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观悟道

叶如茵

<p>金秋的周末,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们几个家庭在施校长的提议下,相约来到道教圣地九龙洞凤翔道观游玩。</p> <p>凤翔观,俗称“凤髻庵”或“凤冠庵”,位于海丰县平东镇九龙洞革命老区坑口村北侧虎山上,是当时邻近“十三乡”群众崇拜的道教圣地。清乾隆版《海丰县志》载此山“盘郁幽深,茅庵梵刹、联络山脉,居民多持长素,以种茶为业,恍然别有洞天”。</p> <p>到凤翔道观已是下午,我们下车后便前往道观。映入眼帘的是层层的山峦,和覆盖山坡的松柏、樟树、桂树、苦楝,最迷人的是那一片片的翠竹,黄绿的叶子一束一束,如凤尾轻摆,在黛绿的树海中摇曳,有些枝叶伸出路旁挡在我们的面前,更有一些新竹,竹杆露出茁壮的新绿,竹尖却还顶着土色的笋壳,光溜溜的,带着一身稚气直向我们的脚底刺来。</p> <p class="ql-block">漫步山道,两旁怪石嶙峋,青藤重蔓,山涧泉水清彻见底,沿路山青水秀,花香鸟语,空气纯净得像滤过一样沁人心脾。不远处有一湾翠竹和一棵枝叶如冠遮着半边天的大树。树下露出一座黄墙青瓦的道观。道观正面两边八个红色大字特别显眼,上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顿时,肃穆之象不由大家驻足凭吊。正值午后,整间道观寂然如灭,使人顿生忽入空冂之感。走进道观,大殿上杳无一人,惟几束香烛缈缈自燃,几排打坐的蒲团静列成行。众道教祖师神像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大千。殿柱上持有戒牌,上书戒律,旁边几排桌凳,原本原色,古拙简朴。青灯古卷,道观内虔心安然,一心向善的念想引导生命在禅的道路攀援,求世界和平,求民富国强,求家庭幸福,求身体健康,或求富贵平安。大家点燃神桌上的香烛,默默地双手合十对着神像虔诚地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其 实,大家不外乎说些求诸神保佑平安的吉祥话。</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殿,缕缕清风伴随着一抹暖阳徐徐的拂过凤翔道观,映衬着蓝天,静谧而又圣洁。道观周围,林木森森,安静的能听见虫鸣,道观之内,烛影摇红,安静的仿佛唯有钟声和诵经声。</p> <p>石阶鸟鸣,枝叶轻舞,花草轻吟浅唱,漫步在道教圣地九龙洞这片清幽的土地,聆听这里的声息。放下所有的执念,放下紧锁的眉头,放松疲惫的身躯,安静地欣赏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享受一段缓缓流淌的时光,你会发现,心境、心静、心净就在一念之间。</p> <h3>我们希望宁静恬淡的生活,却被快节奏的现实推着前进,但偶尔等等灵魂,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h3><h3>在这儿,你可以体会心无旁骛的超然和洒脱。站在山坡上,仰望着凤翔道观,怀着虔诚的心灵与它来次不期而遇的问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h3> <h3>在这儿,你可以看见岸汀芷兰郁郁青青,水草婀娜地摆动,白鹭悠闲地嬉戏。</h3><h3>在这儿,你可以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与山树花鸟为邻,和湖水云竹为友,遗忘时光。</h3> <h3>在这儿,你可以席地而坐,繁茂的枝叶会为你遮挡烈日的阳光,地上斑驳的光圈星星点点,也许你就释然了心中的纷杂。</h3> <h3>凤翔观道长萧剑云中子仙风道骨,一对剑眉不怒自威,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穿藏蓝色青衫大马褂,外披白色长袍,挽一个道髻,手持一口宝剑,神态飘逸。是一个健谈热情之人,见我们远道而来,坚持要亲自带大家到各处庙宇观摩。</h3> <h3>一路上,谊弟热衷于与道长谈玄学、论养生;弟妹则围着道长虚心请教修身养性之道,道长是个有道之人,一一耐心传道、解惑。流连了些时候,我们才依依不舍踩着一条碎石小路走下山來,这时薄暮已渐渐浸润山谷,右边是一池夕阳下水波粼粼的小湖水,左边是绿树深掩着的山涧,唯闻水流潺潺,不见溪在何处。山风习习,宁静可人,就连最喜欢瞎折腾的同伴林鹏也安静下来,默默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不知他在思考些什么。大家从闹市走来,每个人都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静谧。谁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h3> <h3>落日余晖下的凤翔道观如一幅水墨画。在这,你可以与诸神来一次心灵上的对话。神仙说,把生活过成琴棋书画诗酒茶,用时间煮一壶酒,醉了欢乐,也醉了忧伤,人生磨难在枝头被晾晒成了坚强,把无法遗忘的交给时间去淡忘。把不能卸下的交给风儿去抚慰。岁月静好,书一笔清远,盈一怀暖阳,一指苍茫处,淡淡流年香。</h3> <h3>从道观里出来,车子弯过一弯又一弯,峰峦叠翠,竹影绵绵。我想道教到底是高深莫测,可以是一本悟不透的哲学书。你可以处处随缘换一个安慰,换一个虔诚;也可以无限追求,以情以性去悟那永无止境的道,悟那虚幻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的道。</h3> <h3>放慢脚步,行走在时光之外的九龙洞,蓦然而来,欢喜而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