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首歌……湾头知青五十年再聚首

萍踪剑影

<h3>是谁把知青岁月谱写 成一首歌,这支歌在时光的上空飘过了50年。岁月的沉淀,如一盏酒越浓越香……。</h3> <h3>宜春南庙梅花的湾头,是一个山青水秀宁静的小山村,也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青葱年华的我们曾在这里放飞青春的梦想,度过了几年知青岁月……。</h3> <h3>1968年8月27号,宜春体育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我们宜春中学的八名老三届学生乘车来到当时的南庙公社,当天又步行几十里,到了梅花大队的湾头生产队。我们安置在一幢当仓库的小楼里,楼下原是拴牛的,住人后当柴草间,我们称之为“小阁楼”。</h3> <h3>从此,我们在湾头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自己砍柴种菜、舂米做饭,“小阁楼”的知青都是来自教育系统家庭,大家知书达理,团结得就像一家人。两位66届高中生象大哥大姐一样,我这个16岁的67届初中生更是深受到他们的影响。</h3> <h3>几年的光阴里,我们学会了耕耘农技,学会了不怕脏和累,能吃苦耐劳。也和许多淳朴、厚道的村民交上了朋友,真正地接地气,了解农村和农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三年知青生活影响着我的一生。</h3> <h3>知青岁月是一壺酒,在田野里酿造,磨难中发酵。饮下这壺酒,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走不了的道。知青的岁月更是一壺茶,在记忆中摘采,在时光中冲泡。喝了这盅茶,头脑永远明白,神志永远清醒。</h3> <h3>几年后,我们陆陆续续通过各种途径离开了湾头,有的当兵,有的考上大学,有的进了工厂……。不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会常回来看看,把湾头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h3> <h3>这是前些年清明节,我与生产队己故老队长易福高的三个儿子一起去扫墓。</h3> <h3>人生如流、岁月如流,五十年过去了,可是在湾头的那段蹉跎岁月,那段浸泡泪水和汗水的知青生活,小阁楼那些相濡以沫、象兄弟姐妹一样的伙伴们,还有那些在人生最困难时帮过我的村民……。记忆触碰到的湾头,是印在脑海中的热血青春,是留在心底里的感恩,是刻在骨子里的坚强。</h3> <h3>青春不散,重返故地。下放50周年后的2018年10月12号,当年湾头的6名知青从广州、河南、武汉、南昌等地赶到湾头重聚。</h3> <h3>阔别多年的重逢让大家都十分激动。</h3> <h3>和当年的农村小伙伴们合影</h3> <h3>”小阁楼”知青们的情谊仍然是那么真诚,那么温馨。</h3> <h3>面对湾头的青山,聊不尽眷恋思念之情。</h3> <h3>重返湾头,向青葱岁月致敬,向知青芳华致敬。</h3> <h3>走在乡村小路上,寻覓青春的足迹。</h3> <h3>岁月象条河,这里曾记录着我们的奋斗和梦想。</h3> <h3>喜看稻菽千层浪</h3> <h3>“革命人永远是年轻”</h3> <h3>古老的银杏树见证,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h3> <h3>当年我们插队的湾头果然是一块风水宝地,不仅风景好,开发商还在地下打出含硒的温泉,如今己在建设山庄酒店。</h3> <h3>湾头的土地和农舍全部被征用,失去土地的村民们也很迷茫,这是废墟上待拆的最后一幢农舍。</h3> <h3>不管怎样变化,湾头你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家园,青春的岁月就象流经湾头的小河,永远也流淌在我们心里。</h3> <h3>“知识青年”这一特定的历史产物,注定我们一生去背负,一生去思考,一生去记忆。“知青”是一首艰辛的歌。告别城市到农村接受再教育,本该在朗朗读书声的课堂中,却成了终日辛勤劳作的农民。“知青”是一首坚强的歌。苦难也是人生的大学,从湾头走出来的知青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各行业的骨干,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知青”也是一首绚丽的歌。如今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但我们的人生信念,我们的意志依然坚韧不拨。知青的经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