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宁:十死一生的父亲九六寿辰

李小宁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4年10月5日,是父亲李宏垠96岁本命年寿辰。早在2018年10月父亲90寿辰时,笔者曾发过《九死一生的父亲九十初度》纪念文章,略加补充。六年过去了,父亲目前在病床上,正经历着第十次生死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5日父亲届满90岁,对于身患21年帕金森综合症等多种疾病的他,已经是个奇迹了。</p><p class="ql-block"><br></p> <p>  2019年10月5日91岁寿辰时,一直腿脚不利索的父亲被扶着拍照时,眼睛突然变得炯炯有神。</p><p><br></p> <p>  2020年10月5日92岁寿辰结束时,父亲唱了一遍又一遍的《新四军军歌》。</p><p><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5日,父亲93岁寿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5日,父亲94岁寿辰。虽然身患25年帕金森综合症,仍能奇迹般的短暂的站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早几年每天趴在桌上,写写画画,笔触依然苍劲,有时还能扶着椅子走上几步。这几年,虽然写画不行了,但仍能短暂的扶立。父亲说,他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年代无数枪林弹雨的洗礼,九死一生,虽然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比起那些早已长眠的战友们来说,应该感到知足。</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其回忆录《岁月恢宏心无垠》中,记述了战争年代经历的“九死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1942年秋末冬初我刚满14岁,参军后不久打了残酷的第一仗。</p><p class="ql-block"> 记得开仗时,我在地堡里模仿老兵射击,生怕人说胆小,不甘示弱地想打几个敌人让大伙看看,结果,第一枪是瞎着眼顺地堡孔放出去的。排长惠永元和老班长倪以法赶忙手把手地帮我装上了子弹,教我如何瞄准,如何扣扳机。第二枪打出后,惠排长马上按住我的脑袋,命令赶快蹲下,怕我随便向外张望被敌人还击的子弹打中。说时迟、那时快,当我刚弯下身子,一梭子机枪子弹顺着地堡孔打了进来,激起的尘土乌烟瘴气。好家伙,太悬了!要不是排长眼疾手快,我很可能就“光荣”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其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打通淮海、盐阜两分区的交通线,扩大淮海根据地并配合淮北反伪化斗争,我所在的新四军淮海四分区于1944年4月参加了高沟、杨口战役。4月19日晚在渡六塘河时,我们的木船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当时我乘的船多人伤亡,而我侥幸存活。”</p><p class="ql-block"> 这是其二。</p><p class="ql-block"><br></p> <p>——1945年夏,父亲任新四军三师独立旅二团司令部书记,时年16岁。</p><p><br></p><p> “1947年春,我在二纵六师任作战参谋。此时东北我军为扩大解放区,5月13日发动了强大的夏季攻势。5月28日,师主力集结于兴隆沟、红顶山一线,完成了对昌图城守敌的包围。</p><p> 在侦察地形时,我与科长韩曙随师长张天云在城东南角抵进侦察时,敌人冷枪子弹擦着我的腰间击中了张师长的臀部。科长叫我跑步找来十八团医生和担架赶快将张师长送往师卫生部急救。”</p><p> 这是其三。</p><p><br></p><p> “1948年10月14日锦州总攻开始后,我奉命检查攻击部队在敌火力下的近迫作业,遭遇到敌人密集炮火的反击,部队只好在炮火下强行挖掘战壕,此时炮弹在我身边不断爆炸,数百人伤亡,而我又一次侥幸存活。”</p><p> 这是其四。</p><p><br></p><p> “在随后的辽西会战中,两军混战,双方都饥饿不堪。记得在胡家窝棚附近的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上,我师一个营的管理员冒着枪林弹雨煮了一锅高粱米饭,此时败退下来的国民党一个营散兵冲了进来。由于双方多日征战衣衫褴褛,分不清彼此,国民党军误认为是自家伙伕,不由分说上来就抢饭。管理员也没弄清来者身份,看着狼吞虎咽的士兵,向我发牢骚说:</p><p> '李参谋,也不知是哪个部队,把我刚做好的饭都吃了。'</p><p> '管谁吃呢,反正是友邻部队。'我说。</p><p> 我过去一看,发现竟然是国民党兵,要让他们看出我们可了不得,命都得搭进去。我悄悄溜出去向上级报告,不一会儿叫来附近的战士,将一个营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尽数俘虏。此时国民党兵如梦方醒,真是:贪吃一口饭,枉为阶下囚。”</p><p> 这是其五。</p><p><br></p> <p>  “1949年1月14日拂晓,我军发起了天津战役。我师突破和平门第三监狱地段时,十七团第一梯队遭敌侧射火力猛烈射击,部队伤亡较大。</p><p> 张竭诚师长命令我指挥配属我师的4辆日式坦克,引导支援十七团。于是,我带上3名通信员分别搭乘在坦克炮塔后引导前进,边走边用坦克炮火力支援部队摧毁发现的敌侧射火力点。由于坦克目标明显,我们又在光光的炮塔上毫无防护,遭到了敌人猛烈射击,我带的3名通信员两死一伤,我的棉衣也被敌机枪射穿好几个洞洞,幸好没打中皮肉,死里逃生。最终,我按师指示,将4辆坦克交十七团袁正元团长直接指挥。此战,我荣立了一大功。”</p><p> 这是其六。</p><p><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秋,父亲随大军南下剿匪,任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作战科副科长,时年21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中旬,部队南下至广西,我在柳城指挥部队夜渡柳河后,单枪匹马地迷路了数十公里。受历史恶习影响,许多壮族人结伙成匪,拦路抢劫,谋财害命。在芦墟和大塘等地,国民党溃散人员中遇害者很多,有一处堆尸上百具,大都被剥光衣服,用刀捅死,惨不忍睹。我在沿途除了躲避壮族匪徒,还遭遇了许多国民党散兵游勇,多次交火,险些丧命,此时却有我军几个通信员遇害,我再次经过了阎王殿。”