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167efb"><b> 下街记忆</b></font></h3><h3> 我记忆中的童年是在乐安游氏总门内长大,听母亲讲,我出生在东门,后搬到游氏总门(衙门巷),租住在总门内的游家大院。游氏总门似古时路中歇脚凉亭,呈长方形,约25个平方米,进出口有两扇拱形大门,总门是通往游家大院的主通道。游氏总门内有四幢游氏大宅,三个院子(二个小院子和一个大院子),我家租住的房屋大门正对大院子,屋内分上厅和下厅,中间由天井隔开,每户人家在天井边放一炉一锅就算是厨房,上下厅两边为木质结构房间,厅堂大门高大结实,晚上关门时总会听到吱呀吱呀的响声。总门出口与”下街"(即现在的衙门巷)相连成一个"丁"字形。解放前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下街”是县城的主要街道之一,全长约500米,长长的青石板路,经岁月打磨,变得油光发亮,路两边是民房和商铺,当年看电影《闪闪的红星》,总以为潘冬子就是走在"下街"上......每逢大年初一,穿梭于下街各家各户门前检爆竹是我们小孩子最大的乐事,每每被炸,也不躲避。衙门巷巷口就是鳌河,古时为乐安县城的护城河,河岸是高高的城墙,那时城墙还保存得十分完好。沿着城墙信步,可看到清清的鳌河水欢快地流淌,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对岸翠绿杨柳和芦苇中,成群小鸟在戏嬉。沿城墙往左可到东门,往右可到南门和西门。要想去河的那边,就得弓着身子,小心翼翼走过只有1.2米宽的木桥(古代应该是护城河的吊桥吧),过了桥,就算出了县城了,调皮的小哥哥们则把木桥当作高台跳水的平台,扑嗵扑嗵往鳌河里跳。清同治十年乐安县城地图,标注这里就是小南门,而我们小时候叫小南门的地方距木桥大约3O0米远,附近有个豆腐厂,沿左边城墙走几分钟就到,再往前走500米就到现在象山桥口,继续往前就到达了东门。小时候,不敢出远门,只有偷着去鳌河里钓鱼的时候,才会到东门这么远的地方。南门在小南门右边,距小南门不到500米,过去叫金元桥或金鳌桥(后改为红卫桥),再往右沿大元巷城墙可到达西门。但西门和北门都没有了清代时期城池的影子,也找不到城墙遗址……</h3><h3> 搬离总门已整整四十年,我还时常梦见我的下街,我的童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