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文图原创:高英</h5><h3><br></h3><h3>没有家庭纠葛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但也是极少的;遭遇家庭纠葛的人是非常烦恼的,但多数人都深陷其中。<br></h3><h3><br></h3><h3>家庭纠葛的复杂性在于经济利益与感情关系纠缠在一起,很难分清。</h3><h3><br></h3><h3>本文只谈感情问题,经济利益暂且忽略不计。</h3><h3><br></h3><h3>在家庭中,无情和有情都相对好处关系:完全的无情可以让人彻底断舍离,真正形同陌路;真切的有情可以令人相亲相爱,互相温暖,值得珍惜。</h3><h3><br></h3><h3>这只是家庭感情现象中纯粹的两极现象,不具有代表性。更多家庭纠葛中的情况却是:貌似无情还有情,要说有情还无情,带给人诸多困惑和不断的折磨。</h3><h3><br></h3><h3>正常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必然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关系。这感情,不会因彼此争吵而抹煞,更不会因家庭矛盾的产生而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在旁观评论别人的家务事时,都那么冷静客观,轮到自己身上,却容易陷入苦闷的泥潭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当局者因情感干扰而关心则乱,旁观者事不关己自然能掌握要点。</h3><h3><br></h3><h3>记得看过一篇佛教中人的文章,里面说:亲人,是个人修行的最大障碍。由此可见,能否处理好亲人或家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修行提升的关键。</h3><h3><br></h3><h3>其实,无论信不信宗教,每个人的一生,都要进行灵魂的修行。否则,真的无法面对世事无常和人间风雨。一旦遇到挫折,整个人就容易精神崩溃。</h3><h3><br></h3><h3>在2004年秋天,新时期伤痕文学作家卢新华曾经在赠给我的新书《紫禁女》扉页上题了《易经》里的话送我——学以日渐,道以日损。尽管他当时为我做了解释,我日后也查过资料,但是对于“道以日损”,我始终觉得费解。究其原因,只因没有切身体会,也就悟不出其中滋味。就像没吃过鲍鱼鱼翅的我,怎么拼命想象,也体会不到它们入口后的味道如何一样。</h3><h3><br></h3> <h3>这一惑,就是十年。十年后,我开始品出了“道以日损”的滋味。“道可道,非常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讲究一个“悟”字,不如科技知识实用,却可以在务虚层面指导人生。</h3><h3><br></h3><h3></h3><h3>我也借此故弄玄虚,不去解释“道以日损”的内涵。不过,却可以举一下家庭中的事例,供人借鉴。</h3><h3><br></h3><h3>假定一个新的家庭里,青年夫妇结合在一起,对未来充满向往之情。尤其当孩子降生,更加有了奔头,希望日子越来越好,美好的生活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是初衷——一家人相亲相爱,同甘共苦,不离不弃,风雨同舟,共赴前程。</h3><h3><br></h3><h3>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只管疼了又宠,除非夫妻不和,还看不出有多大的家庭矛盾。孩子大了,问题就来了——或许,兄弟姐妹不和睦;或许,两代人之间隔阂重重。</h3><h3><br></h3><h3>于是,争执产生,冲突难免,家庭矛盾横生。生气、愤怒、质问、猜忌、指责、抱怨,甚至恼恨之情,一茬茬如春天的韭菜一样不断长出,直至再也回不到从前,再也想不起初衷。即使家庭成员中有一方想维系旧情,想努力修补裂缝,常常是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导致更多误解和矛盾产生,于是家庭纠葛形成。</h3><h3><br></h3><h3>家庭纠葛形成后,就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局面由此产生。</h3><h3><br></h3><h3>在这种情况下,外人(除非家里人非要对簿公堂,依靠法律)不宜介入和干涉别人的家务事(家暴除外)。因为,虽然旁观者清,但旁观者未必不是听了一面之词,旁观者未必不是只站在了自己信任的某个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另外,旁观者和别人的家人没有感情,才那么容易开口说话,不需负责任。</h3><h3><br></h3> <h3>因此,进入中年后的我,对别人家的家务事越来越不感冒了,不像年轻时,容易听了别人家的事就抱不平。此乃题外话。</h3><h3><br></h3><h3>任何充满纠葛的家庭真相,是外人甚至自家人都很难看清和参透的。</h3><h3><br></h3><h3>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充满纠葛的家庭“貌似无情还有情,要说有情还无情”,形势复杂。古人很明智地说“疏不间亲”,就是这个道理。归根结底,充满纠葛的家庭成员之间肯定是有感情的,不仅仅是由于血脉相连,而且是由于曾经在一个家庭共同体里相互扶持着生活过。