斯的守护神。</h1> <h1>据介绍,这座有将近500年历史的城门,顶部原有一座威尼斯飞狮雕塑的城徽,后因城市主人的更替被改成了象征哈布斯堡王室的双头鹰。现在城门上刻的是前南斯拉夫铁托时代留下的标记:一颗红星,红星下面是刻着“1944年11月21日”字样的石匾,这是纪念二战时期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军队把古城从意大利占领军手中解放出来的日子。石匾与城徽之间的长条石上刻有铁托的一句名言:“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要,但是,属于我们的东西谁也休想夺走。”</h1><h1>非常遗憾,因城门正在维修被罩上了蒙布,我们没能亲眼看一看这有意思的景象。</h1><p><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图采自互联网,以作为无缘得见的补偿,非常感谢拍摄者)</i></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门洞墙壁雕刻着圣特里芬和圣伯纳德</i></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环绕着圣母的石头浮雕</i></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兵器广场</i></h1><h1>穿过城门来到城内最大的广场——兵器广场(又叫军队广场),广场得名于威尼斯人统治时期这里有一座兵工厂,其出品的兵器就摆放在广场里。</h1> <h1>广场上正对城门的地方矗立着一座建于1602年的钟塔,它是城中重要地标性建筑之一。据说,当年建造钟塔时还没完工便毁于大地震,后被西移至海边重建,1979年大地震钟塔又再度被毁,最后被回迁至这里重建。几度重修使塔的外貌也发生了变化,东、北面呈中世纪哥特式风格,西、南面则宣示着巴洛克风格元素,凸显出其不凡和有趣的历史与身世。</h1> <h1>有意思的是,在大钟下面矗立着一座形状类似于古埃及方尖碑的黑色三角形石柱,其实这东西跟埃及方尖碑没有丝毫关系,也不是什么特殊意义的纪念碑,其真正的用途令人愕然。</h1> <h1>它就是耻辱柱,古代用作惩处罪犯的用具,通常把犯人锁在柱子上行刑和示众,任由过往民众围观羞辱,以示惩戒。</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 ※ ※ ※ ※ ※ ※ ※ ※ ※ ※</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1>科托尔古城保存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城内散布着若干个别具特色的小广场,每个广场周边多被重要的建筑环绕,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广场之间又由街巷相连,合成了城市的整体布局。</h1> <h1>兵器广场左侧与正门城墙相连,带有长长通花铁艺阳台的建筑(图中左侧)是“杜克宫殿”(又称公爵宫),它是威尼斯人统治时期科托尔城最高长官公爵大人的官邸,其外观在城里众多古建筑中可以说根本不起眼,如今成了四星级酒店。</h1><h1><br></h1><h1>挨着公爵宫不远,有着华丽淡黄色外墙的建筑是建于18世纪的法国剧院,1810年拿破仑占领军把这里改为了剧院,故又被称作拿破仑剧院。剧院旁边那幢更显低矮和不出众的房子,据说便是1420年建的兵工厂。</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登上城楼从另一角度看法国剧院和公爵宫</i></h1> <h1>城中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教堂、修道院,而其中最重要的几座教堂都处于城内的核心区域,也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圣特里芬大教堂</i></h1><h1>论古城最著名的建筑非圣特里芬大教堂莫属,它又名科托尔大教堂是天主教在黑山境内两大最主要的教堂之一,也是地区主教所在教堂地位相当崇高。教堂始建于1166年,以罗马帝国图拉真皇帝统治时期遭受当局宗教迫害而殉教的基督徒特里芬之名命名,天主教和东正教均奉特里芬为圣徒尊号“圣特里芬”,他也是科托尔城的保护圣徒。</h1> <h1></h1><h1>圣特里芬大教堂也是科托尔城最壮观和最高的建筑,其主体原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历史上多次毁于地震又被重建。1667年教堂整个正面结构都被毁坏,重建时在两边各增建了一座巴洛克风格的钟楼,但左边的那座一直从未全部完工。在1979年黑山大地震中,教堂又遭到严重损坏,后经重建按原貌进行了修复。</h1><h1>大教堂左右两座钟楼,左边墙上的数字“1166”是指教堂兴建的年份,而右边的“2016”是指纪念建堂850周年的年份。<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167efb">圣尼古拉斯教堂</font></i></h1><h1>它是古城中最有特色的东正教堂,全称为“圣尼古拉斯塞尔维亚东正教堂”。教堂于1902年动工兴建,1909年完工。</h1> <h1>教堂为新拜占庭式风格,顶部的十字架造型是典型东正教十字架的特点,多出的两横表示耶稣被直接钉在了十字架上,象征耶稣承受着更大的痛苦,而略微倾斜的角度表示耶稣对折磨他的人以宽恕。