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也是一种学习

三堂屋

<h3>  周末约四家人一起玩,凑齐了真心不容易,每家都是停了一些兴趣班课程的。</h3><h3> 小伙伴们一到目的地,大人们都不怎么管的,欢呼雀跃、各种嗨,还真捣鼓了些令人惊奇的玩意儿。</h3> <h3> 跟妈妈们聊天,发现大家都一样的:约小朋友玩永远排在兴趣班后面。大家潜意识里,玩儿孩子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其实这是不对的,被兴趣班挤满的孩子,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往往会被破坏。回到现实,我们都知道“兴趣班学习”超重要,“跟小伙伴玩”很必要,但是我们真的懂得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必要吗?平时有时间“野”的孩子,创意更足、抗打击能力也更强。其实,这里面是有科学依据的。</h3> <h3>  孩子学到什么我们容易看到,但失去什么往往被忽略了。</h3><h3> 仔细想想,兴趣班是什么?是才艺学习、技能培训、专业提升,一种有预设、有目的的行为。对孩子的技能提高、专项解题能力,确实有效,是一种闭环的教授方式。再想想,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去“野”呢?是一种主动探索行为,没有传授、没有预设。它让孩子有无限可能、各种创意,还让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是一种开环的探索式学习过程。</h3><h3><br></h3> <h3>  捋思路反省时,恰好看到一个课程测试案例,正好解答了为什么兴趣班不能太满,孩子必须要有时间去自主玩耍的问题。给大家分享:测试对象是两类不同孩子:</h3><h3><br></h3><h3>A类孩子,放养较多,“野”得很;</h3><h3>B类孩子,忙于学业,极少疯玩。</h3><h3><br></h3><h3> 在课程桥梁主题单元(做一座踩上去不塌的纸桥),A类孩子虽上课时闹嚷嚷、不听话,做项目时却格外专注,过程中有失败,但并不气馁,都很愿意去不断尝试,为此还多上了一节课!</h3><h3>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B类孩子的表现。在课程策划单元(策划一场文艺汇演),上课听话的B类孩子,做项目时总表现出为难的状态。一周过去,几乎没人提出任何创意,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任务。</h3> <h3>  十年之后,当这两类学生同样走入社会,谁会更受欢迎?</h3> <h3>  脑神经科学家有个名词叫大脑“可塑性”。什么意思呢?是指跟学习和记忆相关的海马,会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在海马回中。这里的神经细胞再生,连接会不停地改变。因外界刺激,大脑会一直发展、变化。而这种刺激,需要亲自面对真正的意外,是跟小伙伴“野”时的一种自由、主动的探索行为。科学证明:疯玩的时候,大脑前额叶中负责社交的区域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让大脑变得更可塑。</h3><h3><br></h3><h3>科学家们用老鼠做了以下实验:</h3><h3>第一类老鼠:吃喝管够,但是不给玩儿。</h3><h3>第二类老鼠:笼子里有什么斜坡、球、翻滚装置,可以自由疯玩。</h3><h3><br></h3><h3> 结果第二类老鼠在大脑的各个方面,比如脑容量、神经的连接数、前额叶皮层的面积,都远远超过了第一类老鼠。</h3><h3> 如果,你对孩子的期望,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技能,还想要拥有强大的可塑性,让孩子有创意、想法,能自己策划、组织活动,有足够经验去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冲突和矛盾。那么,你需要给孩子在玩儿上做一些加法。想要孩子拥有精彩的人生,只靠兴趣班是不够的!当然,也不能一味地玩儿。我们需要的是,让孩子坚持某些技能学习的同时,也有时间去自由自在地“野”一会儿。</h3> <h3>  我的一位朋友,一位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冠军,她的故事让我触碰到“教育是一个人把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额外的东西”。她从幼儿园开始打网球,小学起每年都会参加省级比赛。上大学的第一年,拿了一次大学生比赛的全国冠军,那之后就很少输球了。那次比赛,她说“我整个人都很放松很自在,打得过程非常顺利,几乎每颗球都按照我心中既定的路线落在它该落的位置上。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怎么打都是好球,怎么进攻发力都不会失误。 后来的训练中我常常去回忆当时的那个画面,有意识的找寻同样的感觉。</h3><h3> 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比赛,我都是一分一分耐心地拼,每颗球都非常珍惜,把失误降到最少,看着对方心态慢慢垮掉,结果就是反败为胜。赢得比赛多了,自己对自己也就更有信心了。这样的习惯和态度迁移到生活和工作中,都让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不断动脑子去学习去实践,就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这可能也是我的自信特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吧。”</h3> <h3>  我们会发现,当她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之后,她会将那种成功的经验,不断地迁移到其他比赛中、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甚至是迁移到了个人信念之中。我们总想让学到的东西在脑海里留点什么,事实上,留下来的往往并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东西。</h3><h3> 从这个角度来看,玩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最高级别的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