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97)---苏州吴江同里古镇景区(20180421)

魏萍

  我们在浙江湖州的南浔住了一宿,第二天就来到了江苏苏州的同里,从这个省的古镇又进入了另外一个省的古镇。从古镇的风格乃至我们的行程速度,就不难看出他们相距很近,就像有血缘的兄弟姐妹,神形相似却各有特点和内涵。<br>  我们俩又是采取的“双轨制”行程,我乘坐公交车带着小拖板,帅哥骑着轻骑在景区门口顺利会师。 <h3>  同里古镇属于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就已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我们俩懵懵懂懂地没有游全,一是随着游人前行,二是根据路线的条件,帅哥能通行的才可以。</h3><div>  不过,这个同里一进去却让我头疼,游人实在太多、商铺及餐馆实在太多、地方实在太狭窄,整个感觉就是一个字“挤”。</div> <p>  我猜想,同里的游人之所以多,应该和他的历史有关系吧!</p><p>  同里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原名”富土“。</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刚进入景区,桥上这个架子很有特点,因为这里尚未进入中心景区,河面很宽敞干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下桥就看见了阿庆嫂茶楼,当然不是真品,呵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茶楼旁边就是林家铺子,当然也不是真品,哈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临街的糖铺似乎是现做现卖,这样抻呀拽的,很有可看性。但我只是常常看见这样的表演,却没有看见这个被做成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同里是比周庄古镇更加古老且保存完好的北宋古镇,随着游览的深入,我才知道它如此古老,如此钟灵毓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同里古镇因为有15条小河把它分隔成七个小岛,几乎就是江南水城,它还有“东方小威尼斯”的别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个小小的同里古镇,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难怪会有国内国外许多游客前来游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同里是中国影视拍摄基地。国内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在同里拍摄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粗略地拍几张照片,就有我们熟悉的很多影片的名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遵照帅哥指令,我尽量把地面上刻有影视剧名字的石板录下来。我绕着圈拍录着,但还是漏掉很多。这说明在同里拍摄的影视剧实在太多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同里古镇最著名的一个景点就是这个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p><p>  这座园林取名自:“进思尽忠,退思补过。”</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退思园里的园林景观建筑,甚是气派考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让我一个头两个大的场面。岸边、船上满眼都是游客。同里古镇,外国游客也很多,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乘船体验水乡的生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外国游客坐在船上那种兴奋,绝对和国内游客不同。他们怀着对中国故乡的好奇和新奇,非常投入地之游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不在景区中心的一条不走游船的河道,清静宽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镇里这样的古建筑随处可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古戏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同里古镇的小船和其他古镇的不一样,是比较宽大的敞篷船,漆着原木色显得鲜亮。一条条不大不小的船,几乎占满河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的地方河道很窄。</font></h3> <h3>  帅哥竟然抓拍到了这个恐怖的一幕。如若乘坐船上的游客看见,岂不哇哇大叫。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样嘈杂热闹的地方,“小青”也来凑热闹了,太可怕了。哎,在南方这样的情景我们遇见过好几次。我们开着车,路上就会遇见横穿马路的“小青”。当地人司空见惯,而我却每每都毛骨悚然,甚至很长时间这个画面挥之不去。</h3> <h3><font color="#010101">  找一块这样清静的地方实在很难。趁着游船没有过来,赶紧给帅哥拍了一张净版照片,呵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待我拍照的时候,船只就陆续划过来了,我赶紧按下快门,还好,这条小船做背景也显得画面有了生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同里的路面几乎都是这样疙疙瘩瘩的,帅哥的轻骑在上面行走有些阻力,更难的是有的地方路面很窄,车子很难通过,帅哥不得不另辟蹊径,迂回过去。这就是古镇的特点,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好在同里有很多地方,具备帅哥和我同游的条件,我们已经很满足了。</p><p>  这个背景墙很应景,留个合影,必须的。</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果不在很中心的地段,还是有清静之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就是这样沿着河道,寻觅着一个个古迹景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帅哥也可以沿着他能通行的巷道游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嘉荫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国11年(1922),四进,门窗梁栋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厍人,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两万两。