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铁道兵修建襄渝铁路,1971年,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襄渝线铁道兵第一新建铁路管理处,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熟练、从学生成为第一新建铁路管理处各行业的主力军、从1971年到1978年……</h3> <h3>时光荏苒,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不过是人生转眼一瞬。</h3> <h3>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已经离开襄渝线四十个春秋。回顾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h3><h3><br></h3> <h3></h3><h3> 分别四十年的战友又都陆续有了联系。</h3><h3> 四十年的离别、四十年的思念、四十年的寻觅、四十年的挂牵!</h3><h3> 老战友,你可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着你?终于有了你的消息,脑海里却是万千思绪……</h3> <h3>怀念那些我们一起相处过的青葱岁月!</h3><h3>怀念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花样年华!</h3><h3>怀念那些我们一起经历过的点点滴滴!</h3><h3>怀念那些年,我们在襄渝线一起走过的日子……</h3> <h3> 四十年前我们投身到襄渝铁路的建设之中,创造出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也谱写了一曲震撼人们心灵的青春之歌......</h3> <h3>青春是一首歌</h3><h3>不是因为它的年轻</h3><h3>不是因为它有多美</h3><h3>而是因为它的短暂</h3><h3>七十年代初</h3><h3>那时我们正青春年少</h3><h3>风华正茂</h3><h3><br></h3><h3><br></h3> <h3>四十年了</h3><h3>藏在记忆深处的</h3><h3>一直是年轻时的你</h3> <h3>四十年了</h3><h3>多想时光倒流回到过去</h3><h3>和永葆青春的你重新相聚在一起……</h3> <h3> 这些老照片,那些刻印在心灵上的点滴……总能勾起我悠远的记忆;曾经灿烂的笑脸,曾经忧郁的心情,是尘封在岁月里褪色的美丽。<br></h3> <h3> 如今,没有了军号,没 有了牛毛毡顶、竹襪席围成墙的房,没有了活动板房以及那刮风就呼嗵作响的篷帐,没有了铺架队的弟兄住的宿营车,但我们还有深深的回忆……</h3> <h3>铁道兵第一新管处王华英处长与夫人合影 </h3><h3>于达县河市坝机关 (1976夏) </h3> <h3>1974年在达县河市坝第一新管处处机关</h3><h3>左起:石昌民(处机关管理科长)、谭中华(供应科助理员)、蔡可礼(供应科助理员)、孔新年(供应科付科长)、袁培伦(供应科助理员)</h3> <h3>第一新管处机务一队</h3> <h3>第一新管处机务二队</h3> <h3>第一新管处机务三队</h3> <h3>第一新管处车辆段机修队</h3> <h3>第一新管处乘务队</h3> <h3>第一新管处汽车队</h3> <h3>第一新管处宣传队</h3> <h3>第一新管处卫生队</h3> <h3>铁道兵第一新管处临管时期的达县火车站</h3> <h3>1973年达县火车站,列车进站前站务会,何开富客运主任</h3><h3>前排左起:关玉萍、解春莲、姜艳梅、郝艳芳、高朝兰、王金茹、 何洲蓉。</h3><h3>后排左起:冷映霞、李雅芳、王平、陶淑兰、郑渝英、兰美丽。</h3> <h3>1971年达县火车站组站时的三位运转班长</h3><h3>左起:朱树根(三班长) 王守香(二班长) 邱礼云(一班长)</h3><h3>1976年三位班长调青藏线,目前定居河南省洛阳市中铁二十局。</h3> <h3>达县火车站赵金香</h3> <h3>左起:王耀武( 达县站列检所 ) 李大君(机务一队) 黄继涛机务一队, 李大君在达县车站派出所驻勤,跑达县站至六里平。(1976)</h3> <h3>达县站东头的黄泥巴隧道。李大君和王跃武,黄继涛(1977年)</h3> <h3>达县河市坝铁道兵第一新管处公安股及公安班部份人员。</h3> <h3> 渠县籍战友相约在达县火车站,从左至右,处机关办公室摩托车驾驶员唐初红、机修队陈建华、唐春祥(处机关公安)、机务一队邓培良。</h3> <h3>1976年铁道兵第一新管处达县阁溪桥训练队电务培训班</h3> <h3>1971年底,渠县处机关报务员培训班</h3><h3>前左起:周晓渝、赵文英、周德敏、全桂芝</h3><h3>中左起:林翠英、常淑兰、老师黄福生、王维、薛文英</h3><h3>后左起:赵肖东、林伶、岳芳、张俊棉、孟庆宣、赵光渝</h3> <h3>1971年,渠县处机关总机班</h3><h3>前左:张梅、张俊棉、许桂荣</h3><h3>中排:陈小泸、许桂芝、常淑兰</h3><h3>后排:薛文英、赵青、王维</h3> <h3>前锋火车站 第一新管处一营电报员:常淑兰、赵肖东;电话员:张健、张兰平;学校老师:李榴</h3> <h3>电报员:常淑兰</h3> <h3>前左:丁晓萍,张兰平,岳芳</h3><h3>后左:曾令霞,吴艳霞,常淑兰</h3> <h3>大竹园火车站 1976年秋一段电务</h3><h3>前左:彭丽华、任学滨、张兰平、岳芳</h3><h3>后排:廖运芬、曾令霞、常淑兰、薛文英、汪岳群</h3> <h3>第一新管处机务二队:</h3><h3>前排左起:吳世平 王维刚 后排左起:熊健 罗德辉</h3> <h3>余福平(机务三队) 李洪荣(机务二队)</h3> <h3>第一新管处机务二队柴亚、陈选明和刘建谊在安康车站。