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

平淡

<h1>  农历六月初四开始写的文章,今天已经是十月初七,整整五个月的时间都没能整理成文,在这五个月中N次提起文稿想完成它,但都没能成功,是因为思念的痛……</h1> <h1>  今天打算努力完成之……</h1> <h1>  &nbsp; 农历六月初四是妈妈的生日。<br>  往年的这一天我都会跟爸爸在一起陪妈妈度过这个特殊而又平淡的日子,因为妈妈的生日这一天都在暑假,我和爸爸都放假了。没有生日礼物,也没有生日歌,只有一句简单的“妈妈,今天是你生日哦”。妈妈会说:小生日,没那么讲究。但是,我知道妈妈心里其实是很开心的,因为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我和爸爸都陪伴在她身边(弟弟、妹妹工作后没有寒暑假,很少有机会凑到妈妈生日的时候在家)。又一个是六月初四的到来,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陪伴妈妈过生日。早上打球时不小心把脚扭了,回到家靠在沙发上看着被扭伤的脚,特别特别地想爸爸和妈妈,于是给弟弟发了信息。</h1> <h1>  因为想妈妈,所以想记录点什么。可是妈妈生日这一天只开了一个头我就写不下去了。思念很痛,回忆更痛,两个月后我才又鼓足勇气把记录继续。</h1> <h1>  妈妈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在我的记忆中,小舅特别地依赖妈妈,妈妈特别地宠爱这个弟弟,妈妈的宠爱被小舅当作了理所当然,也造就了他的任性。妈妈在物质上、在经济上即便自己再辛苦只要小舅有要求也要从牙缝里给他挤点出来。在我的记忆中,小舅就像是妈妈的大儿子,小舅年轻时自己工作赚的工资不够养活自己一个人,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每次来我家他就是没钱用了。(爸爸妈妈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想尽办法增加一点经济收入,养蚕、养长毛兔、养蛋鸡、种香菇、种黑木耳……)记得有一次,舅舅来了,妈妈告诉他家里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舅舅说:那兔子毛不是可以剪了吗?于是,妈妈养了几个月的兔毛……还有一次,我们姐弟还小,妈妈陪着爸爸在梅城医院住院动手术,舅舅来到爸爸的病房把妈妈口袋里仅剩的几块钱也给拿走了,在医院还得花钱啊!妈妈只好回家想办法,记得那年的雪下得特别地厚,都没过膝盖了,妈妈从梅城坐船到三都,然后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三四十里的路到家已经是半夜。在妈妈病重的时候,小舅还在电话里气妈妈,说妈妈不管他。为此,妈妈哭了整整一夜(这事我是事后才知道)。小舅,妈妈自己都已经病入膏肓了,每天都被病魔折磨着,你不知道吗?在妈妈病重的那年冬天,小舅突发奇想说想吃浦江年糕,又打电话给妈妈,说叫妈妈给他弄点,当时爸爸每天陪着妈妈在梅城医院做化疗,没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小舅又不高兴了。小舅啊,你理解妈妈化疗的痛苦吗? &nbsp;</h1><h1>  妈妈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学,因为外婆受老思想、老观念的影响,认为女儿长大后反正要嫁人的,学文识字没用,只要把女红学好,到婆家相夫教子才是正道。所以外婆从小就让妈妈在家学习女红、学习干农活,没有给妈妈上一天学的机会。不识字成了妈妈一辈子的心病。所以有了我们姐弟三人后妈妈最大的心愿是:再苦也要让我们姐弟三人平等的求学机会。妈妈的鞋子做的特别好,纳鞋底的针脚功夫在当时村里的同龄人中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姐弟三人小时候穿的鞋子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的,结婚后我还一直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棉鞋过冬的。当然,妈妈和爸爸结婚后,爸爸就一直穿妈妈缝制的温暖牌单鞋、棉鞋。