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古镇的印象

田野(请勿送花)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田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制作:田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走进新场古镇,既熟悉又亲切。江南水乡的格调不尽相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水枕人家,但新场古镇还是有着自己的特色的,原汁原味没有开发过,还有很多原住民在里面居住,有着很浓的人文气息。</p><p>去过不少小镇,唯有新场古镇给我有一种亲切感,这里连接着我千丝万缕的乡情!老街上商铺都是本土居民开的,话语里都是满满的浦东乡音,这种亲切感在此时此地激起了我回忆的漪涟,家乡永远是美好的……。</p> <p>穿过老街来到洪福桥,它建于明正德年间,寓意“洪福齐天”实为福气也!走在洪福桥上,边沾福气边在人来人往中见缝插针咔嚓,真有福气,给洪福桥照了个大特写!</p> <p>洪福桥的右手边应该是“江南第一茶楼”了。他建于清同治年间,位于新场的热闹地段,坐拥洪福桥首,融桥、水、楼、街为一体,为浦东地区规模格调第一大茶楼,它周围环境古朴幽雅,独具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格。本来显得冷清的茶楼,因为水乡的独此一景,引得摄影者们络绎不绝……。</p> <p>中华楼与第一茶楼南北遥相呼应,成了新场古镇主要的景点。古色古香的中华楼建于民国初期,其建筑风格与第一茶楼相似,看了中华楼一定会联想到第一茶楼,看了第一茶楼一定会想到中华楼。几百年来它们依恋着新场的母亲河,见证了新场的沧海桑田,同时也为新场的发展兴起无私的奉献着……。</p> <p>包家桥近在咫尺,又名受恩桥,明正统年间新场御医沈文正,治好皇上的重病,皇上要重赏他,他只求皇上恩准他回乡建桥。沈文正回乡后,百姓粉粉捐钱捐粮帮着建桥。此桥竣工之日,正好皇上圣旨到,赏沈文正银两以表救命之恩。沈文正接过赏银当场发给百姓,大家喜出望外,异口同声称此桥为“感恩桥”。</p><p>沈文正先生不为金钱所动,利国利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乡亲们的感恩之心令人感慨不已!他们/她们的道德的甘露将滋润人们干枯的心灵,永远传承历久弥新!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特有!</p> <p>来到明清建筑群已是傍晚,一缕阳光恰到好处地照在屋檐下,有一条金色的光芒,有一种别样感。幸好遇到了一位专业摄影的老先生,老先生一边举起专业的相机,一边颇有感触略带兴奋地说,这是名画“乌克兰的傍晚",我毫不迟疑跟着卡察,照下了“南汇新场的傍晚”这特别的景色。</p><p>虽说夕阳西下没有日出的太阳有生气、有活力,但是夕阳的光辉远不比初升的日出逊色,它映射在古建筑的屋檐下,显得如此的辉煌!</p><p>这些沿河岸而造的老宅是历史上有名望的大户张信昌和王和生的群宅,是清后期和民国初期的建筑,陈旧而纯朴,看上去极为平常,甚至已很破旧了,但是在夕阳的映照下,惊异地显现出它的富有!</p><p>这屋檐下的冷暖色彩交相辉映,淡淡的蔚蓝色的天空与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黑瓦以及水中清晰的倒影组成一幅貌似“乌克兰的傍晚"的独特风景。虽然没有浓郁的色彩,河水也是黑漆漆的,但是在自然光影的映射下,这些冷暖色彩的对比如此和谐,构成了一幅南汇新场别样的自然风光,美妙至极。</p> <p>进入张信昌的宅邸(建于清宣统年间1909~1911),前面临街,后面倚河,前后四进的整体建筑破旧的不堪回首,当年的风韵荡然无存,不过从它门窗、门楼上的雕花还是看到了当年的影子。又愕然发现张家的后人居住在里面,这不还晾晒着张家的被子呢!</p> <p class="ql-block">新场,古称“石笋里”,宋代迁盐场至此后得名”新场,即新的盐场”,新场,明清时期两朝称盛,“四时海味不绝,歌楼酒肆贾炫繁华”,其繁华程度一度超过上海城厢,虽经历沧海桑田,古镇仍保存完好。2008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 摘自新场介绍</p> <p class="ql-block">石笋里牌坊</p><p class="ql-block">据说在新场石头湾沙中曾发现石笋,所以,新场古镇曾经叫做“石笋里",立有石笋里牌坊!</p><p class="ql-block"> —— 摘自百度搜索</p> <p>河岸人家,白墙黛瓦,似乎是水乡的特色,一条河,两岸两层楼的民居,成了水乡“统一”的格调,整齐划一,干净质朴犹如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p> <p>老街好像非常的宁静,上午9点左右,街上的居民熙熙攘攘,商铺还没有开张,陈列馆等等还没开门,街上冷冷清清的。宁静的街巷原汁原味的古镇,细细品味还真能穿越“时空”,想象的空间一下变得奇妙,明清时期鼎盛的情景"四时海味不绝,歌楼酒肆贾炫华"………。</p> <p>当我们转了一圈来到老街时,街上人流开始多了,但是没有拥挤,商铺前的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本地客和游客……。</p><p>新场的咸蹄膀还不错,糯香,真材实料👍,就一个好吃👍!</p> <p>午餐是在老街上解决的,当时看到不少游客露天就餐了,我们的肚子当然也开始提抗议了,那就坐下解饿吧😄。</p><p>那热情吆呼的乡音非常入耳,我们就坐下来吃了碗本地的豆腐花和本地荠菜馄炖,碗里的鸡汤好鲜好香啊,如若久别重逢,更似满满的乡情!没想到这家豆腐花店铺是曾经被上海电视台采访过的百年老店!呵呵,重要的还是乡情嘛!</p> <p>出了新场古镇,我还沉浸在古镇独特的神韵,和古镇的人文景观中,以及古镇风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中,还有我那乡情的漪涟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