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巴山的传说(六)(副本)

王立田

青蛙的由来 &nbsp;<div>  &nbsp;</div><div> 话说二郎神杨戬受玉帝派遣,担山赶走天上多余的太阳,功成后回天宫向玉帝复命。 &nbsp; &nbsp;</div><div> 玉帝闻知大喜,夸他为人间立了首功一件,赏赐他琼浆玉液三坛,并将他提升为天下兵马大将军,掌管宫外三军,并问凡间事。 &nbsp;</div><div> 人间闻知此事,感谢他赶走多余太阳,造福于人间,遂设立庙堂一一二郎神庙祭祀他,让他享受人间香火。 &nbsp;</div><div> 这二郎神自此也常来人间看看。一天,他想起丢在科尔沁草原上的两座山,就来到科尔沁草原上看这两座山。他到此一看,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只见山峦青翠,森林荫翳;湖水请澈,湛蓝如镜;草原茵绿,繁花似锦。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在此建个天马牧场? &nbsp;</div><div> 他返回天庭奏明玉皇大帝,牧天马于科尔沁草原。 &nbsp;</div><div> 玉皇大帝准奏。并命他相机行事。 &nbsp;</div><div> 二郎神杨戬回府邸筹划此事,决定将一部分天马赶往科尔沁草原。 &nbsp;<div> 二郎神的哮天犬听说,非要去做统领。 &nbsp; &nbsp;</div><div> 二郎神饲养的天猪听说此地水草肥美,瓜果飘香,有很多好吃的,也缠着二郎神要去。</div><div><div>  二郎神说:“好了!好了!那你们就一同去吧。可人间凄苦,免不了受罪,你们要有心理准备。”</div><div> 不日起程。二郎神派哮天犬为司马官,驱赶天马奔赴科尔沁草原。</div><div> 天猪也乐得屁颠屁颠的随行。<br></div><div> 这些畜生就定居在大小哈拉巴山和两个泡子附近的水边草原上。</div><div> 二郎神将这些天马取名“哈马”,意为养在哈拉巴山的天马。</div><div> 天机不可泄露,二郎神为了保密,将天马化成一种奇特的两栖动物,像马不是马。因其叫“哈马”,人们也叫它“哈马”,叫来叫去就叫成蛤蟆了。</div></div></div><div>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姜子牙封神,天上大同,从此天界再无战事,杨戬在科尔沁草原上饲养的天马、天猪也没有再回天庭。世代繁衍在凡间的天马、天猪也四散开来,布满大地。成了人类的朋友。</div><div> 再说那哮天犬来到凡间,变成一种混身豆绿,大小如拇指的可爱小青蛙。因其叫声如狗,人们称它为“汪汪狗”,也有人称它为“梆梆狗”,可能它的叫声又有些像敲梆子声。因其爬高牧马,称为“绿豆倌”。</div><div>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哮天犬在凡间呆得太久太久了,思念主人,它化成的小青蛙每天爬到草稍上,仰天“汪汪、梆梆”吠叫,叫喊主人快来接它早回天庭。</div><div> 其实它是在草稍上便于捕捉飞过的蚊虫。</div><div> 那天猪化为癞蛤蟆,也起了个好名子——“馋猪”。后来叫白了,谐音“蟾蜍”。它混身长满了毒瘤。行动迟缓,看上去懒洋洋的,经常出没在脏乱差的地方。它样子长得难看,叫声也很难听,一会“呱”的一声,一会又“呱”的一声。别看它样子难看,叫声难听,行动迟滞,可是捉虫能手,专捕食蚊虫、苍蝇等害虫。它混身长满的毒瘤是名贵药材蟾酥;它的皮也是药材——名贵的蟾蜕。</div><div> 它倒是无忧无虑,不思天庭。</div><div> 天马们皆化作蛤蟆,无日无夜的奔驰在草原上,它们的肤色雄性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苘色,民间称苘蛤蟆,一种绿色,民间称绿豆倌;雌性颜色主要是黑背白肚,黑背上有些许白道白点,因其在繁殖季节数只雄的蛤蟆争夺与其交配,好像不正当的女人叫“破鞋”,人们称其为“大花鞋”。</div><div> 这些天上来的动物不耐寒,天一冷则盾伏,待春暖花开再出蛰。</div><div> 还有一些更有趣的传说,讲述另种不同蛤蟆的来历。</div><div> 有一种灰黑色的蛤蟆,哈拉巴山当地人都叫它”棍袿”。</div><div> 相传,早年间有一对老夫妻不幸落水淹死,变为蛤蟆。老头变成蛤蟆后不忘找他的拄棍,老喊”棍儿!“老太婆变成蛤蟆后还在找她穿的外衣,老喊”袿儿!”这种叫声很和谐,每到夏夜,便传来一片”棍儿!袿儿!”的鸣叫声。说来也奇怪,这两种呜叫声就象有指挥一样,非常准确整齐和谐的齐声合唱:”棍儿!袿儿!”</div><div> 还有一种绛黑色的蛤蟆,因其呜叫声类似”公”,”母”,发声好象鼻子不通气儿似的,齉嘶齉嘶的,哈拉巴山当地人都叫它“齉嘶鼻子”。</div><div> 传说有一对恩爱夫妻也是不幸落水,死后双双变成蛤蟆。因为夫妻恩爱,变成蛤蟆后也互相找寻,女的喊”公”,男的喊“母”,公母俩喊着叫着”公”,”母”直寻到现在。人们见他们恩爱,将人间的夫妻也称谓为”,公母俩”。</div><div><br></div><div> 我少年时代住在哈拉巴山北2公里处的畜牧场,那是四栋每栋九间的青砖红瓦房,附近人称红房子。当时为了放牧方便将场子建在了草原上。</div><div> 大家都知道大泡子,可谁知道我家畜牧场东北方一公里处还有一个小泡子,面积约十公顷左右。都是水泡子,为了区分,大的叫大泡子,小的叫小泡子。</div><div> 那时哈拉巴山一带人烟稀少,泡译水塘沟渠众多,自然环境好,水质也好无污染,很适合蛙类繁衍生息。春夏之交,有水的地方就有蛙。只见河边上,泡子沿边,水坑里,池塘里到处都是配对的蛤蟆,公蛙在上,母蛙在下,一只或几只公蛙紧抱着母蛙在水里产卵授精,水里堆满了一滩又一滩黑黢黢粘糊糊的卵团。不久,孵化出拖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逐渐长大,长出了四肢,尾巴也逐渐消失,,最后变成了小青蛙。</div><div> 现在进城了,听不到蛙鸣了,多么憧憬小时的家乡啊!家乡那美好的夏夜,深遂的天空,香甜的空气;家乡那和煦的夏日,碧绿的草原,盛开的野花,请澈的水面:还有那不分昼夜处处响起的阵阵蛙声。尤其是夜晚,那鼓噪的蛙声伴随着唧唧的虫呜,象一台大型的交响乐彻夜奏响。四面八方,此伏彼起。</div><h3> 青蛙奋力鼓噪,用它的声音鼓动生机,传播爱情,繁延生命。它那拼搏生存的精神,是人类值得学习的。它用美妙绝伦的蛙声把温馨散布给人们。时时撩拨起人们的心弦,到乡间去,到大自然中去,徜徉在那充满生机蛙呜的”天空”里,象那天马行空去拥抱生活,拥抱生命,拥抱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