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逝去的童年——

靖边六小

<h3>  童年,是“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贪玩;童年,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任性;童年,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慨叹!</h3><h3> 童年,是一首隽永的小诗,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画中有歌,画中有诗,画中有永远抹不去的记忆!<br></h3><h3> </h3><h3><br></h3> <h3>  那时候,课余时间,丢沙包,踢毽子,跨大步,捉迷藏……放学回家抓石子,捏泥人,下河玩水,上山爬树,摘苹果,挖野菜,掏鸟蛋……总有做不完的游戏!</h3><h3> </h3> <h3>  下课时间,我们会玩最方便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你当老鹰,她当鸡妈妈,其他孩子都是鸡娃娃,左躲右闪,十分钟总是那么短……</h3> <h3> 跳房子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游戏,用石头或树枝在地上随便画几下,一副房子的图样就画好了,然后我们一起不厌其烦地跳着,笑着……</h3> <h3>  课间最火爆的游戏就数丢沙包了,它是一项不挑男女的游戏。我们会用最简便的方法分好对家。沙包在两边孩子的手中来回穿梭,中间的孩子拼命躲,拼命叫,旁观的孩子拍着手笑,激动的跳……</h3> <h3> 跳皮筋是记忆中最好玩最热闹的游戏,《马兰开花》、《学习李向阳》、《小青找妈妈》……皮筋儿歌那么多彩丰富,以至于我们几个喜欢编儿歌的孩子能把唐诗也编进去跳成皮筋舞,那应该是最有创造的游戏了!</h3> <h3>  踢毽子是女孩子喜欢的游戏。毽子底座是一个麻钱,用布包在里面,围着麻钱的边缘用针线缝好,在麻钱的中间用针线固定一截输液管,里面插上四五根鸡毛,一个毽子就做好了。下课的时候,和要好的小姐妹比赛踢毽子,是最让人高兴的事情。</h3> <h3>  回到家里,饭还没有熟。一群伙伴就跑到家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个像小猴子,轻松几下爬上树杈,你冲我做个鬼脸,我冲你吐口唾沫,恨不能生出一对翅膀……</h3> <h3>  吃过晚饭,天色渐暗,最让我们着迷的就是——捉迷藏。草垛、墙角、草丛、厕所、磨道、驴圈,都是藏身的好地方,一阵石头剪刀布,大家四散跑开,只有输了的那个孩子蒙着眼睛,等待裁判喊一声:“好了!”才能放下双手。四周围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在身边。找啊找啊,不时听到一声大叫,标志着一个孩子被找到。可是捉迷藏基本上就这一轮儿,就能玩到天黑,总有一两个躲猫猫大王,总也找不到。等天色变得漆黑漆黑的,在大人们一遍一遍的吆喝声中,我们一个一个跑回家,个个都变成了土猴儿……</h3> <h3>  闲暇时间,抓石子也是一种随时随地可以玩起来的游戏。几个女孩子,随便在河滩上找几颗圆形的鹅卵石,坐在平坦的地上就可以开玩……</h3> <h3>  春天,桃、杏、梨花争奇斗艳的时候,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观察柳条,只要柳条变绿,我们的手中就会多一个天然口哨,那中“嗡嗡”的乐声,是我们和春天合奏。春风吹拂着山洼上的树、草,我们吹着柳条口哨,吹着吹着,花朵落了,小小的青杏儿就露出了头……</h3> <h3>  我们的夏天无疑是最美的!满山的绿树野草将日子都装扮成了彩色的。所有的孩子只穿着短裤褂子,整日在山间小道上奔跑,一双脚从不穿鞋。五月的蓑牛牛,开着小小的蓝花,长长的丝带中间经常会嵌着一两个蓑牛牛,摘下来送到口中,用牙齿轻轻地咬下去,淡淡的甜味,弥漫在嘴里,那是一种无上的幸福滋味!</h3><h3> 六月里。放学后,天气依然炎热,我们走到半路上,就会集体下河,带着太阳温蕴的河水被河底各色的鹅卵石映衬得那么清澈,那么美丽。我们丢下书包,跳进齐膝的河水里,玩起了打水仗,水花飞溅,笑声悠长——</h3><h3> 山与山相连的地方叫沟,山沟里都有一眼泉水,在火热的六月,你渴得难受的时候,跑到沟里,用手捧一捧这泉水,冰冰凉凉的,一直从嗓子眼里凉到你的心底,大人们都叫它“凉水”!</h3><h3> 每一座山上都是绿绿的庄稼,肥沃的土地长出的庄稼是墨绿色的,根儿粗枝叶壮。</h3><h3> 偷果子是我们的专利。拔几棵黄蒿草绑在脚上,就偷偷地溜走进人家的果园,捡枝头最红的下手,用棍子敲下来,装进褂子里,一个个像怀着孩子的孕妇。偷来的果子吃不了,就会在自家的果园里挖个坑藏起来。可是,这样的储藏基本上都成了沤肥,藏好后大都没能再找到。若是在偷的过程中被园子主人发现,我们会没命的跑,跑一路,果子便从褂子里挣脱出去撒一路,最后,主人也许是跑累了,也许是看到“脏物”尽数掉落,也就不再追下去。