拒说与诗人柳亚子同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河道里的清洁船,不停地穿梭河间,打捞垃圾。哎,游人何时能让人省心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条站满鸬鹚,也称之为鱼鹰的船,是供游客拍照的。鱼鹰也不老实,时不时地会钻进河里游动或抓鱼。不过,好像没有鱼可抓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看这些见过世面的鸬鹚,顽皮中也很守规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岸边坐得满满的游人,是坐在一家挨一家的餐馆临河的餐桌旁,一边用餐一边赏景还兼有听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两岸会飘荡着唱曲的歌声,虽然唱得不够专业,但绝对敬业。不管游人是否听,也不管是否赏钱,也不管人家是否喜欢或者心烦,但他们就是站在你的身边,一直唱着。当然,直到唱到有人赏钱了,他们才转移到下一个目标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对老夫妻,堪称敬业的典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画外有了唱曲和叫卖的声音,我似乎穿越到了宋朝。</font></h3> <p>  走到这里,我们必须驻足了。这里是同里有名气的三桥。三桥指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p><p><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太平桥,跨于东柳、漆字两圩,梁式。吉利桥跨漆字、秵䆂两圩,处太平桥、长庆桥中间,拱形桥,桥之南北两侧都有桥联。长庆桥,俗名谢家桥,跨东柳、秵䆂两圩,旧名福建桥,又称广利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透过红灯笼拍下这座桥,感觉很有创意,嘿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游人太多,画面乱糟糟的。同里无论历史有多么悠久,无论在古代有多么富庶,面对现实这样的古镇,我总是觉得如鲠在喉,不舒服极了。</font></h3> <p>  无论怎么样,我还是希望古镇能保持一种清幽、恬淡、静雅的古风。然而,如今的古镇带动了旅游业,又使古镇焕发青春活力,又让古镇再振雄风,又能富甲一方。</p><p>  但转念一想,如若不开发旅游业,没有完善的五A设施,帅哥这样的情况,又怎么能畅游天下呢!</p><p>  哎,我就别矫情了。</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帅哥虽然上不去古桥,但能贴近古桥留个影也就不差啥了,他就是这样容易满足,不像我还总追求点格调,嘿嘿~~</font></h3> <p>  在江南古镇看惯了小桥流水人家,已经不觉有多惊奇喜悦了。</p><p>  但此时我站在桥上,看着两岸布满的餐桌及河里悠然划动的小船,突然想,这样的场景如果是在我的家乡,冬天河水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大人孩子在上面滑冰,满城的冰河里都是游动的人流,那该多美!</p><p>  咳,我们北方的江河咋不进城里兜一圈呢,却都在城外滔滔奔流至大海了······</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  我走进了崇本堂——江南水乡婚俗馆。崇本堂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整齐的石驳岸护卫着这座古朴的宅第。  </p><p>  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的话,那么崇本堂就是这座博物馆中一件雕刻精致的艺术品,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让每一位游人赞叹不已。</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崇本堂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它的各种雕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崇本堂,同里古镇又把它作为江南婚俗的展览馆,很多婚俗收藏品陈列其中。</font></h3> <p>  三寸金莲藏品。</p><p>  看着这些精美的小鞋,我的心不禁疼得揪起来。一个人硬生生把正常生长的脚缠裹成三寸金莲,那得多痛苦啊!谁这么敢想,把人折磨成这等模样,却成为很长一个时期的风尚,而且一度成为大家闺秀追捧的美足。</p><p>  据专家考证,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p><p>  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p><p>  </p><p><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帅哥沿街游览,不时抓拍街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抓拍这样的画面已经不是第一次。我们的本意是想反映南方的老人家勤劳聪明能干,老有所为。的确,我们经常在景区里会看到很多老人家在自主经营着店铺,而不是只给儿女帮帮忙而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珍珠塔,顾名思义,就是一座塔吧! 我抱着要看看珍珠塔的好奇心来到珍珠塔景园。进去之后方知,原来珍珠塔并非一座塔,跟退思园一样也是一座典型的私家园林,整个面积却是退思园好几倍,门额也非常气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原来,这个珍珠塔景园,是明嘉靖万历年间任南京监察御使的陈王道的故居。</font></h3> <p>  你如果不进入这里,真想象不到,还会有如此阔气的私家园林。</p><p>  景点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四大建筑群组成,是在现存的历史遗迹基础上,遍请江南能工巧匠,搜集了各地建筑精品,根据原貌进行恢复建设而成。</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你走进园林,可以看到无论在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家具陈设、建筑架构等方面,无不展示了苏州工匠们精湛绝伦的手艺和吴文化的灿烂风采,可称是现代人继承传统技艺打造苏式园林的典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进到景园,游人不多。我在幽静的园子里闲逛着,找到了漫步后花园的感觉。却不巧遇到某个公司在此搞某种培训项目,搅动了这里的宁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还是拍一个视频,感受一下它的气派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松石悟园毗邻吉利、太平、长庆三桥,与珍珠塔景区一墙之隔。我从珍珠塔园出来,就拐进了松石悟园。