</h1> <h1>教堂内弥漫着焚香和蜜蜡的气味,环境庄严寂静,主坛圣像屏风上垂着银质浅浮雕挂屏,朴素的木质结构、淡色的墙壁涂饰、简洁的彩绘玻璃、穹顶滤下的光线,都为肃穆的教堂内部营造出神秘的氛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167efb">圣徒画像</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167efb">教堂的模型</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167efb">布满宗教故事浮雕的圣尼古拉斯教堂侧门</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圣卢卡教堂</i></h1><h1>它是古城内一座非常著名的基督教堂,建于1195年,由前半部罗马式的正立面和后半部拜占庭式的圆拱顶正殿组成,两种不同风格的混合在这座规模不大的建筑物上得到了体现。教堂内保存着13世纪的精美壁画,极具艺术价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167efb">Pima宫</font></i></h1><h1>这座建筑物外表陈旧但显得很特别,Pima家族是当地有名的望族,14世纪上半叶时开始崛起,之后名人辈出,从这里先后走出了多位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h1> <h1>此处小门是城内通向背后圣约翰山的入口,沿着崎岖山径小道向上攀登,可以到达位于山顶的圣约翰堡垒。圣约翰堡垒位于海拔280米的最高点,从那里可以俯瞰科托尔古城的全貌。</h1><h1>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到达的当天天气不佳且时间不允许,我们无缘亲自登顶俯瞰科托尔古城的美景。后来有好友到科托尔游览时,登上了最高处且天气极佳,特讨来了几张美照以弥补我等遗憾,在此特别道一声:谢谢!</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本图由好友提供,非常感谢)</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本图由好友提供,非常感谢)</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本图由好友提供,非常感谢)</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本图由好友提供,非常感谢)</font></i></h1> <h1>作为旅游胜地特色餐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科托尔古城内有数不清的餐饮店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各种口味,而我们午餐主食是一道当地著名的美食“科托尔特色墨鱼汁饭”,这种用墨鱼汁拌成黑乎乎的米饭,其浓郁鲜味让人的味蕾也感受到了海洋的味道,令人食欲大振,禁不住美美地饱餐一顿方觉得心满意足。</h1> <h1>享用过富有科托尔风味特色的午饭,闻着夹带了一丝微咸味道的海风,踏在光滑曲折的石板路上,我们又再次融入到古城内古朴斑驳的光影里。</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按地图标识这是19世纪时期的监狱</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167efb">建于1769年的威尼斯军医院</font></i></h1> <h1>在科托尔古城内游览最棒的事,就是随心所欲地穿行于迷宫般交错曲折的小巷里,然后在百转千回之中迷失了自己。</h1> <h1>科托尔自古就是一座港城和海贸中心,海洋元素融进了它的基因,重商主义浸透着它的血脉,因此,包容与开放彼此兼容、进取与逐利相互并蓄、探险精神与享乐主义融合共存,在历史上已成为了当地人的生活准则,影响着这里的民风和城市风貌,也让古城处处打上了独有的烙印。</h1> <h1>城内到处都是中世纪时期保留下来的石头建筑,虽说主调是威尼斯风格,但又混合了东西方风格和传统,一幢幢残留着中世纪时代气息的古老建筑,守持着浓厚的地中海式海洋文化和重商主义的色彩,在时光的侵蚀中默默地将过往的辉煌与传奇传达到今天。</h1><p><br></p> <h1>漫步在那些堆叠了岁月年轮的光滑石板路上,寻找着历史的沉积,幻想着当年的盛况:</h1><h1>那一艘艘被海上吹来的贸易风鼓涨了风帆的海船,不仅满载了货物,还满载着海员意气风发的豪情和商人雄心勃勃的梦想,在岸上妇孺老少目送下离开码头,乘风破浪地开出峡湾,越过亚得里亚海,驶向浩瀚的地中海,在经年累月、不知疲倦的海外穿梭贸易中货如轮转,财源滚滚,让巨大的财富支撑起城市的发展。</h1><p><br></p> <h1>尝试着去想象:</h1><h1>每当满载着远东的茶叶、丝绸,近东的珠宝、香料和北非的猛兽、黑奴等货物和收获大批钱财的船队归港的一刻,城内震天欢呼、喜庆狂欢的景象……。</h1><p><br></p> <h1>游走在幽静的街道上,眼前似浮现出昔日跳动的影象:</h1><h1>各式人等穿梭于杂乱繁华街头,尊贵的贵族绅士在悠闲地散步;忙碌的商贾旅人和贩夫走卒为逐利匆匆奔忙;囊空如洗的失意投机客沮丧地徘徊于在某个街头角落;烂醉的酒鬼被扔在酒馆的门外,风骚的娼妓从街道两旁楼上的窗口往外抛送着媚眼;今天僻静的横街窄巷,或许当年曾是扒手、小偷、骗子横行的天堂……。