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天地煉筋骨·心糸花立情義深———纪念下乡五十周年!

金刚

<h3>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五十年前,风华正茂的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来到荆门县马良区姚集公社花立大队,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知青岁月!</h3><h3> 韶华易逝,记忆难泯。坎坷人生和曲折道路,使我们体验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歺,粒粒皆辛苦”。农民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贫穷;知道了棉花生长的全过程,学到了一些基本农业知识。</h3><h3> 知青岁月,磨炼了我们的意志,练就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性格,给我们打上了一生中不可磨灭的烙印,成为我们参加工作后的一笔宝贵财富!</h3> 风华正茂、青春阳光 <h3>风华正茂的我们</h3> <h3>豆蔻年华</h3> <h3>俊男靓女</h3> <h3>青春的自信</h3> <h3>友谊万岁</h3> <h3>走向广阔天地的我们</h3> <h3>奔向姚集花立</h3> 韶华追忆、再访花立 <h3>在开往荆州的动车上</h3> <h3>为了重访下乡地我们又相聚了</h3> <h3>知青情深</h3> <h3>来一张合影留念</h3> <h3>亲切交读</h3> <h3>我们相聚在荆门</h3> <h3>送给第二故乡的礼物“广阔天地炼筋骨,心系花立情羲深”。</h3> <h3>通往姚集花立的公路上</h3> <h3>欢声笑语,姚集花立快到了。</h3> <h3>五十年后再次握手,当年的知青、贫下中农又见面了。</h3> <h3>  我们来到了第二故乡,当年的马良镇姚集公社花立大队。受到村委会、乡親们的热情欢迎,并为我们举行了欢迎会。</h3><h3> 会上村支书致欢迎词:谢谢知青们没有忘记曾经生活、劳动的地方。你们当年有的知青在大队小学敎书:有的战天斗地,耕耘在广阔天地。为花立的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花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h3><h3> 知青代表李太明致答谢词:难忘的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我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爱贫下中农再敎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来到了当时荆门县最富有的农村之一,马良区姚集公社花立大队。在这里我们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关心、照顾,接受了再教育。学会了栽秧、割麦、种棉花,耕地、耘田、踏水车等基本农业技术。</h3><h3> 经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变得更加成熟,青春得到升华。意志更加坚强,坚韧不拔。我们今天虽然都将古稀,但是我们对那段知青岁月终生难忘!再一次感谢花立的父老乡親!</h3><h3> 我们知青特地制作一块匾,送给花立村,表示感谢,作为知青下乡五十周年重访纪念!</h3> <h3>村里干部群众与知青进入欢迎会场</h3> <h3>老村书致欢迎词</h3> <h3>知青代表李太明致感谢词</h3> <h3>聚精会神,倾听致词</h3> <h3>向村委会赠送纪念匾</h3> <h3>拍照留念</h3> <h3>拍照留念</h3> <h3>拍照留念</h3> <h3>来一张合影留念</h3> <h3> 站在我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寻找它当时的模样。时过千秋,五十年了、虽然它已永远的消失了,但我们仍然找到了它生存的地方!</h3><h3> 来吧,朋友、我们在遗址前合张影,作为人生的回忆吧!</h3><h3> 20年前,我曾重访花立,站在老屋前浮想联翩,写下小诗一首:</h3><h3> 《七绝、知青老屋》一一上山下乡30年祭。</h3><h3> 秋风雁去渐黄昏,</h3><h3> 独面茅庐欲断魂。</h3><h3> 数点浮萍归大海,</h3><h3> 卅年恍若梦中人。</h3><h3> 李太明</h3> <h3>  会后,村委会又专门设宴招待我们。席间大家共同回忆往事,相互敬酒祝福:祝“花立”新农村建设地更加美丽。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如芝蔴开花节节高!</h3><h3> 祝知青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安康,晚年幸福!</h3><h3> 宴会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最后大家再次合影留念,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结束了这次五十年后重访“花立”之行!</h3> <h3>相互敬酒祝福</h3> <h3>怀着依依不舍之情,合影告别。</h3> 知青憧憬、美好夕阳 <h3> 我们告别第二故乡,驱车回到了荆门。感想颇多:五十年前,在知青下乡潮流地推动下,我们走到了一起,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之笔,在马良区姚集公社花立大队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人生壮丽的篇章!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h3><h3> 一年半后开始陆续招工,受家庭出生背景不同的政策影响,最长在农村干了近六年。大家招工到了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方。</h3><h3> 我们的人生经历有所不同,但是我们都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无愧于祖国!</h3><h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h3><h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h3><h3> 我们都年近古稀,应该是享福的年龄。但是,有些人仍然在发挥余热培养下下一代;给子女带孙辈,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h3><h3> 这就是“老三届、知青”精神!最能吃苦耐劳,最能奉献的一代人!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h3> <h3>知青友谊地久天长</h3> <h3>知青情长</h3> <h3>为知青友谊干杯</h3> <h3>合影留念,来日再相聚</h3> <h3>依依不舍,情意永远</h3> <h3>美好的祝福</h3> <h3>再来一次合影照,定格在二零一八年的秋天。再见吧,朋友、同学、知青,愿大家保重身体,共度美好夕阳,快乐每一天!</h3> <h3> 《七绝、知青五十周年祭》</h3><h3> 半世沧桑鬓染霜,</h3><h3> 当年此地断人肠。</h3><h3> 芳华已碎凌云梦,</h3><h3> 留待青史论短长。</h3><h3> 李太明</h3><h3>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十七日</h3>