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霜凝染翠林

五段

<h3>   黄山2018秋游记 中篇</h3><h3> 五段(@周老师 jumbo)</h3><h3> </h3> <h3>  网上有顺口溜曰:“不到大峡谷,黄山白辛苦”。黄山西海大峡谷又称白云谷,始于排云亭的百米绝壁之下,蜿蜒至钓桥庵附近鲜为游人所知的黄山西大门;在地轨缆车建成之前,循着景区打造多年的步道全程穿越,据说至少也要六、七个小时。</h3><h3> 峡谷主体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部分由近旁的石床峰、石柱峰,薄刀峰,北侧的松林峰、丹霞峰以及稍远处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围绕而成,有白云溪流于其中。景区名为“梦幻”,出入口共有4个:分别是山上北侧的排云亭口、南侧中部的天海口、南侧西部的步仙桥口和山下西大门的钓桥庵口。</h3><h3> </h3> <h3>  开通于2013年7月的地轨缆车,促成了西海大峡谷的全面开放。缆车地轨长893米,高差达497米;上站设于天海下的石床峰,下站为设于谷底中心区的排云溪站。</h3><h3> 下午2:30,看到天海站这张图才知道,缆车实际上将贯通大峡谷的步道拦腰分成了东路和西路两部分;它有效减少了核心景区的攀爬距离,大幅缩短了时间,但也给有意全程穿越的游览者带来了困扰:由于原有的衔接山洞被无期限封闭,全程穿越需绕路而行,且要多进行一次几乎相当于一个天都峰高度的上下往返,步行穿越时间延长到至少要八、九个小时,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或时间,即使不坐缆车也必然要在两路之间二选一。由于我们只能北出排云亭才能到达狮林大酒店,实际上已没得可选。不过由于梦幻主景区也在排云亭这一侧,初次由天海入谷的游人通常也都会这样选;只是步仙桥、三溪口那“一带一路”,只能留待下次了。</h3> <h3>  与上午在迎客松至天海一带的摩肩接踵不同,此时由此入谷的游人并不多,几乎没排队就上了缆车,几分钟就抵达谷底。</h3><h3> 感觉以前从未坐过这么快的缆车,非常狭窄的峡谷两壁在览车侧窗外急速掠过,留下道道色彩;倾斜的顶窗外三面绝壁环绕,山形气势逼人。除非上车前就有充分准备,否则游客在全程中基本来不及取景拍照;而且几乎没有任何过渡,大部分游客就在持续的惊叹声中直接被震惊了,被峡谷的险峻、雄奇和美丽所震惊,以至于可能在快速移动而又目不暇接的情况下忘记了拍照。 </h3> <h3>  从排云溪站回望,这条悠长、狭窄却又笔直笔直的峡谷,极为罕见,仿佛就为这地轨而天造地设的一般。斧劈刀削,由翠绿、橙黄以及鲜红等色彩点缀的绝壁与沟壑,与地轨直接天际的线条和质感的金属色泽相得益彰,令人惊叹。设计者巧借天工的绝妙构思也让人叹服,不敢想象,若是搞成由若干铁塔悬吊的大缆车将会是什么样子。</h3> <h3>  由排云溪站前行上山,同景区中很多地方一样,狭窄的步道被栏绳仔细地分为左右两边;不同的是迎面都是排队等待乘缆车上行去天海的游人,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牌标明排到这里还需要等多久才能够上车。我们经过时,队大概已排到要等40分钟的位置。景区够贴心的,这对于当天要下山的游客在大索道关闭之前赶到很重要。</h3> <h3>  已经快下午3点了,迎面来的游客已经不多,因为再晚即使乘地轨也可能赶不上玉屏大索道下山了;而和我们一样向只能徒步攀爬的排云亭方向走的人更少,走这边已经完全不可能赶乘云谷索道下山了,继续往这边走的应该都是些已在山上住宿或预订了房间的游客;如果还有的话,那就是像我们周老师这种房间还没着落,已经准备好住帐篷过夜或坐酒店大堂(还不知有没有呢)的主了。</h3> <h3>  事实上,这个时间段才是最适合游览的,尤其是在西海大峡谷里。因为当天要下山的游客此时已经无心“恋战”,都去赶缆车、排队了。峡谷逐渐清静下来并显得空旷,光线角度也更加合适(只可惜今天的光线并不好)。所以除非确实是在淡季,在山上住宿一晚以上才是合理的选择,否则除了像上午那样挤在人链中挪动就主要是排队等缆车了。</h3> <h3>  前行不远的坡上,在还算平缓但仍然狭窄的谷底处,一座小桥通往延伸到峡谷另一侧、但看上去似乎终止在稍远处绝壁下的未知道路;远处紧贴绝壁的石柱上,一位端坐的仙人正俯瞰下面另一座尖峰上巨大的“玉玺石”;</h3> <h3>而峡谷这一侧,又有一个震撼在那里了:</h3> <h3>  “二环路”上名符其实的通天塔</h3> <h3>  从谷底仰望,通天塔尖上的栈道及游人依稀可辨;从空中传来的人声亦隐约可闻。