</h1><p><br></p> <h1>一幕一幕的影像从脑海闪过,感觉既像在迷一般的幻境中穿越,又好似是一个旁观者,正细听着这曾饱经沧桑的石头在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h1> <h1>古城内一条条长长的小巷,弯弯曲曲,彼此相连,本以为已走到了尽头,可又峰回路转地走入另一条小巷,刚走进一处静谧的角落,一拐弯却又转到了人声鼎沸的广场,刚才仍在为某个历史瞬间击掌叹息,恍惚间又猛然回到了现实。</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167efb">古城的南门</font></i><i><font color="#167efb">古蒂茨门</font></i></h1> <h1>在科托尔随处都可以找到猫的元素,城中还有一间规模不大,但据说是世界上唯一的猫咪主题博物馆。猫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及巴尔干地区备受恩宠的现象十分普遍,除了猫在大部分西方人心目中是黑夜精灵的化身,具有主宰黑暗世界的神力之外,据说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h1> <h1>欧洲在中世纪时期曾爆发过多次大规模的黑热病疫情,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曾因黑热病流行而几成无人区,后来人们发现黑热病的流行传播与老鼠有关,于是就大力养猫灭鼠,终于,令人恐怖的黑热病被猫这种高傲的动物控制住了,拯救了无数生命,于是猫也在这里世世代代获得了尊宠。</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font color="#167efb">古物商店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font></i></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东西竟然被挂出来作招牌,真让人想不明,搞不懂啊 !</i></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不过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实物,也算开眼了。</i></h1><h1>它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贞操带,荷马在《奥德赛》中曾描述:火神赫斐斯塔斯为了防止妻子阿芙罗狄娜红杏出墙,身为铁匠保护神的他便锻造了一件铁质紧身褡给妻子穿上,可能这就是此物最早的雏形。还有一种说法称:欧洲贞操带是威尼斯暴君卡勒拉发明的,用以强迫他后宫的所有女人对他守贞。</h1><h1><br></h1><h1>中世纪时期意大利等东南欧国家,由于骑士军人出征、商人海员远行等情况较普遍,贞操带是男人防止自己的女人失贞的重要手段,到了14世纪甚至还成为佛罗伦萨贵族阶层的时尚潮流,故又有“佛罗伦萨带”的别名,直到18世纪后才渐渐销声匿迹。</h1> <h1>古城其实并不很大,在转来转去当中你很快就能熟悉城中每个街角,城内众多的小广场遍布了许多咖啡馆供游人休息。</h1> <h1>当感觉累了那就坐下来吧,来上一杯香浓的咖啡,看一看眼前飘然而过的风景,然后,让自己也成为这美丽街角的一道风景。</h1> <h1>要告别了 !</h1><h1>科托尔,这座藏于美丽峡湾深处既古老而又年轻的港城,正慢慢地被撩开朦胧的面纱,将其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向世人呈现。美丽的古城和她年轻的祖国一样,已摆脱困顿与迷惘,重新焕发生机,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女,热力四射,光彩照人,必将惊艳天下 !</h1><h1>祝福美丽的科托尔,</h1><h1>祝福年轻的黑山 !</h1><p><br></p> <h1>接下来我们的行程是前往波黑,去追寻“瓦尔特”的踪影,感受一个曾饱受苦难之国的今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前南三国游记未完待续</b></h1><h1><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记我之所见所闻,</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讲自己的旅行故事。”</b></h1><h1><b>本篇仅为作者旅行记录,不作其它用途。所引用的资料、数据均未经严格考证,如有谬误,敬请见谅并指正。篇中图片、文字内容,未经同意请勿借用。</b></h1><h3><b><br></b></h3> <h3>小小经验分享: </h3><h3>强烈建议,在出境旅游出行前购买(网购比较便宜)一些中国明信片,内容既可反映中国风光风貌的、中国戏剧和书画等文化精品的,也可以是极具中国元素的大熊猫、中国节日风俗等,作为旅行中与当地人互动和表达友好的小礼物,效果真是好得出奇。花费不多,既可拉近与当地人之间的距离,又可为宣传我们的国家出点力,特别是用来邀请与当地人合照,绝对收获灿烂的笑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