但是,回到家里,就会遭到大人的一顿胖揍。</h3><h3> 后来,我们经过研究,偷果子的技术不断升级。为了吃到自己中意的果子,还不用冒被抓住胖揍的危险,发明出了偷果子的利器——在一根笔直的长木棍顶端钉一颗长钉子,骑在墙头上,照准枝头最红的苹果猛扎过去,然后再梦拉回来,好吃的果子就到手了。再后来,技术又升级,钉子换成了一个茶缸,这样可以摘到不受伤的果子。从此,谁家果园子里的好品种都能成为我们的缸中之物。</h3> <h3>  观山洪是儿时最觉得壮观的事了。下过一场暴雨,大人孩子跑到半山腰,欣赏大自然的奇观——山洪。十多米宽的河道被黄色的洪水塞得满满的,再不见小河往日苗条清瘦的模样,犹如一群野兽咆哮而过,里面夹杂着乌七八糟的树枝,木棍,带着一股子摧毁一切的气势向下游撞去,人群里惊叹声此起彼伏,绝不亚于现代人看三D恐怖电影的场景。</h3><h3> 秋天,更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山上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收庄稼也是需要我们这些小孩子参与的。忙假一到,所有的人包括六七岁的孩子都被大人带到地里。年岁小的挎着小篮子摘绿豆,大些的孩子跟在大人后面捡洋芋(土豆),收完这些还要掰玉米,拔黑豆,大多孩子都能坚持到天黑,和大人一起带些战利品回家,丰收的喜悦还不止于此。那时候,我们在忙假结束后要向学校交十斤粮食,不论玉米还是土豆,只要够十斤就可以。这可忙坏了我们这群小猴子。等家里的农活儿都忙完了,我们就赶紧带上筐子,走进收过的庄稼地,用农具挨个往过搜一遍,尽管常常只找到一颗拳头大的土豆,也能让小小的心脏足足地膨胀好一会儿,那惊喜好比中了一个百万大奖。玉米地里,一双双小手能将每一棵玉米摸上好几遍,这样的重收,极大地减少了浪费,被我们重收过的土地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忙假结束,每个孩子都带着各种各样的粮食上交学校,那种骄傲,用语言难以言说。</h3><h3> 秋去冬来,小村庄的河面结了厚厚的冰,站在山顶向下望去,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龙,盘旋在山沟里,也像一条白色的带子,飘向远方。这时候,男孩子们的冰车开始活跃在河面上。冰车是用三块木板和两根长铁丝做成的,男孩子们会动用锯条,把碗口粗的圆木据成木板,把两块宽木板并排钉在一起,再在木板的两侧加钉两块木条,使钉好的冰车形状如矮矮的方形木桥,最后在两侧冰车腿上钉上两根长长的铁丝,放在冰面上,人跪在上面,手持两根扎着铁钉的长短相等的短木棍,用力一划,由于冰车底的铁丝很光滑,冰车一下子就能跑出去老远。坐在冰车上行走,感觉世界都没有了阻力!想要坐一回冰车,那得要好好讨好冰车主人。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藏起来,以备遇到滑冰的时候,作为车费的。</h3><h3> 秋天藏在土窖子里的苹果和梨大概就是冬天最珍贵的东西了。谁家有个上锁的果窖,那会是大家都羡慕的。还有一样食物,是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能吃到的——爆米花。不过它的制作过程却与现在的爆米花全然不一样。遇到好天气,我们会三五成群,带上干透的玉米棒,跑到山上,合作制作爆米花。技术难度最高的是打土窖,在山洼上挖出五十平方厘米的一块平地,向下挖出一个罐形状的土窖,再把土窖的下端挖开一个大口子,使土窖子像个炉子一样,在土窖子上方口上摆上大小不等的土块,下方不断塞进干柴草,等到把土块烧到十分热时,停止烧火,迅速将土块打碎,把干玉米丢进烧红的土里,土堆里立刻响起噼里啪啦的响声,玉米在烧红的土里爆出不少的米花,但大多数的玉米粒会只裂开一条缝儿,还有的玉米只比生的变胖了点儿,这三类都是可以吃的。等大家七手八脚把爆好的玉米粒从土里搜出来放在一起,负责爆米花的大孩子就可以分这些玉米花了,技术工人得到的花豆最多,其余的孩子大都只能分到一两颗花豆,有裂缝的豆子也比较好吃,大家平分,胖豆儿也平分,哑豆儿就只能下次再爆。大家吃着自己亲手爆的玉米,满足感瞬间爆棚。</h3><h3> 六年级学了《少年闰土》,闰土其他的稀奇事都没在意,唯独也去学他用竹匾捉鸟雀。下了大雪后,迫不及待地扫出一片空地,用一根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下面撒上秕谷,在短棒上系上一根绳子,远远地等鸟雀来吃,那时候的鸟真多,所以用闰土的法子捉鸟雀百试百成!</h3><h3> </h3><h3><br></h3> <h3>  童年像石碑上的刻字,随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字字真切!</h3>

孩子

我们

冰车

游戏

果子

童年

玉米

爆米花

一个

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