</font></h3> <p>  松石悟园 天成之美贵在“发现”。<br>  松石悟园是一座以引进展品为支撑的园林,更像一座美不胜收的画廊,展现着神奇大自然如何给一块块普通石头赋予了天成之美。<br>  松石悟园展出的松屏石版画,有1200块之多。</p><p>  同里并不产松石,这些松石又来自何处?原来,这是同里镇在丰富和挖掘文化遗产行动中的意外收获。在广泛征集活动中,从当地吴江中学张家悌老师处得知,其兄张家忻、王月军夫妇在几十年的铁路新线勘测过程中,收藏了大量松屏石版画,且在北京办过展览,曾引起热烈反响。他们夫妇也正在探索如何将这些珍贵的藏石永久地保存并服务社会的问题。同里镇“求贤若渴”的想法与他们不谋而合,让珍贵的藏石落户同里不正好两全其美吗!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将原来乡政府所在地的院落改造成“松石悟园”,迎接松石入驻。</p><p>  2003年正式开馆,从此,水乡同里增加了一处来自全国各地集纳日月山川精华藏石的展览。<br><br></p> <h3><font color="#010101">  松石,即松屏石,又叫醒酒石、婆娑石,属变质岩,形成期距今约两亿多年,按层理分解呈板状。神奇的是,历经沧桑由于各种氧化物溶液浸染,石板上呈现出的画面多有树的枝叶和花卉图案,且变化无穷,俨然一幅幅古朴典雅的图画,令人叹为观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松石,我是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简直太震撼了,大自然才是神笔马良,在石头上画出山水树花,意境非凡,叹为观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果不是看了馆内的文字介绍,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这些自然天成的石皮画,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大自然竟然还有如此神功。没想到,在同里古镇竟然藏着这么多奇妙的松石画。</font></h3> <p>  收藏家张家忻、王月军夫妇的藏品取自成昆线、襄渝线、川黔线、贵昆线、宝成线、京沪线、京九线等铁路大动脉建设工地,光凭这些名字,不难想像其中经历的艰难困苦,这些奇妙的石头所绽放出的万千花朵,又何尝不是对中国建设者奋斗精神的褒奖!</p><p>  他们夫妻俩其实就是铁路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偶然发现,就爱上了采集石皮画。他们在工作中,沿途采集了这些旷世天成之作,他们由此也对人类做出了旷世之举,在艰苦的环境下,能持之以恒收集采集千余块松石版画,并交予同里展示给世人,实在令人敬佩。</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给松石画拍个视频留作纪念。</font></h3> <p>  从松石悟园出来,我似乎还沉浸其中。对同里拥有众多游人似乎一下子理解了。</p><p>  来到同里,如果不去松石悟园,那是最大的损失;游遍江南古镇,如果漏掉同里,那也是最大的遗憾。</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同里,地方不大,却藏着很多园林。这个乐耕园看字面以为是种地的园子,其实也是一个古朴有味道的园林。他虽然没有退思园气派,但也不失雅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花瓶状的门洞很有特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进乐耕园,才发现小小的园子,如同乐耕的名字一样朴素。小小的池塘,小小的游廊,灰色的建筑,这里的园林反而更多几分古朴的质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菱形墙洞拍出去恰似枫叶遮窗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小的园林,镜头拍过去也是入画如画,赏心悦目。园子里游人不多,真如他的名字,一个人可以静静地在自家园子里悠然自得,自种自耕,乐得逍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乐耕园出来,我们继续边走边欣赏两岸景致,不知不觉来到了王绍鳌纪念馆。</font></h3> <p>  王绍鳌(1886年—1970年)字却尘,江苏吴江同里镇人。早年留学日本。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后于193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受中共指派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p><p>  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中央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跨党)。</p><p>  1970年3月31日在北京逝世。<br></p> <h3><font color="#010101">  故居现仅开放一进楼厅,用于展览王绍鳌生平事迹和民进的有关历史,作为教育基地存在。</font></h3> <p>  这又是一个古迹:丽则女学。丽则女学校址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紧靠退思园。</p><p>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创办丽则女校,遂开吴江女子教育之先河。</p><p>  2013年5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退思园合并)。</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随着游览,我们也渐入佳境,不再头疼同里密密麻麻的游人了。他们也许和我一样,逐渐爱上了这里。我游览了很多个江南古镇,从一开始对他们小桥流水人家有着极大的喜爱之情,到现在开始对古镇的“古老”产生了极大的喜爱,我也有了质的飞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明清街是古镇重要商业街之一。1996年始辟建“明清一条街”,街长160余米,为明清建筑风格,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两街道平行的格局。入口“清明遗风”匾额由费孝通副会长题书。</font></h3> <p>  本来明清街是进入古镇的第一个景区,我们俩走过很多古镇景区,知道这里无非都是商铺,就越过去了。待游完同里回来的时候,觉得还有时间,我们就进入明清街走了一圈。</p><p>  这不,太阳西斜,这条街道很清静,拍出来不错吧!</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  但是,也仅仅那条街道没有商铺,人少清静而已。其他街道商铺一家挨着一家,没有什么意思。建筑也是仿明清风格建造的。</p><p>  到此一游罢了。</p></font></h3> <h3>  烟雨姑苏,水墨同里。它的美丽、它的内涵,竟让我爱上了这里。</h3><h3><br></h3><h3>   2019年7月4日完稿于加格达奇</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