</p><p class="ql-block"> 这是其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0年秋冬,父亲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作战科长,时年22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1年元旦,我是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突破临津江中度过的。我随师前指渡江,遭到敌人炮火反击,随带的通信电话排几乎全部伤亡,我的头部也负了伤,险遭不幸。”</p><p class="ql-block"> 这是其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2年一天深夜,我和三五零团参谋长丁文斋进出朝鲜前哨阵地190.8高地,遭遇到了美军步兵伏击和炮火反击,密集的枪林弹雨使我方伤亡惨重,瞬间尸横遍野,我又一次死里逃生。”</p><p class="ql-block"> 这是其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新冠防疫放开,顽强的父亲被击倒了,阳性、发烧、各种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三次病危,三次脱离,目前仍在与病魔在作顽强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但愿这是其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战争年代“九死一生”,三立大功,要知道,那时的“大功”是生死功。而如今,面临着第十次的生死考验。</p><p class="ql-block"><br></p> <p>——1966年夏,父亲(中)任中国赴坦桑尼亚军事专家组长,负责训练该国军队,时年37岁。</p><p><br></p> <p>——1979年2月,父亲(左)临危受命任五十五军副军长,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率一个师攻克越南北部重镇谅山市。图为父亲与一六四师赵政委在前沿阵地,时年50岁。</p><p><br></p> <p>——1979年5月31日,父亲(二排左三)任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团九分团团长,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时年50岁。</p><p><br></p> <p>——1988年春,父亲在总参编研室工作,时年59岁。</p><p><br></p> <p>——2000年秋,父亲(右)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大会,时年72岁。</p><p><br></p> <p>——2018年春节,父亲写下“福”字祝福大家,时年89岁。</p><p><br></p> <p>——2012年12月,父亲在参加革命70周年之际,出版了回忆录《岁月恢宏心无垠》(精装本),如同名字“宏垠”所寓示的一样,记述了曾经的恢宏岁月,以及力图达到的无垠胸怀。</p><p><br></p><p><br></p> <p>——父亲回忆录手稿。</p><p><br></p><p><br></p> <p>——父亲的国画。</p><p><br></p> <p>——父亲的书法。</p><p><br></p> <p class="ql-block">——父亲每天7次吃掉十七八种药,抵抗着疾病的困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多种疾病缠身:1987年59岁时得了脑血栓,1997年69岁时又患了帕金森综合症,并且在2002年73岁时,因肾癌摘掉了一个肾。在药剂师母亲常年的细心照料下,父亲每天要分7次吃十七八种药,维持着身体的健康。</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母亲去世前后,我担负起了给父亲拿药、分药的责任:每两周去301医院挂五六个科室,开回两大提袋药品,然后几个小时的分药,一盒一盒装好,检查无误后再给父亲送去。很多时候,我看着拆开的成堆药盒,总在想着父亲仅有的一个肾要承受着如此大的药量,甚至向医生询问,能否减少些呢?</p><p class="ql-block"> 父亲94岁寿辰度过,每况愈下,疾病仍存,需要药物维持,身体渐弱,受药能力减退。</p><p class="ql-block"><br></p> <p>  正值举国上下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之际,92岁的父亲满怀深情的写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首蹉跎岁月。</p><p><br></p> <p class="ql-block">  2022年“八一”,笔者与父亲一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久经沙场的父亲,战胜病魔,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节选自李小宁七卷系列散文集之第三卷《岁月没那么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小宁七卷系列散文集:</p><p class="ql-block"> 《海洋没那么宽》-散文集一卷</p><p class="ql-block"> 《建筑没那么美》-散文集二卷</p><p class="ql-block"> 《岁月没那么久》-散文集三卷</p><p class="ql-block"> 《楼市没那么善》-散文集四卷</p><p class="ql-block"> 《传媒没那么真》-散文集五卷</p><p class="ql-block"> 《山水没那么奇》-散文集六卷</p><p class="ql-block"> 《舞台没那么炫》-散文集七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小宁,建筑专家、作家、摄影家、文艺评论家、旅行家。设计建筑近百栋,计50余万平方米。出访近百国,达数百座城市和地区。已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图书31卷,全部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累计发表著述1000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