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心心念念了许久,带着期盼,我们终于在11月11日这一天踏入了“东方巴黎”——上海,开启了为期二十天的学习之旅。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追根溯源 <h3> 11月12日早上,我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求,迈进上海师范大学。校园里别致的风景,厚重的文化气息伴随于冬阳中,传递着阵阵暖意,让我们欣喜而激动。</h3> <h3> 正式上课之前,我们进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班主任刘静园导师给我们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的培训团队。</h3> 专家引路 <h3> 上海新纪元国际学校校长李海林教授为我们带来《语文教师的成长轨迹》,开启了上海学习的开篇之旅。</h3> <h3> 李教授用教师发展曲线图形象地告诉我们,跨过教师成长高原期必须要多读书、在实践中常反思、多参加课例研讨、学术研讨,当然写作是“关键性的一跃”。</h3><h3> 李教授风趣幽默的话语,带着我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唤醒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我们将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教师的第二次成长期,做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教师。</h3> <h3>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为我们做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的讲座。</h3> <h3> 语文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吴教授强调,语言建构和运用是核心,从一级二级到三级指标,分层级制定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区别语文本体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教学内容。</h3><h3> 吴教授的讲座阐明了阅读策略要细化落实的观点,指明了语言构建的具体操作方向,为我们解惑了教学中的提问、批注、联想这三种学习方法。</h3><h3> 休息时,老师们紧握机会,就自己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请教,得到了吴教授真诚的建议。</h3> <h3> 师大的王荣生教授不辞劳苦,刚从外地授课回来就立马到学校为我们作连续的讲座,学员们感动不已。</h3><h3> 开课伊始,他从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和课堂交往知识三大层面为我们分析了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h3> <h3> 王教授用“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样看似老套的说法,让我们明白:此水非彼水!教师桶中之水乃是理性的、专业的、系统的知识;而学生的杯中之水则是语感的、实践的知识。要将桶中之水化为杯中之水,需要关注学生的双重身份,即阅读者和学习者。</h3> <h3> 王荣生教授重点从教学点、知识点、教学环节、学习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阅读教学研究的进展。</h3><h3> 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抓课文的关键点,画黄颜色。 一头备学生,找到学生的疑难处,画绿颜色。黄颜色和绿颜色重叠的地方就是教学点。</h3><h3> 确定文章的关键词句应该站在作者的立场去思考,而非老师的立场去定位。而语文知识的学习则成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路径。</h3><h3> 教学环节是从起点到终点,从学生会的地方入手,设计教学环节,分步骤实施。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点进行合并或者拆分。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学生做几件事或者老师和学生做几件事。</h3> <h3> 在王教授条分缕析、亲近至极的讲解中,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中,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知被悄然唤醒。曾经远在云端的理论,今天近在咫尺,真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阳光之快感!</h3> 助教支招 <h3> 班主任刘静园和覃永县博士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利用“超星”平台进行网络研修,谢平博士教会我们进入上海师范大学资源网,拓宽了我们的学习路径。</h3><h3><br></h3><h3></h3> 乐在其中 <h3> 认真学习的小伙伴们超可爱!课堂上积极互动,课后争分夺秒的讨论交流,分享收获与感悟,主动参与网络研修观看视频,阅读相关书籍,在学思中前行!</h3><h3><br></h3> 导师语录 <h3>教师不要做渡船的老板,把别人送到人生彼岸,自己原地踏步。(李海林)<br></h3><h3>语文课更多时间要多在语感的培养、写作表达技能、读书兴趣、阅读习惯几个方面,知识教学为辅助。(吴忠豪)</h3><h3>黄颜色和绿颜色重叠的地方就是教学点。(王荣生)</h3><h3>你的搜商,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高度。(谢平)</h3> <h3>主办: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h3><h3>策划:王小毅 彭小琴</h3><h3>撰稿:翟晓丽 陈云春 邓心华 樊菊梅 吴珍燕 代利</h3><h3>编辑:王顺容 王旬 </h3><h3>校正:秦敏 李竹梅 肖方利 </h3><h3>审稿:罗俊 陈思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