网上有不少从那里下来的人讲,在此处回首,都不太敢相信自己是从那里走下来的。这里显然又是一个“惊回首”之处,但那似乎已不是“离天三尺三”的感觉了,而好像就是从天上走下来的一般。</h3><h3> 但我们是要爬上去,而时间已过三点了,还能在天黑前再爬上那后面应该更高、或许更令人震撼的“一环”并赶到狮林酒店吗?这还真不好说,但至少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大家心里也许都有些“打鼓”,但三个人谁也没有再坐地轨回去的意思,既然都已经到这了,管他呢,上吧,这也是铁杆本色使然。</h3> <h3>  峡谷栈道非常险峻,设计也极具特色。其主干投影图就像一只被摔落在群峰之间的巨大眼镜:两圈环路就是眼镜框,二环在下、一环在上倾斜着环绕于峰塔,令游人可以360度观览峡谷美景;两条张开的眼镜腿跨越群峰,一边支在谷底与地轨缆车相接、另一边斜搭在排云亭一侧的绝壁上。</h3><h3> 眼前峰塔绝壁高高耸立、栈道凌空迂回盘绕,景色险峻神奇无双,俯仰之间颇为震撼;亦不禁由衷钦佩那些设计与建造者的想象力和勇气。<br></h3> <h3> 刺破青天锷未残</h3> <h3>  对面青翠掩映的绝壁上,一段似乎已被废弃的“天梯”在长焦镜头里面清晰可见,那条路之险峻看上去更加不可思议。</h3> <h3>耸立于石峰尖与峭壁上的黄山松随处可见</h3> <h3> 二环路下青翠而又斑斓的险峻峡谷</h3> <h3> 好望角</h3> <h3>  经过近2小时的流连,几乎十步一停的观景、拍照(其实也是十步一歇)之后,在峡谷栈道二环上道口与一环下道口之间的“眼镜鼻梁架”处,我们见到了那匹有名的“徽骆驼”。</h3><h3> 终于快爬上一环了!这一路我们三人几乎一直都在庆幸:幸亏下来了 ,幸亏没回去,幸亏爬上来了,太值了!</h3><h3> </h3> <h3>  </h3> <h3> 云雾从脚下升腾而起</h3> <h3>  经过探海亭附近时,经验老道的jumbo提醒与狮林酒店联系一下,确认已订房间并看看是否还能“捡漏”。果不其然,拣到了不知怎么阴错阳差“漏出”来的唯一一间,也是“迷你”单人间。三人皆大喜过望,一块石头落地,周老师特别感称我为福将。</h3> <h3>  升腾的云雾慢慢收聚在遍布奇松异石的叠嶂重峦之间;在日落前最后的晚光晖映下,光影交融、层叠有致,云动影移、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h3> <h3>  暮色渐浓的峡谷更加梦幻了。远方天际上,光明顶球罩上的夜灯已经点亮;但飞来石下和我们一样贪晚的游客身影仍然可辨。</h3> <h3>  栈道进入了又一条堪称“一线天”的狭长石缝中,昏暗中眼前一亮:迎面与一队神采飞扬的年轻人侧身而过,他们几乎每人的头顶上都亮着一只轻巧的LED灯。真是惭愧了,这么适合旅行的基本装备我们都没想到过,否则贪得更晚些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了。</h3> <h3>  17:30,终于在浓重的暮色中看到了绝壁之上的排云亭;相机的高ISO设置有效地去除了大部分的暮色。</h3> <h3>  17:50拍了今天(19日)的最后一张照片。经过排云亭时已经看不清绝壁下面的峡谷了;在完全的夜色中,又走了大约一小时才抵达狮林酒店。好在这一段已比较平缓,几家酒店相距不远;路上间或有灯光,夜游的人也并不算很少。</h3><h3> 一进酒店大堂,我们马上就再次感觉到满满的幸运感:前台那里不止一拨人在问“还有房间吗?” “一间都没有了,什么房间都没有了”。看来比我们还铁杆、但没我们特别是周老师幸运的人还不少呢。</h3><h3> 但我和jumbo却遇到了问题: 狭小的迷你间里,由门口卫生间过道向里,靠墙一张小桌对面仅有的空间被一张半大的“双人床”几乎塞满了,床与窗之间只容一人侧身而过。这时才明白酒店介绍所说“迷你间最多可住两人”的真实含义,那床最多只能是一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子或一对夫妻或者情侣挤着睡,我们这两个加起来也许都有四百来斤、约一百二十岁的“年轻老头”则根本不行。</h3><h3> 在还算挺不错的晚餐后,经过一番互让,jumbo睡在了除了床外唯一还能容人睡的地方——从门口一进来的过道地上,他的理由是起夜方便。