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回忆

康党培

<h3><br></h3> <h3>图左一为作者的外婆</h3> <h3> 深 情 的 回 忆</h3><h3> 康党培</h3><h3><br></h3><h3> 无论时光怎样推移,外婆一直都是我心中最明晰的情节。虽然外婆去世二十年了,但对她的怀念却丝毫没有减退。</h3><h3> 打我记事起,外婆就跟随着我姨生活。那时,我家与我姨家相离不远,于是就常常到我姨家串门,外婆见了我总是嘘寒问暖,每次都拿出核桃、红枣、饼干之类的让我吃,很疼爱我。有时,外婆还找出我表哥的木头驳壳枪、红军帽、武装带让我玩。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玩我表哥的木头驳壳枪,这时我表哥回来了,看到我玩弄他的东西,大发雷霆想要揍我,弱小的我吓得躲到外婆的身后,外婆及时地为我“解围”。外婆的关爱,深深地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使我感受到那是一种温暖,一种幸福。</h3><h3> 外婆非常节俭,在我看来,有的地方甚至到了刻薄的程度。她常年穿着蓝色的斜襟外褂,不是没给她做,而是做了新的她总不肯穿。我姨没办法,就给钱,大票子外婆不要,只要毛票,拿个手绢包起来,藏在枕头底下。外婆眼神很好,经常做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儿。有一段时间,外婆来到我家住,看到我们扔掉的衣服,她总是嘴里念叨些什么,拣起来缝补后,放在我们的床头上。更多的时候,外婆找来破碎的布头儿,硬纸壳,再用面粉打好浆糊,在硬纸壳上摆上一层碎布,涂上一层浆糊,就这样,一层一层的,然后用石头压住。几天后,在硬纸壳上画出鞋子的轮廓,用剪子剪下来,再一针针走线,织成鞋垫儿。从密密匝匝的针线中,可以看出外婆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h3><h3> 每当晴朗的日子,外婆就会坐在院子里做针线活儿。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她那饱经风霜的脸庞,那双粗糙的双手,以及那根轻盈飞舞的银针。有时,我搬个凳子坐在外婆面前,一边托着双颊看着她做针线活儿,一边沐浴着阳光。旁边,大黄狗静静地卧在树下休憩,花公鸡四处寻觅着小虫子。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多少次我在梦中还依稀追忆着童年那个难忘的场面呀。</h3><h3> 在饮食上,外婆也是非常节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我家还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外婆八十高寿了,仍和我们一样,几乎顿顿吃得是玉米面馍,喝得是玉米糁粥,很少单独开“小灶”。母鸡下蛋后,她不肯吃,总是攒起来,攒多了让我拿到集市上卖掉,让我买书本。那时,我年龄尚小,还没有能力买些营养品来孝顺外婆。如果是现在,我就可以用工资来表达一份孝敬之心了。</h3><h3> 外婆心底善良,仁慈宽厚。在我幼小时,外婆经常给我们姊妹三个讲诸如《朱麦臣休妻》、《刀铡陈世美》等民间故事,这些蕴含哲理的故事,使我从小懂得了人间的真、善、美,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外婆虽然没有读过私塾,但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做人的标准。外婆每次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时,总会有许多大姆大婶们找上门来唠家常。在言语中,外婆教她们如何对待老人,如何看待生活等,用她那涓涓细语温暖着身边人。每当看到有乞丐路过我家时,外婆总会盛上一碗热饭,或递去热腾腾的馒头,外婆说人都会有落难的时候,见人不救是一种罪,会得到上天报应的。</h3> <h3>(1987年5月,时任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这是薄一波接见表舅常建国时的留影)</h3> <h3>(图中间为表舅,这是他与几位领导的合影。当时他40多岁,正处在人生事业的辉煌时期)</h3> <h3>  在我省著名作家王钢《天地玄黄》作品集中,有一篇《虎啸》的文章,文章在描写全国“铝矾土大王”常建国当年艰苦创业时有这样一段话:</h3><h3> “......窑洞里的太阳熄灭了,娘去世了,他被迫辍学。可他还有一位像娘一样刚烈的姑母,当着众人,她断然宣称,‘俺侄儿中!俺娘儿们都是有嘴有心有胆,甭看俺侄儿现在不显,将来肯定中......’”</h3><h3>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感动的流泪了。女作家在山村短短的几天采访,就了解到主人公有一位坚强、刚毅的姑姑,女作家观察生活的洞察力是多么的深邃呀!为什么我的双眼噙满泪水,那是因为文章中提到的女性就是我的外婆呀!我为有这样一位外婆而感到骄傲。</h3><h3> 我曾听母亲说过,我外公去世早,年轻的外婆拉扯着四个儿女很不容易。家里家外,全靠外婆一个妇道人家操持。那时,常常被族人们看不起,受别人欺负。然而,外婆要强的很,硬是支撑了下来,领着孩子们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我还听母亲说过,有一次,外婆想要盖房,族里几户人家百般阻挠,外婆据词力争,同族人们讲道理,辩是非,后来官司还闹到当时区里,最后外婆赢了,族人们再也不敢小看外婆了。</h3><h3> 我外婆的人生,应该说是善有善报的人生。年轻时,她经受了人间的风风雨雨,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然而到了晚年,却走出了那个偏僻、贫瘠的山村,去到繁华的城市,过上了安逸、幸福的生活。人终究抵挡不住岁月的磨砺,外婆在九十二岁高龄时驾鹤西去,又回到了生于斯养于斯的那个山村。出殡那天,给我得印象很深。那天,为外婆送行的人很多,我认识的,我不认识的,男女老少,浩浩荡荡,挤满了蜿蜒的山间小路。那天,鹅毛大的雪花满天飞舞,远山近岭四处皆白,呜咽含悲,仿佛在为外婆肃穆送行。我想,那将是小山村有史以来出殡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小山村雪下得最大一次。</h3><h3> 外婆是一位平凡人,她就像一滴雨,一片雪,永远地飘落了,渗进泥土里,融入大地中,不为人注目。然而,她身上体现出的中国女子千百年来的勤俭节约、善良淑德、坚贞刚强的品质和美德,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世间,留在了她的亲人的回忆中。</h3><h3> 外婆精神兮,与天地同在;外婆精神兮,与日月齐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