否则,就可以丝毫不讲情义,对亲人或家人视若路人,纠葛何来呢?</h3><h3><br></h3><h3>只不过,充满纠葛的家庭里,情不够纯真,不够深切而已。纠葛只因斤斤计较和彼此猜忌而生。当纠葛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理论是非的结果是越论越没是非,越计较越伤感情。许多人就在这样的纠葛中痛苦沉沦而不知原因何在,甚至纠缠一生而不得其解。</h3><h3><br></h3><h3></h3><h3>然而,假如追溯从前,想起初衷,回顾家人走散的历程,是否令人对“道以日损”有所领悟呢?家庭之道,就是在计较和猜忌中日日被损而人不自知,等家庭大乱还不知原因何在,执迷不悟,一错到底。</h3><h3><br></h3><h3>如果在家庭矛盾萌芽之际,家庭成员本着相互信任和关爱的原则,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化解矛盾,或许就不至于如此不堪。因此,家庭中的诉苦抱怨不可取,常会诱发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家庭中的沟通理解必须有,这能够防患于未然,有力地维系家庭关系。</h3><h3><br></h3><h3>充满纠葛的家庭成员,只需要扪心自问,是否一家人曾经拥有过快乐的时光,是否一家人曾经风雨同舟地共度艰难岁月?别人再明是非,却没有呵护你走过需要照顾的成长岁月;别人再有情义,却没有陪伴你度过无数个单调重复的日日夜夜;别人再支持你,却没有像亲人或家人那样为你点点滴滴付出了那么多。家庭,的确不是一个非要论个青红皂白的地方。</h3><h3><br></h3><h3></h3><h3>另外,还要从心理学层面上理解:人常常在家里摘掉“人格面具”,很容易朝亲近的人发泄情绪,于是越亲近的人越容易产生日常摩擦性冲突——对于亲人或家人,实在要比对外人更加宽容才行。</h3><h3><br></h3> <h3>无论如何,去看既有事实,都会让人头脑冷静一些,都会让人的心灵日趋沉静,从而能够相对客观地看待家庭纠葛,从而不再抱怨,不再忌恨,能够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亲人或家人,不会因为别人说如何如何而迷失自我,能够坚守自己追求“真善美”的做人原则。</h3><h3><br></h3><h3></h3><h3>单方的努力于家庭纠葛的解决苍白无力,那么,个人还能做些什么呢?</h3><h3><br></h3><h3>抽离。首先要从纠葛中抽离自己。既然在乎亲人或家人,重情重义,那就把自己从纷争中抽离出来,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自身强大是硬道理。</h3><h3><br></h3><h3>距离。家庭纠葛中的成员,往往盲目挣扎、彼此“厮打”,因此,一个人为了自己和亲人或家人好,就必须与他们保持距离,不让他们再伤到自己,从而腾出时间精力来做自我修行。</h3><h3><br></h3><h3></h3><h3>善待。自身强大,自我修行成功后,依然要面对亲人或家人,用不求理解之心,以不计较之意,善待亲人或家人,不作逃避,更不对抗,方为解除家庭纠葛痛苦之正道。</h3><h3><br></h3><h3>做到以上三点,其实一个人就在修补那“道以日损”的“道”,即使修补不了,也不要让自己的为人之道,继续“日损下去”。与此同时,切记:建设好自己的小家庭,不再让家庭悲剧重演,是当务之急。</h3><h3><br></h3><h3><br></h3><h3></h3><h5>高英写于2016年1月6日上午</h5><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qdfuujq?share_from=self&v=4.7.1&share_user_mpuuid=2e0fb288b6d57bcd2cf15a2c6ebc8d88"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不要让孩子产生匮乏感</a><br></h3> <h5>本文系高英原创作品,侵权必究。高英的联系邮箱:2799286270@qq.com,欢迎关注公众号“高英的南山家园”。 </h5>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gkf654?share_from=self&v=4.7.1&share_user_mpuuid=2e0fb288b6d57bcd2cf15a2c6ebc8d88"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我与金庸小说的缘分</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njs73fz?share_from=self&v=4.7.1&share_user_mpuuid=2e0fb288b6d57bcd2cf15a2c6ebc8d88"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温饱无忧,岁月静好</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bteug4?share_from=self&v=4.7.1&share_user_mpuuid=2e0fb288b6d57bcd2cf15a2c6ebc8d88"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父母与子女,并非渐行渐远</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