但酒店并未满足我们为了铺垫而增加一床被子的要求,说是房间全满,满得竟再没有多余的被子了。幸好,周老师房间里那条备用的可以拿过来用。</h3> <h3>  次日(20日)清晨5点多,我和周老师跟着一群年轻人一起去看日出。昨晚酒店的人讲,能看到的概率最多40%;但现在天上零星飘着雨滴,不少人还穿了雨衣。虽然希望渺茫,大家还是按照指引在黑暗中向酒店后面的山上爬去;不久,便在一处观景台上停了下来,各自在凸凹不平的大石上寻找合适的位置,等待。</h3><h3> 奇迹没有出现。但在晨曦中发现,原来这里正是“猴子观海”的观景台,对面不远的那只石猴也和我们一样,今晨既无日出也无云海可看。</h3> <h3>  阴天、无风;虽是深秋山上的清晨,但穿着酒店特备的羽绒服却还有些热。而雾似乎尚未升起,云还远在天际,只好先回酒店早餐后再去排云亭碰碰运气。</h3> <h3>  30多年前曾经来过并被震撼于此,但那时并不知这位于西海门的排云亭“出身”着实不凡,乃著名的宋氏蔼龄、庆龄、美龄三姐妹于1935年所建。亭外绝壁之下就是西海大峡谷的起点,不知“西海门”之名是否即源于此。这里视野开阔,可纵观峡谷,是观赏西海大峡谷绝壁、奇松、异石,特别是云海舞动似巨浪翻卷奇景的绝佳地点。因云浪扑至亭前大都自行消散,故名排云;其名形意俱佳,气度不凡。</h3> <h3>  从排云亭俯瞰云雾飘渺的西海大峡谷</h3> <h3> </h3> <h3>“大白” 400的长焦洞穿了几乎整条峡谷</h3><h3> 这次上山,为减负只带了一个机身、两个镜头,连脚架也没敢带。行走中为避免频繁更换镜头,相机以长焦为主、一般的大场景则多以手机拍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为权宜之计的华为Mate10的表现远远出乎意料,而且其对远处细节的表现虽当然完全无法与长焦相比,但也算相当不错了。</h3> <h3>  很多倾斜、甚至较大角度倾斜的峰塔与巨石使峡谷的动感十足,气势更加不凡。</h3> <h3>  快10点了,昨天傍晚在排云亭前未能看到的峡谷奇景在云雾飘渺中依然千变万化、美不胜收,但遗憾的是壮观的云海景象却始终没有出现 。此时的西海门已“门亭若市”、游人如织,我们三人也会齐了。按照昨天的一致意见,意犹未尽的我们循着昨晚的来路又向峡谷下折了回去。因为昨天只走了两个“眼镜”环路的半边,今天打算再把一环的另半边给补上,至于二环的那半边由于时间关系只好先放弃了。</h3> <h3>  显然,壮观的云海景象现在并不属于此时“风平浪静”的排云亭,而在山上;似乎飞来石那一带很可能正在风起云涌,排山倒海。</h3> <h3> 用长焦回望排云亭前的观景平台</h3> <h3> 一环路旁的“巨笋”</h3> <h3>   接近正午的阳光投射一线天</h3><h3> 昨天傍晚上来的时候,就在这里邂逅了夜游峡谷的“头灯”族。</h3> <h3>  迷雾后面依稀可见的地轨在这里的坡度也超过了70度</h3> <h3>沿着一环转回来又近距离地看见了“棒槌”</h3> <h3>  中午时分,我们又回到了排云亭。从昨天下午算起,我和jumbo已是三到排云亭、几乎两爬大峡谷,相当于上攀了至少一个半天都峰的高度;而周老师早上到排云亭后为取早餐时充电而遗忘在餐厅的手机,又回了一趟狮林大酒店,来回还多走了1个多小时,脚力之强悍令我等侧目;她不到24小时四过排云亭,怎么也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记录了吧。</h3><h3> </h3> <h3>  西海的行程结束了,梦幻景区名不虚传: 峡谷险峻秀丽、山峰雄奇壮观、奇松异石遍布、鬼斧神工天成,更有千变万化的飘云渺雾萦绕,令人恍若置身世外;放眼望去,秋光灿烂、层林尽染,满目青翠、五彩斑斓;行来一路梦幻,胜画胜诗之境令人徘徊踟蹰、流连忘返,即便是陌生人之间,亦多有情不自禁而彼此相视共同由衷赞叹的。</h3><h3> 大美黄山!大美西海!</h3><h3> </h3> <h3>—————————————————————</h3> <h3> 黄山2018秋游记 上篇</h3><h3> 黄山十月秋光灿</h3> <h3>——————————————————————</h3><h3> 黄山2018秋游记 下篇</h3><h3> 始信峰外瑶池境</h3><h3> 东海翡翠沐秋霖</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