(1977)</h3> <h3>第一新管处机务二队:刘建谊和柴亚在安康我的寝室学习中</h3> <h3>第一新管处机务二队陈厚伦和柴亚 安康电影院看“小花”(1977)</h3> <h3>左起:陆辉、韩胜利、周亚杰、刘成良 </h3><h3>1975年在毛埧火车站南头桥上</h3> <h3>上面二张照片:1972年达县新管处二营总机班</h3><h3>下图1:河市坝处机关文艺演出</h3><h3>下图2:1971年二营八连在渡市火车站对面山坡上培训。</h3> <h3>铁道兵第一新管处二营达县总机三姐妹</h3><h3>左起:赵淑君 庞萍 汪晓燕</h3> <h3>铁道兵第一新管处三营十八连(1972)</h3><h3>前排为女话务员</h3> <h3>1974年3月巡回演出在四川大巴山下</h3><h3>第一新管处宣传队与铁道兵39团宣传队合影</h3> <h3>1977年铁道兵第一新建铁路管理处宣传队《枫叶红了的时候》剧组人员在湖北襄樊某航校演出后留影。<br></h3><h3>第一排左:常新建、彭小立、黄康荣、邓蓉芳、倪琳。</h3><h3>第二排左:贾宇明、余平、李剑、唐德请、张林生、刘连珊、梁建军、王念初、吳昌言。</h3> <h3>第一新管处宣传队</h3><h3>前排左起:庞 萍、何银学、王渡</h3><h3>后排左起:张巨业、王庆丰、余坪<br></h3> <h3>铁道兵第一新管处宣传队(72年)下连队锻炼在北培留影<br></h3><h3>前排左起:文凤兰、杨小平、邓小维、李雪、吴凌云</h3><h3>二排左起:伍本玉、邓蓉芳、王渡、张兰平、谈廷泽</h3><h3>后排左起:吴昌言、张宁生、王建国、梁建军</h3> <h3>一处宣传队:李雪、常新建、王渡</h3> <h3>一处宣传队:庞 萍</h3> <h3>一处宣传队:彭小立 邓容芳</h3> <h3>宣传队战友在襄渝线十堰火车站演出的合影<h3>从左到右: 何兴才 张宁生 李治铭</h3></h3> <h3>宣传队龙驹在河市机关招待所晨练基本功</h3> <h3> 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每天的清晨哒哒嘀嗒……听着悠杨的起床号,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 广播员:鲁惠卿 刘春兰</h3> <h3>左起::王美枝、王翠、杨素英、赵桂英、李榴</h3><h3>五位刚调入子弟校的老师,背景是前锋一处机关远景。</h3> <h3>一处子弟学校老师:杨素英</h3> <h3>机修队:李华章,杜永春,王恒祥到南宁学习,在途中柳州留影。</h3> <h3>李榴和赵肖东合影</h3> <h3>杨素英、岳芳、李榴、赵肖东在前峰留影</h3> <h3>杨素英,岳芳,李榴,赵肖东在前峰留影</h3> <h3>第一新管处汽车队杨永龙(1976年)青海格尔木留影。</h3> <h3>铁道兵第一新管处汽车队支援青藏线</h3><h3>左起:杨永龙 张民主 杜尧 李庆林 陈发胜</h3><h3>(1976年) 于青海省乌兰县</h3> <h3>襄渝线前锋火车站留影</h3><h3>后排左起:马书然(售票员)、汪金秀(卫生队)</h3><h3>前排左起:吴晓燕(电话员)、张健(电话员)</h3> <h3>第一新管处机修队左起:张贵元,韩胜利,孙培琪,蒲传树,潘良政。</h3> <h3>前排:潘良政、董庭、昝胜利、李思宏。</h3><h3>后排:吴建生、李克松、陈建敏。</h3><h3>(1975)</h3> <h3>1975年前锋训练班毕业,达县渡市区知青为主一个班的合影。</h3><h3>前排左起:吳让全、唐朝贵、万家兴、王兴卫</h3><h3>二排左起:龚少华、吳昌明、李忠明</h3><h3>后排左起:王新铭、王海冲丶余福平、余天碧</h3> <h3>1978年交路前夕在达县留影 (第一新管处电务工区)</h3><h3>左起:吳让全、XXX、 李天财</h3> <h3> 第一新管处乘务队</h3><h3>后排左起:王建国 马洪武 魏仁义 吴昌言 罗建国</h3><h3>二排左起:汪先有 李 雪 邓蓉芳 王 渡 张兰平</h3><h3>前排左起:文凤兰 杨小平 伍本王 邓小维 吴凌云</h3> <h3>铁道兵第一新建铁路管理处乘务队乘务一组<br></h3><h3><br></h3> <h3>出乘归来,洗去尘埃,由如出水芙蓉,乘务队的靓姐。</h3><h3>左起:黄安青、李雪、郑玉英、文风兰。</h3> <h3>70年代铁道兵第一新管处乘务队在达县,背景是我们居住过的牛毛毡营房。</h3> <h3> 铁道兵新管处从1954到1984年,先后修建了黎湛、鹰厦、包兰、碧河、湘黔、贵昆、成昆、襄渝、青藏、南疆、京通、通霍等52条铁路干线,共建铁路12300公里,其中修建桥梁总长420公里,修建隧道总长900公里,占全国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为建设祖国的钢铁动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代伟人叶剑英元帅在庆祝铁道兵成立三十周年写下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h3>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