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午又接到父亲的电话:“春,明天是星期天,你回来取些鸡蛋,菜,你妈妈又炸出些麻花,你们回来取一下,我们吃不完,要不都坏了。”这是每个星期,我照例要接到的电话,而说话内容几乎一样。从前我没感觉到什么,总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自从来了这个人情味淡薄的城市,每次接到父亲的电话,心里总有一种冲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此时,我真想对父亲说一声:“我爱您。”但农村出生的孩子又不兴说这个,我也说不出口,即使说出口,反而让父亲觉得怪不好意思了。只是说了一句:“麻烦您了。”这句话我对无数人说过无数次,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毕恭毕敬,表里如一过。</h3> <h3>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身上却具有农民和读书人所具备的一切美德,父亲不喜欢谈论别人是非,不说任何一个人的闲话,他喜欢读书,这就决定了在农村,他的朋友圈不大,所以父亲的好朋友也只有两三位,但都是志同道合的,绝对是高质量的朋友。其中他和我的政治崔老师,是无话不说的最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爱:喜欢读书,喜欢聊一些政治历史方面的问题。崔老师有严重口吃的毛病,但父亲总是很有耐心,笑眯眯地听他把话说完。每当崔老师到我们家,爸爸一定要恭敬地给崔老师泡一壶好茶,再把老妈亲手炒的瓜子给端上去,然后他们兴致勃勃地聊开了,偶尔也会因为一个问题,俩人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但是当意见达成一致时,俩人又像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子如玉,他们在一起就像彼此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香茶,看一朵花静静地开放,让时光如流水般恬淡素净。</h3><h3>即使是今天,父亲年龄大了,耳朵聋了,崔老师仍喜欢找父亲说话,奇怪的是,崔老师每说完一句话,父亲都要给一些恰到好处的点评。可我们对父亲说话,父亲老是听不清,所以我们总要给父亲重复几次,他才能听清。可见,他们的交流,已经达到了心灵上的默契,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需作过多的解释,他们已经了然于心。这同时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常回家看看,常和父母亲坐坐,聊聊天。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我只顾忙自己的,我已经忘记了:父母亲老了,父母亲在我们渐渐长大的同时,也在渐渐衰老,这不由得让我心中泛起一种苍凉悲壮。</h3> <h3>父亲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善良人。乞丐要饭,从不让他空手回去。记得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个脏兮兮的老乞丐来我家要饭,我对乞丐有一种厌烦的情绪,因为每当有乞丐要完饭走后,我老妈就用手指着我,眼睛瞪得像两颗定时炸弹,生气地说:“你个灰孙子,不好好学习,将来也是这个样子。”老妈说这话也是不无道理的,小时候的我正是处于狗也嫌的年龄,非常顽皮,整天闯祸,不喜欢读书,为此,经常挨老妈的批评。所以呢,这次乞丐要饭,由于父母下地干活了不在家,我一个馒头也没给他,父亲回来,我得意地告诉了他。没想到一向好性情的父亲,火冒三丈:“你这书都读到哪去了?连一点怜悯之心都没有,那么大岁数的人了,不吃点会饿坏的,你知不知道?”说完父亲也不理我,从蒸笼里拿出一些吃食,又倒了一杯热水跑出去了,所幸那天父亲找到了那个乞丐,找不到的话,我还不知道要受到怎样的惩罚。事后,父亲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做人,一定要善良,一定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尽管人们常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但父亲还是希望你们善良,遇到不如咱们的人饿了给吃一口,忙了帮一把,你少吃一口,又饿不坏,但是能救他的命。”罢了,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娃娃好好读书,将来有本事了,能帮更多这样的可怜人。”</h3><h3>父亲的语言永远也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但朴素的道理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扎根于我的心里,融进我的血液中。于是,我也学会了善良,并把善良教会了我的孩子们,大儿子出去读书,看到自己的老师同学生病了,他宁可少吃一口,也会从自己的饭卡里省出钱来,给老师同学买药;二儿子班里有一位同学,家里比较贫困,孩子经常买一些有营养的饭菜给他吃。</h3> <h3>父亲人品极好,记得我们家以前没院墙,后来父母亲省吃俭用,攒下一些钱买砖砌墙。砌完墙之后,工人师傅为了防小偷进院,照例准备在墙头上粘一些碎玻璃渣,父亲坚决不让。他解释道:“我们院子里种了这么多果树,有时候有些小顽皮趁我不在肯定会翻墙头来摘的,割坏了手怎么办?再说就是小偷割着手也不好呀。”这话令工人师傅们感动无比,并称,这话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听到的。或许这些话传到了小偷耳朵里,小偷们也被感动了。我记得方圆百里村子里人们的牛羊,以及各种贵重的家电,都被人偷走,但我们家无论是值钱的还是不值钱的东西,从未失窃过。</h3><h3>上次回村,看到父亲在院子里散步,于是我们准备领着父亲出去转转,谁知他老人家笑着说:“不行,你邻居叔叔有事儿出门,把家门钥匙给我留下了,我得等着他儿子强强回来给他。”对此,我已经见惯不惊了,我们家里经常放着邻居们的钥匙,因为在他们看来,钥匙放在我父亲手里最安全,比保险柜都安全。</h3><h3>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却在无形中有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与之接近,放下心防,并与之倾诉心中的秘密。</h3> <h3>但我的父亲并不软弱,1米六三的瘦小个子,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勤快,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坚强地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自力更生”这个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词,被父亲高频度地使用着,他始终坚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他始终有改变自己和孩子们命运的渴望,这种驱动力使他起早贪黑地干活,不惜一切代价供我们弟兄三人读书,最终我们弟兄三人都走出了那个贫穷的村子里。所以父亲在我们弟兄三人心中永远是高大强壮的形象,这种形象延续到他那无形的父爱中,伴随着我们,直到今天,父亲不再强壮,但他那浓浓的父爱却早已告诉我们:做人要勇敢坚强。</h3><h3>时至今日,父亲已经64岁了,但仍然扛着锄头下地劳作,我们家院子很大,父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好多蔬菜,还有各种果树,不仅自己够吃,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能分享到他们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有人曾对父亲说:“你的儿女们都出息了,你不是享清福,还受这个罪干啥?”父亲说:“自己能行能动不拖累人家孩子们。”勤劳俭朴,这是父亲从小养成的习惯,最终习惯成自然,他看见土地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一样亲,他一天不劳作就不高兴,让他歇着,反而生病。但是,鉴于父母亲年龄大了,不再适合高强度的劳作,于是今年春节我们弟兄三人给老爸老妈开了一个简短的家庭会议:那就是家里的20亩土地必须转租出去,羊也不要喂了,那几只母鸡可以留下,家里的那个大院子,任由父母劳作,权当锻炼身体了。当弟弟把话说完,我分明感受到他老人家一脸的失落。</h3><h3>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一生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任何丰功伟绩,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子孙后代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