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为望江教育献一策
对当前课外补课行为的分析和思考
对有偿家教有偿办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容易出现反复回升,一个阶段后依然涛声依旧难见实质性长效,一直是困扰着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难题。
现象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长年外出务工,不能长期陪在子女身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无形当中就落在隔代老人的身上,祖辈们由于思想和文化的局限,绝大部分仅能照顾监护孩子的生活,学习监管问题想完全依靠老师,尤其是针对一些单亲、学困等特殊学生。
现象二:有些家长虽然在孩子身边务工、经商,工作时间不能与孩子同步,放学后孩子仍然有一个时间管理空档,他们也希望学校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困难。城镇学校尤为明显。
正因为,部分学生和家长有这方面的客观需求和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老师课后补课和社会辅导机构便应运而生!
现在问题来了,虽然有些学校倡导老师们义务无偿补课,但仍然有一部分老师挺而走险,他们认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就应该获取相应的报酬,这就产生了有偿家教,通过走访和了解,很多老师是被动的补课,至少一开始是部分家长请求,出于帮助家长为家长排解后顾之忧,但不排除有个别老师,经不起利益诱惑,变被动为主动,在学生面前宣传、暗示,让家长被动地带学生参加他的辅导班,这部分家长顾虑重重,如果不参加,老师会不会对其孩子另眼相看,担心孩子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无可奈何随波逐流,也把孩子送到老师家,其实他们内心苦不堪言。毫无疑问,这些家长,只要有机会,就会到网络上反映或者举报。个别教师的违规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其他教师的心,破坏了教育秩序,有损师道尊严,有损教育形象!大凡举报无外乎是心理不平衡或者利益受到侵害,所以不但个别家长会举报,其他未办班的老师出于嫉妒会举报,社会辅导机构认为学校老师们抢去了他们的生源,也会举报。任由这种怪象长期蔓延下去,一定会造成乱象环生,人心惶惶!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舆论氛围,与纯洁教育廉洁教育背道而驰。那些有意为学生成长教育发展着想的老师和校长,为避免麻烦和问责,无可奈何也只有明哲保身息事宁人,放弃思考和主动作为。
不准学校补课,实际只能做到不让正式学校补课,但补课行为得不到制止,不过是从正式学校转移到校外补习班,这种局面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学生的睡眠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并没有因此得到保证,反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弊端:
一、家庭负担的补习费更高,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从社会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是没有效率的选择;
二、冲击了正式学校的教学,同一班的学生在不同的校外补习班学习,学习内容和进度都有差异,给正常的教学增加难度;
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扩大了学生成绩的分化趋势,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四、长此以往,孩子们对补课老师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不懂就问,不去独立思考,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那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局,更好地规范课外补课呢?本人从一个普通教育人的视角,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浅知拙见有四:
一、学校可采取弹性延时放学,切实为家长解决实际困难,为学生服务。(目前南京市正在实行这一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省铜陵市每天放学后开展的三点半活动就是有益探索和尝试,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普遍赞誉。)学校统一组织,统一管理,规定人数确保安全,保证效果。有资质的老师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愿申报,学校从老师的能力、责任心、时间精力保障等来进行综合审核确定。由家长购买服务的方式,学校跟有需求的家长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出于对劳动的体现和尊重,适当的给辅导老师劳动补助,也无可厚非。在经费上,为防止单位和个人擅自“搭车”,进行其他有偿服务,坚持公益导向原则,活动干脆一律免费,可以考虑通过财政预算追加、项目整合等方式为活动开展提供经费。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研,进行试点实验,形成方案文件,逐渐推广,上下左右联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保证学校行为合情合理更合法。
三、政府部门规范市场净化市场,尽快建立校内公益半公益和政府投入机制,从办学资质、办学条件、收费标准、质量评估、社会效益等方面去评估补课行为,对社会辅导机构进行有力的疏导、整顿和监管。
四、政府创设宽松的环境,放宽条件,搭建平台,鼓励有志之士学习吸收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回乡创业办厂,有效利用闲置劳动力,减少人员外出务工,既拉动经济发展,更稳定家长队伍,保证家长陪护孩子时间,给孩子生活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其实,思维再开阔一点,回顾从前,思考当下,课外补课局面只是“剧场效应”绑架了教育的体现,谁都不愿冒风险做第一个坐下的人,因为那样你似乎就看不到精彩看不到希望,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不敢!在这剧场里,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坐下来遵守规则,安静观看,是每个关心孩子成长关心教育发展的人们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信当前<br></h3> <h3>怪象只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跳出教育看教育:教育是不是该回归、该还原本色、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呢?
相信让孩子们少写点作业,天不会塌。让孩子们少参加补课,地不会陷。没准,他们能学的更轻松,更高效,更愉快。
我们希望未来有这样的学校。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兴趣课和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手工、舞蹈、话剧、诗歌、哲学、游戏、科技制作……。晚上,读本书,写文章,下棋,看电影,散步,开晚会,或者发呆。周末,是郊游、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或参观博物馆等。
这样的学校并不贵,至少不会比上补习班贵。
也许,这一天并不遥远。
期待,这未来即将到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