在我的印象中妈妈只要一有空就是摞鞋底(用自制的浆糊把布一层一层叠加上去,叠加到一定的厚度)、纳鞋底、剪鞋样,然后一双双大大小小的精致布鞋在妈妈的巧手上诞生。</h1> <h1>  妈妈自从嫁给爸爸后,继承了中国传统媳妇应有的美德: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照顾年幼的小叔子和小姑子(妈妈嫁给爸爸时,小叔叔才7岁,小姑姑9岁,大叔和二叔也都年纪还小)。妈妈每天起早摸黑,里外一把手。奶奶那时候还很年轻身体也很硬朗,在我的印象中,我这位年轻的奶奶白天黑夜都是在床上度过的,摆出一副婆婆的架子。我长大后妈妈偶尔也会和我聊一聊过去的一些事:当时妈妈出嫁时外婆给妈妈置办的嫁妆里有一床棉被和一个新棉袄。冬去春来,妈妈把棉被和棉袄放在了爷爷奶奶为爸爸娶媳妇准备的小柜里。几个月过后,大姑出嫁,爷爷奶奶就把他们为爸爸准备的小柜给大姑当了嫁妆嫁。棉被没地方放就放到了奶奶的大柜里。又是一年寒冬时,妈妈去奶奶的柜子里取棉被,柜子空空的,棉被不知去向,妈妈去问奶奶棉被放哪了?奶奶抖抖身上的被子意思说:被子我盖了。妈妈也不敢说什么只好折回房间用那个小小棉袄抱在怀里取暖,就这样一夜挨冻、两夜挨冻……一直到半个月后在外地上班的爸爸回来发现大冬天妈妈居然没有被子,问妈妈被子去哪了?妈妈告诉爸爸,被子被奶奶盖着了。爸爸也不敢去问奶奶要被子,第二天就赶回工作的地方提前预支了工资买来被子才使妈妈免于受冻。在那种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我实在无法想像妈妈是怎么熬过那半个月的。爷爷买回好菜时,比如带鱼,那一餐的饭奶奶必定会亲自下厨的,但是餐桌上能看到的只有带鱼头和带鱼尾,那带鱼身去哪可以想象。总之,在这个大家庭里,妈妈永远是一个外人。奶奶是家里掌权的,爷爷对她言听计从。所以奶奶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戏文里的那种恶婆婆的典型。</h1><h1> 妈妈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小叔子、小姑子,一边要服侍年轻的婆婆,一大家子人的饮食起居的重担全都压在妈妈一个人身上,除了繁重的家务活妈妈还要每天外出帮爸爸干农活,再苦再累也扛着。外婆家教很严,她对妈妈一直都是这样教育的:一家女儿争两家气。就是娘家委屈不到婆家说,婆家受气不到娘家诉。所以,妈妈在婆家受到再大的委屈也不会回娘家去诉,一切委屈都憋在心里,因此为后面的大病埋下了祸根。</h1> <h1>  妈妈不识字,所以无法读书看报,偶尔看一会儿电视也只是看看电视屏幕上的画面而已,所以对看电视她也不感兴趣。 除了偶尔跟邻居聊几句天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妈妈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h1> <h1>  我慢慢地长大,也慢慢地理解妈妈,妈妈的辛苦看在眼里。于是,慢慢地学着替妈妈分担一点,帮妈妈照顾弟弟妹妹,慢慢学着烧饭。天晴的时候妈妈每天都要外出干活,只有下雨天妈妈才会在家里纳鞋底、剪鞋样、做新鞋。这个时候我就静静地陪在妈妈身边,听妈妈教我做人的道理,听妈妈聊聊过去的事。有些话题妈妈会重复地说、重复地说……但我愿意重复地听、重复地听……我一直是妈妈的忠实听众。</h1> <h1><font color="#010101">  妈妈辛苦操劳,好不容易把我们姐弟拉扯大,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了。总算可以松口气,和爸爸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没想到又遭遇病痛缠身,最后的日子里遭受病痛的折磨,每每想起就心里一阵绞痛。</font></h1> <h1>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饱受病痛折磨的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天堂妈妈应该和爸爸相遇了吧。愿天堂没有病痛,爸爸和妈妈相依相伴。</h1> <h1>  思念很痛,回忆更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