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记现代中学东校区语文思维导图专题研讨会

寿光现代明德学校向阳中队 张凤珍

<h3>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我们曾经身处学生时代,还是现在为人师表,学习之路又怎可止步。现代中学东校区每次老师外出学习,学成归来者都会对未接受知识熏陶的老师进行二次培训,期间还会出示示范课,让我们这些老师未到学习处,却可以提高自身能力。</h3><h3> </h3> <h3> 🍀磨课备课篇🍀</h3><h3> 小学部由韩嘉苗老师出示了一堂融入思维导图的新授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好课的呈现也离不开背后无数次的备课磨课。韩嘉苗老师的这堂课经过了无数次的准备与打磨,一遍遍的改流程,改课件,才呈现出了如此完美的一堂课。</h3> <h3>  韩嘉苗老师的多次备课磨课,准备到深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韩老师的敬业与专注,明白一堂好课的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h3> <h3>  这节课的呈现离不开整个小学语文团队的努力。徐校长、郑国芬老师、甄艳老师帮助韩老师磨课到很晚,多次打磨,一起听评课。在甄艳老师的带领下,整个二三年级语文团队全程跟上,一起听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磨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合作、研究、交流、实践、反思和创新的过程。通过磨课,整堂课思路更加清晰,实践更加准确,效果更加理想。</h3> <h3> 🍀精彩上课篇🍀</h3><h3> 第一节是由韩嘉苗老师执教的部编版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带领三年级的孩子们初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欣赏小兴安岭的四季之美。</h3> <h3>  课堂教学中,韩老师先让孩子们自主找到文中的关键句,明白抓住关键句理解段落意思,教孩子如何填写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又让孩子们找出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在讲解四季景物时,韩老师由扶到放,带孩子们一起找出春天的景物和表示动作的词语,让孩子明白写景的文章都是按照找景物、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绘制思维导图,并放手让学生发散思维,利用这种方法,同桌合作交流完成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思维导图。</h3> <h3>  孩子们积极沟通交流,相互帮助完成了三个季节的思维导图,韩老师请三组同学分别上台展示并做了针对性的补充和评价。色彩鲜艳的导图在孩子们的文字填充下,显得灵动有活力。最后韩老师再次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带领孩子回顾领略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也让大家明白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上好语文课。</h3> <h3> 🍀评课碰撞思维之花🍀</h3><h3> 听完韩老师的课,我们小学语文团队及时进行了教研。甄艳老师和郑国芬老师进行了点评。甄老师认为韩老师个人素质很高,设计的环节紧凑,深入浅出,注重学生的坐姿、读姿的培养。</h3><h3> 郑老师认为本单元的课文要素是围绕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韩老师紧扣这个语用点,在初读感知部分就引导学生找到了最后一个关键句,从整体上进行了把握。在教学过程中,韩老师先把春天这部分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进行了方法的迁移,同桌合作学习夏、秋、冬部分,效果很好。</h3> <h3>  第二节是由董秀芬老师执教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每次听董老师的课,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仿佛让我们回到学生时代回到课堂,去感受文章中的精彩,体会作者所饱含的深意。</h3> <h3>  董老师在出示公开课前经过了多次的磨课,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专注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位年轻教师学习。她的课堂严肃而生动,既基于文本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又注重对学生中考答题能力的培养。</h3> <h3>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为什么而活着?请同学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你逝去的十多年青春,你为什么而活着?董老师通过让学生联系自身,拓宽了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思维的碰撞,使课堂有思想、有内涵。</h3> <h3>  董老师通过一步步的引领,剖析了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建构,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们对文本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紧接着,她展示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对学生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力求做到实用且有效。</h3> <h3>  在这节课中,学生面临了一个从未思考过的哲学命题:我,为什么而活着?当学生真正的走入了罗素的内心世界之后,我想,他们能够明白罗素为何要思考这个问题,也明白了自己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听课的老师们无不为之震颤,听完这节课,在座的所有人心中,也有了新的答案。</h3> <h3>  在评课教研的过程中,卜彦红老师认为这堂课非常有深度,本身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富有哲理味道的,而董老师在课堂上从词义把握到问题层层深入引领,让学生把握了本堂课的重难点。董老师的课堂上为学生拓展中考常考题型,但课堂又不失语文课堂应有的韵味美并与所学的名著导读内容进行牵引,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罗素所带给我们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h3> <h3>  评课时韩校长问的问题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思维导图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在课堂中应用出实效?思维导图适用与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们马上凑到一起进行了讨论,对于语文来讲,思维导图并非每堂课都适用。新授课中,小说、说明文、议论文选取一篇典型文章,建构起一个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是如何建构的,对于理清脉络是行之有效的,再学此类文章,学生会应用自如,心有成竹。复习课将思维导图运用好的话,也能很有成效。而散文、记叙文是没有必要使用的,重在品读“美”的文章,思维导图更是画蛇添足。</h3> <h3>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更多地运用到教学中。</h3><h3> 思维导图可以:</h3><h3> 1.辅助阅读教学。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激发学生去更多地思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 </h3><h3> 2.辅助写作教学。在作文构思阶段,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有关材料。先将作文题目或主题置于纸的中心位置,然后展开联想,思考与中心图有关的内容、材料,并对思维结果加以调整。作文时,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行文,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h3><h3> 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作为复习工具,引导学生对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提高记忆力方面的作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性,能够有效地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h3><h3> 4.在课堂上制作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深入文本,使学生形成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目标。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初期以老师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为主,后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我们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h3><h3> 一次培训就会收获颇丰,更不用说亲身感受示范课带来的魅力,示范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和老师的引导完美配合,思维导图的逻辑性与空间创造性的展示,中考链接的穿插等等都告诉我们一句话:学,无止境。我们要的不只是外在知识,还有内在涵养提升,我们坚信坚持学无止境,优秀之路必将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