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偶遇丁山湖
昨天上午在登超山的半山腰,偶遇一位当地老乡,才知道就离我们下榻的超山缶庐山庄不远处,有一个丁山湖,环湖还在建步道,下午就怀着好奇之心来到了这里。
在烟雨朦胧之中,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竟在打造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乡村旅游景点。
步道名为塘超小径,环抱丁山湖漾。在离城市几公里之外,竟还能藏下这样一片宁静而宽广的水域。在这里,天空和湖水仿佛成了一对热恋中的恋人,水天一色,难分难离,时不时还有白鹭和不知名的水鸟,慵懒地立于竹竿、水草间,惬意地享受着午后时光,或是欢快地从我们眼前飞过。
不禁想起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正在建设的塘超小径是由塘栖政府投资的,沿湖不仅建有漂亮的步道,各式湖中的栈桥,观景平台,还有供游人休息的驿站,白墙上画有可爱的狗熊与燕子亲昵共舞。步道二旁种满各式月季和鲜花,深秋季节还是五彩缤纷。甚至还有铁索桥跨越二个村落。
听村民们介绍,这个工程已经建设了三年,还没完工。而这个打造美丽乡村造福当地百姓的工程,在杭州辖区的150个同类工程中甚至还排不上号。
我不禁想起了今年夏天在之江村看到的宏伟工程来。
看着村民们正抓住商机,一间间沿河农家乐在兴建中,而我们沿湖一周穿过步道要化一个多小时,不得不为杭州政府为民造福的宏伟规划和实际行动而点赞。
回来查阅资料,发现清代诗僧释翠堂,曾隐居丁山湖,创作了大量歌颂超山和丁山湖的诗作。他在《咏丁山湖水居》写道:
踏遍三吴两浙山,可来湖上恣幽闲。
溪菱过雨花初白,堤柳经秋叶尽斑。
野艇就群就北渡,斜晖辞我落西湾。
蟾生隔岸犹堪望,逐水柴门夜不关。
希望如此的诗情画意,在改造后的丁山湖畔,不但不受到破坏,而且更加使人们流连忘返。
</h3><h3><br></h3> <h3>丁山湖,俗称丁河,宋元以来历属仁和县永和乡,南宋著名的《咸淳临安志》《梦粱录》都有丁山湖的记载。民国时,设立丁河乡,今属塘栖镇。<br></h3> <h3>丁山河村因丁山湖而得名,“相传为明丁乐善读书庄,乡人呼为丁山,其下有湖,即名丁山湖。”<br></h3> <h3>丁山河村内交通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村民几乎家家都有一条小船。80年代,村里通了道路,村民出行不再依赖船,可是那一叶窄窄的木船却不会消失。丁山河村的村民历来主要以水产养殖、种植和捕鱼为生。
除了捕鱼,村民们也会自己养殖一些水产品。早期,在丁河街上有一个水产收购行,村民养殖的鱼主要都被收购行所收购,也有一些村民会划船到市场上零售。如今,村民们开始从事高档水产养殖,以小贩居多。<br></h3> <h3>在丁山河村打鸟湾,现还保存着一排10间屋子紧紧相连的老宅,当地村民称之为“十间头”,从建造到现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br></h3> <h3>清代诗僧释翠堂,曾隐居丁山湖,创作了大量歌颂超山和丁山湖的诗作,《咏丁山湖水居》就是其中一组优秀的作品。
踏遍三吴两浙山,可来湖上恣幽闲。
溪菱过雨花初白,堤柳经秋叶尽斑。
野艇就群就北渡,斜晖辞我落西湾。
蟾生隔岸犹堪望,逐水柴门夜不关。
《咏丁山湖水居》<br></h3> <h3>
清代诸生邵学球,字文叔,移居丁山湖,每天闲看湖山,吟诗为乐,著有《绿庵稿》一卷。
无多眷属无多具,一里而遥击最便。
稚子老妻凡五日,药卢茶口已三迁。
峰峦送绿排湖面,橘柚分香列榻生。
却喜题诗新粉避,北窗须让老天眠。
《移居丁山湖》<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